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牟全中:【关中八大怪】(散文)

小主,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三秦
关中八大怪(散文)
  文/牟全中

听说,镇上新开了家民俗风情面食馆,很有地方特色;中秋节放长假回老家,经不住几个好友的三番五次邀请,结伴去了生意很是红火的饭店,进得门来,便被迎面粉刷一新墙壁上形态各异、栩栩栩如生的关中风情民俗画吸引住了我的目光。眼睛跟着图案上的关中八大怪,团团转了起来。作为土生土长,吃塬上五谷杂粮,自小光屁股溜面面土,玩泥巴,喝玉米糁糁,吃煎饼长大的我,不能对啥都视若无睹,一问三不知呀?

出于兴趣,爱好,打开相机,逐一拍照,以弥补此生对关中道本土美食文化满脑子空白一片的填充,也是对即将遗失散落在民间、妇孺皆知的关中八大怪的唤醒渊源流长追忆……

帕帕头上戴

“帕帕头上戴”其习俗,多见于陕西关中农村,帕帕即手绢,颜色纷呈各异,通常见未出嫁的姑娘,己婚俊俏媳妇,喜爱颜色鲜艳丽亮好看的帕帕,中老年妇女,则惯用浅蓝色或灰黑色的帕帕,困各人喜爱而亦。

功能:妆饰点缀,防尘遮灰,怯塞保暖。有歌谣:瓜女子,纳鞋底,纳不过,吃黑馍,逗笑趣乐。

小时候,在乡下村庄,常见有三寸金莲的小脚黑老太婆,对襟袄缓辫的纽扣上,挂吊着帕帕,被孙女搀扶着,或是坐在架子车上,被孝顺的儿子儿媳拉着去娘家,女儿家正月走亲戚,鼻涕流下来要掉进臊子面碗里,用胸膛的帕帕擦鼻涕,饭后又用帕帕揩抹满嘴巴的油腻。

房子半边盖

“房子半边盖“,也叫一边倒。多见于关中农村,通常房屋建“M"型似牛槽状,习称厦子房,两个半边房子,对称修建,中间开门。

功能:山墙胡基高垒,安全防贼,墙厚屋高,冬暖夏凉。记忆里,六七十年代,日子过地提着裤子寻不到腰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住着手一伸脚一踮就能把低矮的房檐口摸的上。

如今的关中道农村,很少再见到偏厦一边倒的老屋子了。浮现在眼前的,全是跟城里人居住一模一样的高楼平顶房,偏厦老屋房成了文墨骚客笔下倾诉、抒发感情、往事追风的乡愁轶事罢了。

锅盔象锅盖

流行常见于关中农村。铁锅的直径,大概有六七十公分,后锅浅而小,前锅深愈大,又叫大黑锅。抑或叫大凡锅。烙锅盔的时候,就可按锅的大小做面饼,厚约二三指许,放入锅内,用柔软碾韧的麦草烧火,刚烙好出锅的锅盔,外焦里软,很是好吃。渊源及功能:

据考证,始于先秦,便于士兵行军打仗携带。据传昔日,大秦帝国的兵士就是吃着锅盔灭掉六国的。吃母亲烙的锅盔馍长大了的我,对锅盔馍有么种独有情钟,恋恋不舍的情感眷恋,锅盔馍,有五香的,芝麻的,油旋千层饼的,也有不加如何调料硬面锅盔。

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叫它睁眼锅盔,没牙齿人吃锅盔费劲很,牙齿好的大口大口咥的个美香,嘹咋咧。


辣子一道菜

“辣子一道菜"过去农村,几乎家家都有姜窝或者碾槽,村口还盘了口青石大碾子,专为碾压辣面用的。

关中农村人吃饭,顿顿不离油泼辣子。面条再香,没有辣子,关中人就嘟嘟囔囔的不高兴。

渊源及功能:吃辣子习俗或许与关中农村老辈子大批四川,湖北移民有关。据说辣子维生素含量高,吃辣子对眼睛有好处。冬天吃辣子,怯寒保暖。

辣子,不光男人喜吃,女人更是辣子“王"把面染不红,吃起来不香,每每进得饭店,凉菜热菜还没端上桌前,先上一碟蒜片炒绿辣子,外加烙好的锅盔,一个圈儿还没转过来,半道被人抢着狼吞虎咽夹馍一扫而空。

面条象裤带

乍听起来,有些不雅,吃起来嘹咋咧。秦川自古产小麦,当地人以吃面食为生。面条就有了很多种传统吃法。“裤带面"就是其中的一种。“裤带面"用盐水和面,通常宽约二指半,厚约一分硬币许,长约六七十公分不等,就象裤带一样,沸水煮熟,老碗盛了,圪蹴着扯吊拉长呼噜呼噜吃个香滴很哟。

我虽说牙齿不好,偏爱吃裤带面。妻笑我胃是石子、钢磨子,再硬难以消化的削筋,刀削面,棍棍面……只要吃到我嘴里,咽下喉咙,沒有不被消化的。

秦腔吼起来

雏形始于秦汉,形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秦腔旦角声韵根据剧情需要,或委婉绵绵,或悲哀凄伤。

秦腔生角或净或丑,唱腔一般激越高昂,特别是净角的唱腔,怒吼一般,脸挣得通红,跟人吵架似的。俗称“怒大将"吼秦腔或许是秦人喧泄情感的一种发泻方式吧!记得,县剧团刚排练的古装秦腔老戏到公社的露天舞台,锣鼓家火铿铿锵锵震天响,干了一下午活的农人,连晚饭都不吃,怀里揣上个冷馍,跑七八里夜路去看秦腔戏。

有一回,天下起毛毛雨,演员冒雨在戏台上吼大将,台下黑压压一片的人群,没有一个人散伙离场。

旁边有个人嘲讽嬉笑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一伙瓜子。细细想来,还有那么点点不大靠谱的意思。

凳子不坐蹴起来

这是关中农村,老辈子沿袭下来的生活古怪习惯。常见有人端着老碗,圪蹴到城门口,或村口大槐树下边,边吃边聊天,也算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现象吧。猜想,或许与先秦亦兵亦农的兵役制有关,战事频繁,圪蹴便于奔跑,一有敌情,撂下碗就走。

小时候,常见家里或村上的老少爷们吃饭的时候端个粗瓷大老碗,或蹴在炕边上,或蹲在大门口旁先人留下来的上马石上,或齐聚集在城门口,边慢吞吞地吃着饭,边高喉咙大嗓门谝闲传,也叫谝干传。那有趣的流三干话,伴随着我度过苦难又快乐的童年……

碗盆分不开

过去,关中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老碗",这“老碗"大如小盆,很适合饭量大的小伙子用。过去关中农村人吃饭,喜欢端上老碗,圪蹴到人多处,边吃边谝,老碗盛的饭多,既省去添饭来回跑的麻烦,又不耽搁谝闲传,谝闲传,又叫老碗会。

还记得山墙窑窝里,案板上摞放了不少老碗小瓦盆。小瓦盆是给干重体力活的哥哥们端的,老碗我也端过,冬天盛上一老碗煎烫烫,热火火的糁子面,即暖手,又不去舀二碗,虽然是粗米淡饭,却很暖胃养人。

关中八大怪,说怪不怪,说不怪,又怪模怪样的滑稽相,让人忍俊不禁,开怀捧腹笑弯腰……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

作者简介

牟全中,1960年9月20日,生于陕西省扶风县的一个人杰地灵的村庄,现供职建忠集团。广州海珠区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文摘》《中外文艺》《作家平台》《武汉文学》《人民选刊》《最美作家》《一线作家》《乡土作家》《首都文学》《上海孝善馆》《乡音驿站》《扶风微传媒》等诸多平台。
人生座佑铭:静坐静坐再静坐,学习学习再学习。

往期回顾

【三秦文学】诗词歌赋群:【格律精选】(第186期)
【三秦文学】诗歌群:【诗歌精选】(162期)
【三秦文学】段金泉:【白云红叶两悠悠】(散文)

三秦文学团队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0)

相关推荐

  • 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裤带的手擀面的超详细制法,过年在家露一手

    明哥旨在晒出餐饮行业里我所知道的秘密,让您从小白也能成为高手! 关注我,人人都是"食神"! 一.Biangbiang 面的 Biang 字怎么写? Biangbiang 面的 Bi ...

  • 全国好多地方都有“八大怪”,最有名的“陕西八大怪”又是啥?

    好多朋友都知道东北有八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反穿皮袄毛朝外,养个孩子吊起来,草坯房子篱笆寨,狗皮帽子头上戴,大缸小缸淹酸菜,冬天包豆讲鬼怪. 青岛八大怪:老区房顶红瓦盖,骑车没有走路快,身 ...

  • 【三秦文学】牟全中:【麦黄杏】(散文)

    小主,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三秦 麦黄杏(散文) 文/牟全中 五月, 在布谷鸟"布谷,布谷"声声鸣叫中,田野的麦 ...

  • 专栏|牟全中:母亲的快乐

    < 母 亲 的 快 乐 > 作 者:牟全中(陕西) 这一天 我翻遍 康熙字典 翻遍 汉字图解字典 要是 能寻找到辞海 那怕不睡觉 翻到天亮 也要找寻到 有关与母亲节 有关联的温暖名言绝句 ...

  • 专栏|牟全中:桃 花 开 了

    < 桃 花 开 了 > 作 者:牟全中(陕西) 清明的思念 每一个人的心里 都装满 满满一条河的委屈 只待到了清明 跪倒在青草勃发的坟前 仰天长啸一声  娘啊 泪河把心里憋屈压抑的思念 涌 ...

  • 【广州诗刊】No.11788期D版||麦子黄了 文/牟全中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

  • 专栏|牟全中:梦 回 六 一

    <梦 回 六 一> 作 者:牟全中(陕西) 梦里 又梦见 穿着妈妈借来 邻居家 那个叫秋红俏姑娘的蓝裤子 穿着 被我大近乎五六岁 叫来顺的高挑个中学生 白的确良漂亮衬衫 那好看的白衬衫 总 ...

  • 专栏|牟全中:今 日 芒 种

    <今 日 芒 种> 作 者:牟全中(陕西) 乘,太阳 还没有出来 我起来个早 给阳台上生命力旺盛的兰花浇水 对面公路上 收割机疯了似的 吼叫着 向金黄泛浪的麦田 横冲直撞而去 忽然想起 今 ...

  • 【广州诗刊】No.11721期B版||桃花 文/牟全中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

  • 【上海文苑】No.21807期A版||​​​油菜花 文/牟全中

    上 海 文 苑 欢迎阅读 <上海文苑>秉持建设华语文学新高地的理念,聚集了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上海文苑>的作家诗人们都热爱生活,以自己的文笔勾画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上 ...

  • 【上海文苑】No.21882期B版||​​​​​​入伏,唯有西瓜能消暑 文/牟全中

    上 海 文 苑 欢迎阅读 <上海文苑>秉持建设华语红色文学新高地的理念,聚集了全国各地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文学爱好者,他们都热爱生活,用自己的文笔勾画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所有的作品均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