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但做灯前读书人

渭河文艺第061期

滕敦太:小小说二题

魏益君:村头有棵灵性的树

潘玉毅:但做灯前读书人

  魏益君,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河南日报》、《广西日报》、《羊城晚报》、《中国文学》、《散文选刊》、《当代作家》、《山东青年作家》、《东方散文》、《散文时代》、《作家园地》等报刊。散文《松魂》入选2015年《齐鲁文学作品年展·散文卷》。

  读书是会令人着迷的。书香诱人,不管你来自书香门第还是深山老林,与书相逢,总免不了要为她所折服。学究天人、天纵奇才,用再多的溢美之词都不足以形容她的美。

  虽然书中未必真有黄金屋和千钟粟,也未必真有颜如玉,但世人观之,仍觉其流光照人、肺腑清嘉,能涤去自己心中的许多俗念。尤其当夜阑人静的时候一人独坐书房,伴着柔美的灯光和虫鸣,感觉整个世界只剩下手中的书和看书的自己。于是,对面而视,不觉春秋。

  很多书从一开始就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但也有很多书,第一眼看去,觉之枯燥,被人丢过一边去了,后又忍不住拾起来看,旋即又丢下,如此往复多次,待到“看进去了”,旁人纵使想夺也夺不走了——这便是书的魔力。

  对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来说,吃的可以将就,用的可以将就,但看的书不能将就,正如人们对于美好品德的追求一样。苏轼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而书便是他的另一棵竹。他一生从不讳言自己对于书的痴迷,更曾因书留下许多著名的诗文和轶事。受其影响,“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这样说道:“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我亦有此感受,不读书时总会无端端地生出一种“负罪感”来。

  想来,遍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也就庄子是个例外。庄子有一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然而有意思的是,认为不必读书的庄子最后却难逃被人所读的命运,他的言行被编撰成册,成了今人口中的“名家经典”,这一番事与愿违的对比,更显读书之趣味。

  其实,读书与吃饭很像,因为都有营养,都要咀嚼和吸收,但又有所不同。每个人的饭量终是有限的,一碗就一碗,两碗就两碗,至多不过十七八碗,但对于书的渴求却是无限的,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明日炊中有剩米,但做今日读书人。对于那些爱书爱到“魔怔”的人来说,只要还有一口吃的,就放不下这手中的书卷。毛泽东主席就曾经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前有所稽,后有所鉴。当我们尚无果腹之忧的时候,自然更该常读书、多读书。

  一灯如豆,将黑夜照得深情款款,也将灯前的读书人照得别有丰采。与此光为伴,若是有钱,便该多买几本书,若是无钱,便该多借几本书,方不负这深夜的静好时光。

近期热文链接

名家名作:黄建国小说《谁先看见村庄》

红颜花开闪小说四题

秦力小小说三题

世相传真:郭忠凯小小说二题《上面人》《辞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