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有多牛?大败法军,抵抗日军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
法国人早就觊觎越南,希望通过占领越南,继而窥伺中国西南。自19世纪60年代起,法国便开始对越南进行侵略战争。而当时的清政府国力有限,根本没有保卫小弟的本钱。
1873年,法军上尉安邺率领一支百余人的小部队,轻松攻占河内等4省。当时身为越官的刘永福挺身而出,率黑旗军在纸桥设伏,歼灭了进犯法军,阵斩安邺。
如今法国人卷土重来,刘永福再次率领黑旗军出战,并于纸桥二度击败进犯的法军,击毙法军上校李维业。
战后,刘永福慷慨陈词:
“永福,中国广西人也,当为中国捍蔽边疆;越南三宣副都督也,当为越南削平敌寇!”
法国人见连吃刘永福的亏,便派人来招降刘永福。刘永福严词回绝:
“本爵提督大清国广西省人也,父母之邦不可背;又越南极品元戎也,知遇之恩不可忘!”
然后继续率领黑旗军,在越南与法军死战。
当时清政府内部,大多官员还是不接受刘永福,比如主和的李鸿章,就不喜欢在越南到处打击法国人的刘永福;滇桂两省的总督巡抚,也不欢迎刘永福,甚至还想紧守边境,逼刘永福与法军死拼。朝中大员中支持刘永福的,只有张之洞。
然而刘永福的决心,黑旗军的善战,最终还是让清政府改变了态度。在清政府对法国宣战的诏书上,是这样说的:
“刘永福虽抱忠怀,而越南昧于知人,未加拔擢。该员本系中国之人,即可收为我用,著以提督记名简放,并赏戴花翎,统率所部出奇制胜,将法人侵占越南各城迅图恢复。”
就这样,从“反清复明”的起义军小头目,到越南的镇边大将,再到清廷的“记名提督”,刘永福完成了人生第一大跳。
在他眼里,显然清朝就是中国,保大清就是保中国。
中法战争之后,刘永福回到国内,历任南澳、碣石等地总兵。虽叫“总兵”,但他手下的黑旗军已经被裁至300人。毕竟他是有过“黑历史”的人,无论战场上表现多好,都始终难得清廷重用。直到甲午战争爆发。
1894年,中日开战。对于台湾防务,朝中大员竟无人愿往。清廷这才想起刘永福,而此时的他,已经年近花甲。
对此,刘永福本可以年老体衰为由推辞,也可以借筹饷练兵拖延,但他却将个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当即告别家小,招集驻守广州城郊燕塘的黑旗军旧部,又“招潮勇一千名”,合四营,带军4个月的军饷,端着800支旧枪,渡海来台。
在日本人进犯、在台官员跑路之际,刘永福发布《署台湾镇总兵就职告示》,鼓励军民戮力抗敌:
“自问年将六十,万死不辞!”
台湾地方势力想宣告独立,请刘永福出任“台湾民主国”总统,领台民抗日。刘永福坚辞不受,仍以大清国帮办一职,领导身在台湾的中国人愤起抗战。
由于中日《马关条约》已订,清政府决心履约,而刘永福如今在台湾擅自抗日,虽然其情可怜,但终究是犯了清廷的大忌。
在清政府的命令下,沿海各省一概禁止援台援刘,以致黑旗军粮饷断绝,弹药不继,在与日寇的血战中大部牺牲,最终不得不退守孤城台南。
日军第一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写信给刘永福,劝他投降。刘永福复信道:“台湾隶我中国二百余年矣……余奉命驻防台湾,当与台湾共存亡。一旦委而弃之,将何以对我先皇于地下?”
在日军攻城的炮火中,断粮断饷,缺枪少弹的台南守军溃散,城内土匪蜂起:失败已成定局。在部下的劝说下,刘永福登上了英国轮船驶离台湾。他仰天长叹,悲愤恸哭:
“我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
反割台斗争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