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1151:南糯山古茶园
茶,哈尼语称之为“腊博”,“腊博亚”便是对茶园的称谓。具有l800多年植茶悠久历史的著名古茶区南糯山,属勐海县格朗和乡,位于勐海县城东部,距勐海县城20多公里,东与景洪市接壤,南与勐混镇、西北与勐海镇交界,北抵流沙河与勐宋乡隔河相望。
“高山云雾出好茶”。南糯山平均海拔1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且常处于云雾笼罩之中,茶叶品质极佳,自古至今是澜沧江下游流域西岸显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南糯山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由于雾日多,茶山常年笼罩于云雾之中,故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具有“香气高,苦味淡,甜味重”的特点,全国名茶“南糯白毫”原料就生产于此,是众多古老茶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传,南糯山垦植茶树,始于三国时期,茶种、栽培技术为诸葛亮南征时所传授,距今已1700多年。直到唐代南诏时期,南糯茶山—直是布朗族的先民(濮人、濮蛮)在栽培利用茶树,古茶树面积1.2万亩,主要分布在半坡老寨,大都树龄200~500年,是西双版纳州乃至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古茶区,也是云南省机械制茶的发祥地。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迁离南糯山,他们遗留的茶树被随后迁来的哈尼人所继承。据当地哈尼人世代相传,他们从墨江迁来南糯山定居已经有59代了。
千百年来,哈尼人对南糯山的茶树加以保护、利用,并不断新植、改造,使南糯山茶叶生产不断发展。至清代,南糯山茶园面积达15000多亩,每年产干毛茶300多吨,运往勐海、易武等地加工成各种普洱紧压茶,再销往海内外。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动荡、销路不畅、税赋沉重等诸多因素致使江北六大茶山逐渐衰败,同时,澜沧江以南的车(里)、佛(海)、南(峤)茶区逐渐成为普洱茶的中心产地。其中,南糯茶山的地位日益突出,所产茶叶经勐海各茶庄收购加厂成各类紧压茶后,经缅、印等国销往西藏,或经缅、泰销往南洋。
1938年,回族商人白孟愚在云南省财政厅的支持下,在南糯山创办了“思普茶业试验场”。从省内外聘清一批技术人员,开展种茶、制茶试验,设立南糯山种茶场、制茶厂,新辟茶园1100亩,在云南首次从印度购进揉捻机、切茶机、烘干机等制茶机器,收购鲜叶或晒青毛茶,加工成红茶、普洱茶,销往境外。1951年8月,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在南糯山成立,接管了原南糯种茶场和制茶厂,开展茶叶科学试验研究、利'技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组织当地哈尼人对原有荒芜茶园进行复垦,迅速恢复了南糯山的茶叶生产。1953年,南糯山茶叶产量恢复到62.5吨,1958年上升到193.1吨。同时,通过培训、示范,使哈尼人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系统栽培、植保、加工等茶叶生产实用技术。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省茶叶研究所、勐海县茶办等单位在南糯山先后实施了茶叶经济生态村、省茶叶综示区、国家级茶叶星火计划,新建立了密植速成高产茶园5000多亩,至2004年,南糯山村茶叶产量达800多吨,成为云南第一产茶大村,南糯山哈尼人也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南糯古茶山迄今保存有许多珍贵的古茶树资源。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南糯山随处可见许多直径在30厘米以上、树高3-5米的大茶树,其中,1951年12月,省茶叶研究所周鹏举在哈尼猎人的带领下,披荆斩棘,深入山箐之中,发现了一株高5.5米、基部干径达1.38米的古茶树。这株古茶树虽然老态龙钟,但依然枝繁叶茂,被尊称为“茶树王"。南糯山发现茶树王的消息在国内开始传播,但由于当时路途艰险,很少有人再去探访茶树王。
1954年,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到南糯山考察,由周鹏举的带路跋山涉水到了“茶树王”所在地考察。1957年,国内茶叶界许多专家、教授、学者不远万里,不辞劳苦纷纷赶赴南糯山,与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一起,对茶树王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论证,最终保守地认为茶树王树龄达800多年,属栽培型“古茶树王”,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最早栽培利用茶树,对人类作出美好贡献的活见证。茶树王的威名也迅速在国内传播开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通往茶树王所在古茶山的公路修通,慕名前往南糯山考察、探访、参观茶树王的专家、学者、游人不断增多,以亲眼目睹茶树王的风姿为荣。1990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专程来到南糯山参拜茶树王,并在云南省茶叶研究所欣然挥毫,留下了“南行万里拜茶王”的珍迹。2002年5月8日,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张俊及勐海县茶办主任曾云荣等人在南糯山的深山密林之中又新发现了一株古老、较粗大的栽培型古茶树,其树高5.3米,树冠直径9.35米,主子基部直径76厘米,胸径40厘米,主干分枝6枝,树姿开张,树幅较宽大,为大叶柳芽茶种,树龄与茶树王相近。这是南糯茶山植茶悠久历史的又一活见证。
国家级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路南山景区大部分位于乡境内。森林覆盖率78%。2014年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达2.25万亩,占全县古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占全州古茶园面积的五分之一。有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被誉为“生态山谷、茶源之乡”。
茶,哈尼语称之为“腊博”,“腊博亚”便是对茶园的称谓。具有l800多年植茶悠久历史的著名古茶区南糯山,属勐海县格朗和乡,位于勐海县城东部,距勐海县城20多公里,东与景洪市接壤,南与勐混镇、西北与勐海镇交界,北抵流沙河与勐宋乡隔河相望。
南糯茶王树座落在南糯山村委会半坡老寨村民小组的古老茶山之中,生长于南糯山村委会半坡老寨山箐中,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的栽培型茶树。被喻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树龄达900多年的勐海南糯山载培型茶王树,是我国向世界证明茶出中国的活见证。1951年8月,省茶科所(时称云南省农林厅佛海茶叶试验场)在南糯山成立,开展茶树地方品种调查工作。当时,在南糯山随处可见许多直径在0.3米以上、树高3~5米的栽培型古茶树,其中有3株主干直径在0.38~0.54米、高3.5~4米、树冠直径8米左右的大茶树。1951年12月,科技人员在当地哈尼猎人的带领下深入山林中考察,发现1株高8.8米、主干直径0.83米的古茶树,被尊称为“茶王树”。1953年,省茶科所的周鹏举实地考察了“茶王树”。1954年,在周鹏举陪同下,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慕名到南糯山考察“茶王树”。1957年,南糯山修通简易公路,国内茶叶界许多专家、教授、学者不远万里,纷纷赶赴南糯山,与省茶科所科技人员一起,对“茶王树”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论证,最终推断茶王树树龄达800多年,属栽培型“古茶树王”。1990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南糯山参拜“茶王树”后,在省茶科所欣然挥毫,留下了“南行万里拜茶王”的珍迹。其树高5.3米,主干基部直径0.76米,胸径0.4米,树姿开张,树幅宽大,为大叶柳芽茶种,树龄900多年。当地哈尼族称为“散威博妈”(意为茶的母亲)。
南糯山古茶拥有古茶园面积12000亩,古茶树长势较强,密度较大。古茶园土壤多为红壤,代表性植被有水冬瓜树、红毛树、花皮树、飞机草、叉叉草等,形成了植被丰富、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古茶山哈尼茶民在长期的生茶叶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的方法,使大面积古茶园保持了勃勃的生机。
勐海县南糯行哈尼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位于勐海县南糯山村委会24公里永存村民小组,由3位资深旅游界人士出资组建的特色旅游开发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整。2012年8月成立,有71名员工,由哈尼族、傣族、基诺族、彝族等组成。在勐海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南糯行哈尼文化园一步一步走上正轨。公司3位董事,凭借在旅游界的丰富经验,以及对云南旅游走势的把握,致力于探索新型旅游的探索。南糯行哈尼文化的企业文化宗旨就是:把西双版纳的哈尼的民族文化传播出去,把哈尼族的茶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哈尼族,让更多人感受茶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古树茶的魅力!
“高山云雾出好茶”。南糯山平均海拔1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且常处于云雾笼罩之中,茶叶品质极佳,自古至今是澜沧江下游流域西岸显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南糯山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由于雾日多,茶山常年笼罩于云雾之中,故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具有“香气高,苦味淡,甜味重”的特点,全国名茶“南糯白毫”原料就生产于此,是众多古老茶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