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来了,但是保险科技的上市路还很长

保观|专注互联网保险

新闻回顾

3月2日凌晨,证监会、上交所正式发布了此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八项科创板制度规则,共2+6个相关政策,对科创企业注册要求和程序、减持制度、信息披露、上市条件、审核标准、询价方式、股份减持制度、持续督导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并自即日起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拟登陆科创板的公司自该日起就可向上交所递交IPO申报材料。

1月30日刚刚发布开始的征求意见,正式规则紧跟出炉,如此之高的效率堪称史无前例。可见证监会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也显示出资本市场急于改头换面的迫切。

这一系列规则的发布引起了保险业的普遍关注。其中,保观最关心的是,保险科技公司能否在科创板上市?又有多少保险科技公司对挂牌科创板感兴趣呢? 

一、保险科技公司能否登陆科创板

疑惑1:保险科技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

《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的第三条提到,“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应当符合科创板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相关规定,保荐机构应当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重点推荐下列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端装备领域;新材料领域;新能源领域;节能环保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符合科创板定位的其他领域。

结合以上两方面来看,首先,科创板重点的支持的六大行业是否将保险科技包含在内还有待商榷;其次,对于“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这一点对于现阶段单纯从事保险科技领域创新的公司来说还是未知数。

就目前行业的总体形势来看,大部分的互联网保险或是保险科技公司并没有自身的核心技术的,而是更多的将新兴技术应用到具体的保险流程中,如人工智能参与核保、理赔等。

保险科技公司并没有明确被排除在外,只是因为行业和公司估值等原因,市场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目前科创板的焦点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公司。

疑惑2:科创板可解决保险科技公司的哪些关键问题?

最直接的一点是,科创板将直接解决保险科技创企的融资难题

对于保险科技企业来说,将技术结合场景迸发出创新性的产品或改变传统繁琐的流程,是其根本使命。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前期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这一点我们通过中国平安等一线险企或是BAT等巨头在研发上日趋增长的投入也可见一斑,2015年,我国研发投入总量就已位居世界第二,接近美国。

可伴随研发带来的也是诸多弊端:有高投入、高风险、回报不明。科创板的推出,有利于弥补快速成长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无法对接资本市场发展的空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助推科技产业发展。

科创板早期或许将会催化一批高质量的人工智能企业迎来上市潮。保险科技公司并没有被明确排除在外,但是大部分公司离科创板的挂牌条件还相差甚远。

所以,在政策上,保险科技可以上;在实力上,保险科技还有些差距。但中国国内的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只要保险行业整体能够保持稳定增长,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保险科技公司,其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事实上,目前保险科技行业内公司上市的案例本就相当稀少。

二、保险科技公司上市回顾

众安港股上市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众安,自2013年成立以来,就是全球保险科技领域当之无愧的大明星。其光芒在2017年9月众安于交所上市之时达到顶峰——上市首日大涨18%,股价在当年国庆节后到达97.8元的顶峰,六个交易日内涨幅超过40%。

可惜好景太短,从2017年年尾开始,众安的股价进入了缓慢而又持续性的下跌通道。目前众安的股价维持在30港元附近波动。

新三板

新三板汇聚了不少保险行业的公司,包括3家保险公司、30余家保险中介公司、以及几家保险科技类公司。

在少数几家保险科技类公司中,灵犀金融已经于2018年7月27日摘牌,据媒体报道分析,灵犀金融摘牌新三板,是在为将来在港股上市做准备。

而新旦股份和盛世大联等公司,据传同样也在筹划前往港股上市。

三、近期可能申请上市的保险科技公司

其实,不论是从科创板的行业要求来看,还是从保险科技公司的意愿来说,保险科技都不会是目前科创板的主角。更多的保险科技公司,不论是SaaS服务平台,还是互联网中介平台,若要筹划上市,似乎都更倾向于前往香港。

以下是保观盘点的几家有意推进上市的保险科技类公司。

1. 新旦营销

成立于2011年1月,是一家创新型的保险科技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来获取优质的数据源打通人身险的销售闭环。公司以营销为切入点,运用互联网及科技手段来提高保险行业的效率。该公司研发了一整套的系统来支持保险的在线潜在客户筛选和销售,包括精准营销系统、保险的智能销售引擎、智能保险顾问及在线销售支持系统,以确保保险销售的高效率。

2. 保网

成立于2010年7月,是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平台,有产品价格对比、保险专业咨询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在线投保、风险评估、理赔协助等服务,致力于构建“产品+服务+渠道”的互联网保险生态闭环。保网先后与中国人保、太平洋、中国平安、美亚等保险公司合作,在线销售包括意外险、旅游险、健康险、家财险等近500款保险产品。

截止2017年6月30日,保网的累计注册用户103万人,2017年第二季度,保网贡献的保费规模约为4473.5万元。

3. 灵犀金融

成立于2005年7月,灵犀金融定位为“新保险科技服务平台”,是一家依靠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实现创新保险服务的平台型公司,目前拥有独立代理人分销平台“保险小飞侠”、 场景保险定制平台“喂小保”和新保险全流程服务平台“灵犀金服”三大业务。灵犀金融通过旗下蜂巢云平台的保险中央商品库资源、平台对创新保险的定制能力、百万级精英代理人的服务能力,运用大数据与专业保险顾问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新保险’融合服务。截至目前,灵犀金融已与国内 69 家保险公司、近 200 家保险中介机构建立深度合作,此外,灵犀金融通过积极的并购活动已将多张保险中介牌照收入囊中。

此外,几家保险中介平台,也有可能正在推进其上市计划。

1. 明亚

成立于2004年11月,是国内首家也是最大的一家专注于个人寿险业务的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定位于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中立、专业的保险理财咨询和风险管理服务。该公司具有完善的后台支持和全国网络体系,还有行业较为领先的客户需求分析系统。

目前明亚保险已签约寿险公司近50家,其中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平人寿等大型上市险企;签约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财险、太平洋财险等财险公司48家,合计签约在售产品上千款。

2. 大童

成立于2008年9月,大童保险是一家第三方金融保险服务机构,旗下有全国范围内的经纪牌照、代理牌照以及公估牌照,其定位是服务独立代理人的平台。2014 年,大童制定了 O2O 的战略——更强大的线下和更开放的线上。线上是指大童于 2015 年推出的线上平台代理人分销展业工具“快保”,而线下是指大童的服务平台。此外,大童销售服务 DOSM 服务模式广泛推行,即需求导向型、解决方案式的咨询服务模式。2017 年,其推出了好赔、保单托管等服务。

2017年全年快保的保费预计2亿元,财险业务和团险业务大概在10亿规模。寿险的新单规模保费在20亿左右,寿险的续期保费在12亿左右,高端医疗保费在1亿规模左右。

3. 永达理

2011年5月成立至今,永达理已经在全国各地成立17家分公司和几十家营业部。永达理2018年MDRT人数达1232人,位列世界MDRT排名榜第9名。永达理在大陆入围的19家保险公司中排名第三,在保险经纪公司中排名第一。

永达保经去年分期缴新契约保费收入达21亿元、13个月保单继续率97.78%。今年永达保经新契约保费收入目标新台币27亿元、13个月保单继续率97.8%、主管人力目标1,900人。

五、总结

保险科技行业,虽然在过去几年中获得了一级市场的大量关注和资金,但是相较人工智能等其他更成熟更通用的行业来说,保险科技领域大部分公司估值不高,盈利情况一般仍是行业现状,行业处于发展阶段的中早期,能在二级市场挂牌的公司只是少数,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

除了众安,全球范围内,也只有两家保险科技公司成功上市,分别是在纳斯达克挂牌的EverQuote和在德国上市的DFV。

这两家的股价表现也不尽如人意,DFV于18年12月以12.25欧元的价格上市,目前股价只有11.45欧元。

而EverQuote于2018年6月以20美元上市,但在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股价一度跌到了4.05美元,目前股价也只有7.38美元。

投稿或寻求报道:zarc@warpvc.com

End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保险科技:商业财险的数字化道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