【三秦文学】王文清:【舅 家】(散文)
点击上"蓝字"关注我们!
我爱三秦
舅 家
舅家在西北农村一个名叫张家沟的地方,依山凿了几孔窑洞,一条小河从门前流过,在我心中就像延安,是一个神圣、庄严的地方。去舅家就像去延安,那是妈妈生长的地方,在那里可觅到妈妈的踪迹。也不常去,一般是拜年才去。
妈妈在我3岁多时离世。按老家习俗,若是母亲寿终正寝,舅家人有很大权势。舅家来吊唁,外甥们到村口跪接,一路唢呐伴奏,鞭炮齐鸣。舅家对丧事有什么意见,外甥们只能唯诺服从。据推算,妈妈走时年约23岁,是英年早逝。舅家人来时的情形记不起,两边的人估计只有哀痛的份,没显示权势的心情。据说我当时弱小到连走路都不稳,应该没有给舅家行跪接礼。妈妈没了,家就没了。外爷和舅舅不愿来我家伤心地,与舅家的联系,只有拜年一事了。平时不走动,但我去了,外爷和舅舅一家对我疼爱有加,给我好吃好喝的,磕头钱也最多。他们那样地疼我,可能是想释放一年累积的情感吧。从外爷的窑洞门上方钉的红底金字“革命军属”小牌得知,还有一个舅舅在外边军队上。原来外爷一儿四女,舅舅最大,妈妈最小。外婆去世早,舅舅、妈妈也属幼年丧母。舅舅50年代末上的大学,毕业后参了军,一直在青海、甘肃一带驻扎,很少回家,或者回了家也不来看我,因此没见过。在家里照顾外爷的,是舅舅的堂弟,应叫小舅。由于没见过大舅,所以把小舅叫舅舅了。舅舅、妗子一家人对外爷和我的亲和爱,让人感觉不出分别。
小学的一年去拜年,外爷给父亲说,以后你们别来了吧,来了他伤心不说,主要是孩子有妈了,有新舅家了,怕人家有想法。舅家解放前应较殷实,外爷三几年在红军关中分区警卫连当了二年兵后解甲归田;四几年老家解放时支援红军小麦13石,折合今天的3000公斤。他属村上能人,虑事周密,高瞻远瞩。八十年代,外爷年纪大了,干不动活了,拿着退伍证找政府。政府给落实了老红军待遇,即每月一袋面粉,外加一点补助。这是后话。父亲理解外爷的心情,尊重他老人家意愿,我们不再去拜年,以为与舅家的关系断了。
高一的一天放学回家路上,前边走着一位爷爷,我从他旁边经过时,他问道,小伙子,你是谁谁家的孩子吧?我回头一看,只见那爷爷身材高挑,须发皆白,长髯飘飘,有点仙风道骨的感觉。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是外爷的好朋友,我很多年不去看外爷了,外爷想我了,让我去看他。我们边走边聊,他说的舅家和我家情况都是真的,好像十分了解。到叉路口该分手了,那爷爷并不急着回家,而是要去看看我家,且说只在外面看。到了我家小坡口,请他进去喝水歇会,他坚辞不进。那爷爷站在高处四下打量我家窑洞许久,然后离去。望着他的背影,夕阳下的他似乎消失了,而不是走远了,我有点恍惚。家人听说后也以为奇。之后我去看望外爷和舅舅说了此事,他们也没弄清楚那位爷爷是谁。与舅家恢复联系,后来的妈妈非常大度,说是应该的,还让我带着妹妹一起去。
八十年代初,农村实施家庭承包责任制不久,经济元气还没恢复,大二时,家里供给就很吃力。暑假去看外爷,他给了我外边舅舅来的一个信封,让我给远方的舅舅写信。从没有见过面,人家知道有我吗,求助合适吗?外爷说没事,你试试吧。没办法,回到学校写了信。舅舅很快就回了长长的信,详细说明妈妈去世前后的情况,以及他后来回家想见我又不便见的矛盾心理,叮嘱我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并说随信寄来钱,让我节约使用,以后有困难给他说。舅舅的信使我落泪,也让我意外。农村生活有农村的规则,长期的贫穷泯灭了人们的亲情,人们往往自顾不暇,亲情即是有也无力表达。俗话说,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爹亲娘亲不如舅舅亲等,那也只是在特定场合体现的,遇到困难舅家管是情份,不管是本份。且我和舅舅从未见过面,写信只是试试,没有奢望他认我,特别是在困难中的我。没想到,舅舅竟是我头顶上一颗高高的幸运星,我看不到他,他却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我;在我黑暗的时候,为我投下明亮的光!还有舅妈,和舅舅一样明亮的星!舅舅没空的时候,舅妈给就我回信、寄钱。舅家经济上一直资助我到大学毕业,精神上的启迪与激励是终生的。
与舅舅一生只见过两面,与舅妈多两面。85年寒假,舅舅要我去兰州家中过年。这是我们20年来第一次见面,也是我第一次坐火车远行。一路上,新鲜、期待、忐忑像车轮一样翻滚。在同学引领下,找到了舅家。舅舅在青海还没回来,舅妈一见面说外甥像舅舅,眉眼都挤在一堆了,然后拉着我的手,左看右看,问长问短,如分别了多年的母子,让我没有一点陌生感。舅舅回来了,他中等身材,浓眉大眼,腰板挺直,一身绿军装,配上鲜红的领章、帽徽,标准的军人,比我这小眼睛小鼻子的帅多了。舅舅看见我的那一刻,眼睛有些湿。有人说,我长得像妈妈,舅舅见到我,也许是像看到妈妈了。舅舅舅妈围着我转,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张罗好吃的,买新衣,逛公园等等。中间舅舅还带我去西宁乐家湾他的部队住了几天,让我早晨听军号就起,跟着战士一起跑操。不知怎的,我一直向往军队生活,这下可有机会了。以前在电影里听军号声,现在是真实的,于是特别开心,听号就起,跟在队尾跑,站在队尾听舅舅训话。舅舅训话的样子太威武了!舅舅舅妈对我的热情和厚爱,可能一时冷落了他们的孩子,表妹不无妒忌地说我,统战工作做地不错啊!惹得大家莞尔一笑。也就是这次见面,我才知道,舅舅与妈妈感情很深,妈妈聪明能干,看一眼你的脚就能做出适合你的鞋,舅舅上大学时穿的鞋和衣服是妈妈给缝制的。也就是这次见面,我才知道,舅舅舅妈两人以微薄的工资供着3个孩子上学。包括我在内的外甥加侄子20多个,舅舅给许多人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着。舅舅无意中的一句当年他在山沟里一瓶咸菜都省着吃的话,让我知道舅舅舅妈的艰辛和不易。我说给舅舅舅妈添负担了,他们不让担心。我说等我将来报答你们,他们说只要你过好了,我们不图什么。
毕业后到北京工作,与舅家的距离更远了,有限的假期等使我不便常去看望舅舅舅妈。与他们第二次见面已是90年春节了。我带着妻子去兰州,舅家自然又是一番欢喜和忙碌。细心的舅舅要看我们的结婚证,幸亏带了。他小心地托在手里,端详半天,还找出一根红绳子系在上面。没想到,这竟是我和舅舅最后一次见面,他98年去世了。这中间我们由于孩子、工作等原因,也没有再去看舅舅舅妈,但书信往来没少过。舅舅从来都说好,让我们别牵挂。相反,为我们操心。91年冬我要去蒙古常驻,舅舅知道那边寒冷,为我在兰州订制了一件宁夏滩羊皮大衣,那个合身,那个大气,那个温暖,伴随了我在蒙古4年多,每次穿着都有同事或朋友羡慕地问在那儿买的。舅舅是太阳,他给大家以光和热,从不流露自己的苦。世人皆知太阳暖,谁知太阳几多苦?七、八十年代的青藏高原,环境艰苦,医疗落后,舅舅长期在那里工作,他的胃可能早就有问题了。听到表弟打电话说,舅舅没了,我眼前一黑,太阳陨落了!可怜的舅舅,我还没来得及报答您呢,每次叫您来北京,您都说没时间,以后再说。哪有以后啊?
舅舅在青海辛苦,舅妈在兰州拉扯着3个孩子也不容易,后来还加上我这个拖累。等我们成家了,他们却走的走,老的老了。舅妈来过北京两次,第二次来时我在国外没见着,由妻子接待,住在我们家的小房子里,条件不很好,舅妈却知足。03年春,表妹告诉我舅妈病情不好,我吸取未见舅舅的教训,当即去看望。舅妈很欣慰,聊天中给我讲了舅舅转业后的故事。单位给他分房子,他说自己有舅妈的房子住,就让了。当时风气是能多占就多占,好心人劝他别让,他说有同志没房住,还是让了。舅舅是老共产党员,又有外爷红色基因,这么做符合他太阳的特点。许多人感念老领导的高风亮节,一些年轻人主动来参加舅舅的告别会,让舅妈宽慰。我做不了什么,就爬在地上擦地板,舅妈还客气不让。临别时,舅妈支撑着把我送到门外,与我抱头痛哭,旁边的表妹、表弟、小侄女跟着一起哭。我一再安慰舅妈,好好治疗,等病好了去北京,住我的大房子。可我们心里清楚,这可能是最后一面了。我回去不到一个月,舅妈就和我们永别了。
有人说,外甥是舅家的狗,吃了就走。调侃外甥只知向舅家索取,不知报答。我这条“狗”想报答,却没有机会了。15年我们去看舅舅舅妈,写了:千里寻亲不见亲,长跪墓前泪沾襟。烧纸再多终是灰,怎比膝前讨欢心?如今,舅家的那几孔窑洞还在,依然山环水绕,却早不住人了,但从窑洞里散发出来的浓浓亲情就像阳光一样强烈、明媚!亲情不灭,思念永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三 秦 文 学 投 稿 须 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三
秦
文
学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本期责任编辑:鱼儿姐姐
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