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顾盛杉:【“活水”与“吃书”】(随笔)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精彩
“活水”与“吃书”
顾盛杉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题为《观书有感》的诗是宋代理学家朱熹写的。
诗的首句对“书”作了形象描绘,把书比作“半亩方塘”,说是把书打开就像打开一面镜子,借以说明书的思想内容丰富美好。
第二句把“书”的内容比作在池塘的水体是晃动徘徊的“天光云影”。但是,为什么徘徊晃动着的“天光云影”在水中能够倒映出来并令人欣赏地赞美呢?原来,它们是借助清澈明亮的水体的清晰反映才能如此吸引人的。
由此,作者引出另一个问题,也就是:为什么池塘中的水体是这般清澈明亮呢?这一个疑问,也就是诗中的第三句诗。疑问在这里被引出来了。
接着,作者借第四句给疑问以答案。一问一答,说明作者读书时见义理之高明,犹如塘水之清澈而洞照万物。“半亩方塘”为什么那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流过去。它说明:知识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书本的内容之所以那样精粹纯美,是因为它取自丰富的写作源泉。反之,“源头”枯竭,则“方塘”干涸,“天光云影”的胜景就不会出现了。
至此,作者赋予的主题思想最终表现出来了:人们学习文化知识,就如这池塘水有源、有流,才能清澈明亮的道理一样,必须把“源”与“流”结合起来,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才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关键。
为引来“活水”,朱熹的办法是“吃书”。朱熹在白鹿洞讲学的时候,有一位名叫黄干的福建青年慕名到白鹿洞,看到朱熹读的书,书页边都摸成黑色,不禁失口惊叹道:“先生哪里是在读书,分明是在‘吃’书啊!”朱熹点头说:“对!白鹿洞的第一条学规,就讲究‘吃’书。”黄干不解其意,问道:“吃书?”朱熹答曰:“对,通常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人的‘吃’法,一种是牛的‘吃’法。人吃,就是细嚼细咽,吃出滋味来;牛吃,就是大嚼大咽,然后反嚼。读书好比饮食,从容嚼咽,才见滋味;囫囵吞枣,如同嚼蜡,看过就忘,对自己效益不大。”黄干似有领悟,打断老师的话说:“学生自然采取人的吃法。”朱熹说:“不,光这样不够。我以为两种方法都重要。只要人吃,则寡闻陋见,不知天地之阔、世界之博;只取牛吃,则又博而不专。”
朱熹还说:“做学问之道,不光要吃得进,还要吐得出。吃是读,吐是写。把你所学的东西,在脑子里整理思索一番,勤用脑,多用笔,学问就更透彻。‘吐’也是‘吃’的一种检验方法。”朱熹的“吃”书法是符合科学道理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读书既要吸收,又要消化;既要吸收消化,又要善于应用。
所以,我们在对待文化知识的态度上,要树立朱熹的“源流”观。读书一定要做到三个结合:读书与思想结合,读书与练习结合,读书与应用结合。前两个结合是手段,后一个结合是目的。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作 者 简 介
顾盛杉:走过大跃进的幼年和大动乱的少年步入罡杨教坛,转战县城新闻领域,且追求杂家目标,崇尚心灵自由,体验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省大众文学学会会员、市诗歌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研究员、《报告文学》特聘作家,获国际华人少年作文比赛指导奖、全国散文随笔奖、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中华赞”诗词歌赋奖、金江寓言文学奖、市首届“八尾猫杯”儿童文学奖、姜堰外宣特等奖以及上经区广播电视十佳记者编辑、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若干奖励。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 问:边士刚
顾 问: 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主 编 : 鱼儿姐姐
副 主 编 : 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 守 望 吴亚妮 唐桂英
李华磊 王发茂 谢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水云天 毕廷娟 刘马陵
心 语
本期编辑:水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