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成长的秘诀是什么?特级教师余映潮送给你18句话 8件事丨关注
- 这是好老师 2021篇文章<span data-style="max-width: 100%; letter-spacing: 0.544px;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system-ui,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color:="" rgb(0,=""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data-darkmode-bgcolor="rgb(36, 36, 36)" data-darkmode-color="rgb(230, 230, 230)"> -
8个“第一”明方向
关于奋斗的方向,教师要把握八个“第一”。
1.第一奋斗目标
课堂教学技艺精湛。优秀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集千辛万苦于一身的,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极为艰难的,练好课堂技艺要经受很多的磨炼,但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教师,应该追求真实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坚持下面两个原则:理念站位要高,自己本领要强。
2.第一基本功
能够用多种手法研读教材。例如朗读、分析层次、揣摩作用、欣赏手法、设计学生活动等不同的手法。
3.第一实践课题
高效课堂教学。好课的理念是这样的:充分有效利用课文,设计学生有效活动;关注语言教学和能力训练;着力于思路清晰和提问简洁,而不是满堂碎问;内容集中深入,学生集体训练;训练形式丰富,课堂积累丰富,这两个“丰富”是我们教学实践中要达到的高度。
4.第一科研能力
提炼能力。任何人做事业都离不开“提炼”二字,课堂教学更是如此。提炼规律、提炼精华帮我们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美点;提炼专项材料反过来帮我们发现规律,积累教学资料。
5.第一写作训练
学科教学论文。只教学不写作就会缺少高屋建瓴的能力,教师的成长要接受学科教学论文写作的磨炼。
6.第一学术历练
小专题研究。例如在《蒹葭》《错误》《读书三境界》《父亲的三句箴言》《蝉》《论求知》等内容中,我发现了“三的旋律”:三节、三段、三境界、三句话等等,经过细致的小专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在思维和方法上得到启迪。
7.第一进修策略
拥有学科专业杂志。我们应该通过阅读学科专业杂志随时了解教学的前沿、教学的新气象。好的专业杂志开卷有益。做阅读卡片是不错的选择。这是最笨拙而又最科学、最辛苦而又最有用、最麻烦而又最精细的读书方法。
8.第一有借鉴高度的研究
名师研究。很多年前,我不仅有研究胡明道老师的专题记录卡片,还有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的专题目录卡片,还有对张建华、章熊、黎见明、洪镇涛、徐振维、陈钟梁、蔡澄清、陆继椿、鲁宝元等名师的研究记录。
10个“妙法”助成长
9.备课永远是广泛积累的绝佳机会
如《夸父逐日》一课备课时我读了十几万字的材料;《祝福》一课我查找了几百篇文章作为备课资料。这样的备课可以进行广泛积累,大量地占有有效资源。
10.随时把自己的学习与思想所得变成文字
我曾经记录了大量关于“留有余味的结尾”的文章的分析。许多好的作品在结尾时并不将话说完,而是留下一个空白,以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11.坚持三年对自己的课例进行“弱点分析”
老师们应该坚持教学反思八问:是不是没有积累训练?是不是没有精读训练?是不是碎问不断?是不是没有安排学生的静思默想的时间?是不是没有深入到课文任何一个片段或者任何一个品析的“点”?是不是教学中无切分、无示例、无小结、无讲析?是不是课外预读过分或思想教育表面化?我是不是表现不出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语言素养、文学素养?
以上三点之外,还有七个“妙法”:
12.让专业杂志成为自己的枕边书
13.随手用“分类”的方法积累、积累资料
14.目录索引为你提供丰硕的参读资料
15.把每一次听课笔记都变成教学创意的PPT卡片
16.小小录音笔帮你苦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17.常常给自己的学生“开”一点“学习方法微型讲座”
18.每年进行一个微型的专题研究
持之以恒做8件事
1.不遗余力地完成本职工作
这种不遗余力,就是全身心投入,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是把小小的事情做得宏大起来,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闪亮起来,把平淡的事情做得辉煌起来,把单纯的事情做出立体的形态,让繁杂的事务性的工作透露出智慧的火花。
我在中学语文教研员的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总是把劳累的倦容藏起来,让微笑带给别人以快乐。
在无路可走的地方坚持着自己的开辟工作,在非常痛苦的披荆斩棘之中坚持着一步一步地前进并找寻到自己的一条道路,这就是生存的智慧,这就是事业的智慧。
2.永不停止地积累
我是1979年才当上语文教师的,那时,我已经32岁了。“积累”是我提升、发展自己的首选。
为了时间,为了积累,为了学问,岂敢懈怠?直到现在,我仍对“积累”二字情有独钟。我的电脑里面,每天都会增加新的文字。每上一个新课,都有可能积攒10万字以上的资料。
3.坚持进行极为艰苦的写作
可以说,我的写作是一部传奇。每年公开发表50篇左右的大小文章,已经坚持了许多年,我发表的1500多篇文章的目录,如果打印出来,可以打印许多张白纸。
4.耐心地进行细节化的教学与学术研究
细节化的研究,是耗时的研究,是耗费精力的研究,它需要极好的耐性。当你面对书桌几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当你翻阅大量资料而精疲力竭的时候,你都得平静地坚持。我不怕消耗,于是我能做出很多优化的、细节化的内容。
将生命、将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这就是我的付出。
5.自觉承受多种多样的痛苦磨练
我说过:不同深度的磨练产生不同高度的水平。给自己多储备一些知识,让自己多增长一些学问,逼自己多培养一些能力。做一个治学勤苦的人,做一个思考深刻的人,做一个追求高度的人。一个希望非常成功的人,必须能忍受多方面的磨练。
我提出了与语文教师素质有关的8个方面的第一:
第一奋斗目标是“课堂教学技艺精湛”
第一基本功是“能够读出教材的味道”
第一阅读能力是“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炼能力”
第一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专业杂志”
第一要克服的难关是“千字论文写作关”
第一要历练的是“小专题研究”
第一有益于自己终身发展的好习惯是“积累”
6.一定要有指标要求
要奋斗而没有指标要求,等于放松自己。任职期间,我历来的工作要求就是九个字:抓队伍,抓活动,抓成果。这里面,每处都有指标要求。
对于自己的发展,我的指标要求也是硬性的。每个课的后面,都有含辛茹苦的故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定要有指标要求”,成为我教学研究工作中的动力。
7.迎接最难工作的挑战
我所迎接的最难的工作,就是人家的“点课”。我外出讲课一般有几点:第一,一般不讲一节课,要讲多节课;第二,根据人家的要求来讲课和设计讲座,这无疑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困难,也无疑让自己增长了不少的实力。
我的教学视野,基本上涉及了各种版本的小、初、高中的教材;有多少次,人家“点”我讲的课,因为地域的关系,只讲一次就可能永远不能再讲,我仍然毅然备课,欣然前往;我的教学足迹,留在了最繁华的城市,也留在了最偏僻的乡村。
8.坚持原创,在黑暗中摸索
我的一切科研成果,都讲求原创,我的课堂教学的手法与技巧,都与原创有关:我的论文写作与讲座报告,决不用“引用”的手法来拉长篇幅与拉长时间;我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坚持求新,决不陈课滥讲;从小学到初中,每学期都有全新的课推出。
我把走弯路的劳累留给自己,把走黑路的担忧留给自己,把无路可走的痛苦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