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读书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光宗耀祖而读书!
年少的时候,发奋读书,压根没有这些高大上的理想。
我的故乡是一座平原小镇,因为是乡政府驻地,并不闭塞,甚至很开放。
我幼年的时候,街上经常来外地的戏团。我是看戏长大的孩子。
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戏团不来了,街上又多了一个节目:蟋蟀节。
蟋蟀的发源地是我所在乡镇辖属的一个村庄,也是我姨妈生活的村庄。
那会儿,家乡的蟋蟀资源保护得好,蟋蟀节从立秋开始,几乎延续到中秋,大约两个月的时间。
每到蟋蟀节,街面上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做起与蟋蟀有关的生意,开旅馆,开饭店,逮蟋蟀,卖蟋蟀。
那些大江南北的外地客人,在书本之外,给我打开了另一扇窗。
我不过是想走得远一点,走出这座乡镇,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对女孩子来说,乡下孩子的出路很少,读书是最稳妥的路。
当然,读书很苦,可是比起参加工作以后的苦,学生时代的苦真的是甜。
我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都是在家门口读的,比起乡下的同学走读,我是幸福的。
高中苦一些,街上早一年读高中的一位男生受不了高中读书的苦,一学期都没坚持下来,就打了退堂鼓。
九零年代的高中,睡大通铺,吃半生不熟的馒头就咸菜。
的确很苦,饭吃不饱,觉睡不够。
我的学生时代,除了初二成绩有些波动,其他时候一直很平稳。
尤其是语文成绩一直是拔尖的。
高一上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的一篇学习总结在班级,全校被各个班主任老师拿来当范文。
只不过是一篇学期总结。
大学毕业后,我栖居在一座小城,在这里安家落户。
有了根据地,大后方,我开始走向远方。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慢慢地走,等到有一天走不动了,就择一座城养老。
我们常常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差的时代。
我从不后悔一路走到今天,尽管在城市里讨生活并不容易。
故乡很好,但再好,也有她的局限。
我的同龄人有很多在家乡做出了一番成绩,有的开饭店,有的开超市,有的办厂。
一个在街面上开理发店的女孩说她一年收入十万左右。
从收入上来讲,在老家年入十万,谁愿意到城市里打工?
老家的生活太舒服,太安逸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家也越来越不如从前了,撤乡划镇,老家成了一个社区。
乡政府搬走了,乡中学搬走了,只留下一座小学。
乡小学的生源也越来越少,孩子们五年级就考县城的私立学校。
有的孩子几乎从一年级就开始就读县城的私立学校。
重视教育总归是件好事。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不太顺利,还在家里待业半年。
父亲说:家是填不满的无底洞,你上班挣了钱不必管家里。
话是这么说,我工作以后,哪怕最拮据的时候,借钱也要孝敬父母。
对兄弟就量力而为了,即便这样,小弟还是在我身边生活了五年。
我们姐弟三个在家乡读书的时候,父亲秉承谁有本事谁读书,只要愿意上学,他就供到底。
在儿女的教育上,父母没有重男轻女。
尽管母亲小心眼,但我们家的事,她做不了我的主,也做不了父亲的主。
女孩子不同于男孩子,不需要背负那么多家族压力。
我喜欢读书就是我自己的事,我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都是我自己说了算。
工作后离家近,想回家就回家了,没有什么衣锦还乡的想法。
喜欢我的文章点个“在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