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的来源与天人相应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五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这种说法与人体它也是相应的,所以说大家在学《黄帝内经》的当中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在这里,就是每个篇章,每个章节都会涉及到的,那就是说什么呢?就是天人相应,阴阳二气升降,五行循环这样一个规律。(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关于这一段,在后文的《素问·五常政大论》里也有论述,我们都知道《五常政大论》它是属于七篇大论的一篇内容。七篇大论我们以后会有专门的时间来给他讲七篇大论的内容非常丰富、非常复杂、非常深奥,这专门形成一个学说叫五运六气学说,简称叫运气学说。这个学说就是在《黄帝内经》当中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一件事。

《五常政大论》,还有《六微旨大论》等等,这七篇大论的篇幅也是占整个《黄帝内经·素问》的三分之一还有多,它的体量非常大,内容非常丰富。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这自始至终他都有一根线在那贯穿着,你只要把这个核心的内容,也就这根线给弄明白之后,你再看这些七篇大论,你就很容易看明白。

这根线什么?就是我刚才讲的阴阳二气升降,五行循环这就是一根线。有了这根线之后,你再配上方位,再配上五脏,你就大部分就能理清楚了。理清楚之后,我们再学《黄帝内经》,学的就如势如破竹了。这就是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这段话的这个含义,我们在这里就解释清楚了。

关于四方东、西、南、北以及阴阳二气不全。天不满西北就是天气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就是地气不满东南,就是阳气不足西北,阴气不满东南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它的来源以及学说到底是什么样的话呢?学者他是有争议的。有一个看法就认为这种看法是来源于女娲补天的传说,来源于神话传说,认为是来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我们知道女娲补天是上古的神话之一,还有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等的,这都是上古的神话。

第二种看法,他就认为这一神话用来论证人体左右功能的差异是否有道理,这两种看法都有点质疑《黄帝内经》的这段原文的提法,他们认为这是唯心论在《黄帝内经》中的反应,就是说我们唯心、唯物这都是后代尤其是近现代的哲学家提出来的。因为我不是哲学家,我没有发言权,在这块没法进行深度的论述。但是我们学《黄帝内经》就知道,《黄帝内经》里大多数所讲的道理不是用这种神话传说的理论来讲的,要是懂了阴阳二气和五行循环道理的话,它其实有非常严密的逻辑系统,这些逻辑系统由此得来推导出来东西南北方位五行的思维。再从东西南北方位五行再推演出阴阳二气升降的足与不足的问题,由此再推断出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这样一个逻辑构成。

从这一点上来看的话,并不是说天是什么样,地是什么样,他是借这个思路,借这种说法来阐述一个道理,那就是阐述天人相应当中取类比象的这样一个思维模式。就是认为人与天地整体观念下的一种取类比象和天人相应的认知方法,这是一种方法论,用来说明人和自然界是一样的,都存在着左右阴阳二气升降循环的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有升降循环的话,它就有足和不足的问题,所以这就很巧妙地解释了人体左右手足耳目它有差异的问题,这就是《黄帝内经》这段原文的主旨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人体就是左右是不同的,心脏还在左边,对不对?在一般人来讲有,当然也有人心脏在右边,极少数。左右手的这个大小还不一样的,掌纹还不一样,血液循环还不同,对不对?肾脏也是左右各一个,左右肾脏的这高度还不同,左右肺脏的高低也是不同的,对不对?肝脏是在身体的右边,是吧?脾脏是中间偏左的位置,对不对?我们的整个消化系统也都是左右不不平衡的,左右手和左右脚它的力量都不一样,我们的左右眼睛、左右耳朵也都不同,视力和听力也都不一样,所以这就是左右的差异。

所以《黄帝内经》它大多数的理论是借自然界的规律来阐述人体的规律,这是一个大方向,它整个方法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相应,就是用取类比象的方式来实现的,就是发现天地的阴阳二气,天地间有阴阳二气,人体也有,天地间有五行,人体就有五脏。

天地间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草本,中药,每种中药的它的偏气不同,得五行之气不全,或者有偏性不同,所以说用它来煮了汤之后,用植物的偏性和偏气来扭转人体的某种气的不平衡或者偏激。比如说用苍术、白术、茯苓、藿香、佩兰等等这些祛湿的组合在一起,这些草药能去掉湿气,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它能去掉湿气,人体要是有湿气的话,就能通过它来祛除,所以说就合在一起煮汤,人一喝,湿气祛除了,身体清爽了,这不就是用了天人相应的道理吗?

我们人体有五行,天地间有五行,就把天地间五行的草木、金石给它组合在一起,组合好了之后做成药丸吃,吃了之后人体的偏气就得到了纠正,这就是用中药的基本原理。把这些草木、金石,尤其是把这些草根、树皮什么的,放在一起煮汤,这不就是一个方子吗?这就是方子的来源。(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18: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18: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阴阳易变玄又玄,左升右降气循环.斗柄周转分时位,四方上下自浑圆.地气运行十二律,参三配伍十天干.六六节律九九会,寒热湿燥风水转. 五星 ...

  • 天人相应与中医学思想

    天地阴阳二气交相变化,互相交感,产生自然万物,也就有了人类,人类的产生,也是宇宙中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既然阴阳二气能够解释天地万物,那么也就能够解释人类的出现,自然也就能够解释人类为何患病的原因 ...

  • 《黄帝内经》“肾气独沉”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主要论述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的特点及其应象特征,并且提出了人与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相适应的养生法则.论曰:"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 ...

  • 阴阳升降·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时有常位"的实质,是阴阳升降,应时动态变化,而成的四时之位,昼夜之位.清·黄元御<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阳升于东,则温气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7:人体与天地怎样气息相应?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7:人体与天地怎样气息相应? 太空不虚有灵气,大象无形道生一.有物混成阴阳变,三生万物复归一.木火土金水生克,五行运数变偶奇.清浊升降气聚散,形神相合又分离. 九宫 ...

  • 两虚相得·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黄帝内经灵枢·营气第十六>:"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人因天地而成,所以人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27: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27: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冰火相激闪雷电,彗星陨石化尘烟.银河明灭逝流光,清浊升降气聚散.十二地支十二曲,五调合拍十天干.云舞霓裳四季歌,日月周转道不变. 大象无形有 ...

  • 如何正确理解人迎脉口阴阳双诊古脉法

    <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 一.如何理解"终"和"始" ...

  • 生命之形·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天地自然是生命的根,社会是人生活的家,人要适应自然,才能生生不息:我要适应社会,才能健康长寿. 自然是自在的,绝不会主动适应人,社会是文化营造的,和与不和,有利于健康长寿还是危害健康长寿,则在文化精 ...

  • 中药方的来源与天人相应(附语音)

    彭鑫博士讲解:中药方的来源与天人相应 音频: 00:00 / 09:08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二百五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 ...

  • 治疗萎缩性胃炎最好吃的中药方

    治疗萎缩性胃炎最好吃的中药方 症状: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 ...

  • 转:心绞痛的各种中药方

    本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而致阵发性前胸压榨感或疼痛为特点的临床症候. 本病的发作多在劳累.激动.受寒.饱食.吸烟时.发作时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等表现,即可进行诊断. [方一 ...

  • 分享七个根除前列腺炎的中药方

    前列腺是男性很独有的器官,而前列腺炎是比较常见的男性疾病,有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之分. 它发生的多是因为久坐.性生活过度不注意卫生.憋尿.精神心理因素.某些疾病等原因造成的,都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 ...

  • 一张令人变聪明的中药方

    I导读:这是一个可以使人聪明的方子,专门主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为治疗健忘.失眠最常用的基础方剂,也可兼治神志恍惚.头昏.心跳.耳鸣.梦遗等症. 孔圣枕中丹 作者/宋健民 本方载于<千金方& ...

  • 两味中药方,降三高,降血脂血糖

    两味中药方,降三高,降血脂血糖

  • 【分享一个治疗前列腺肥大并尿潴留的中药方...

    [分享一个治疗前列腺肥大并尿潴留的中药方剂] 临床病例:李先生,60岁,近一周自觉小便不畅,似欲解而点滴难出,伴少腹胀坠不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舌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西医诊断为前列腺肥大 ...

  • 一种治疗白发的中药方.pdf

    一种治疗白发的中药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治疗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白发的中药方. 背景技术 少白头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既与遗传性.体质性因素有关,又与后天的各种因素有关. 先天性少白头.最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