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桂林 | 弄堂口的小店

总第1467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弄堂口的小店位于上海沪太路631弄西门向南一拐弯的路边。它实际是一家小小的杂货店。大家习惯叫它门口小店。

五十年代中期我家从澳门路搬到631弄的时候,这家杂货店就伴随着居民们出现了。那时候沪太路还是一条长长的向北延伸至大场空军机场的荒寂的路。路两边的土地上还有没收获完的青菜萝卜以及别的农作物。顺着沪太路走,越过上海织袜一厂,快到庙头镇,那路边还有残留下来当年战上海时遗留下来土碉堡。那时候沪太路边基本没什么商业门点,631弄的职工家属们光顾的最多的就是这家路边的杂货店了。工人家属们都习惯的称呼它为门口小店。久而久之,门口小店就被人叫顺了,小店究竟叫什么名倒也没什么人去在意。

门口小店的店主我记得好象是夫妻俩。男的年龄大些,冬天戴一顶灰色的绒帽,似乎还戴着不知是近视还是老花的眼镜。女的要年轻些,喜欢笑,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现在回想,即使后来她老了,脸上有皱纹了,但在我幼小的心里仍然觉得她很美。

门口小店里的货很杂,也备得很齐全。油盐酱醋自不必说。那些针头线脑,烟酒烛灯,家常日用品都可以在这里买到。记得小时候每到烧饭时,母亲常叫我拿只碗去门口小店拷几分钱酱油。或者是星期天叫我拎个瓶子给父亲拷几两绿豆烧老酒。小店的柜台上有几个坛子,分别盛着黄酒和一些白酒。那时上海不生产白酒,小店里也只卖散白酒和光明牌啤酒。不象后来有了什么上海香、七宝大曲之类的瓶装酒。我的父亲不知为什么,偏爱喝绿豆烧。因此,我几乎每个星期天都会去给父亲拷二两绿豆烧。每次去,小店的老板娘都会笑咪咪的对我说,这可是因为你家才专门进的酒呢!

门口小店一年四季都是挺热闹的。来来往往的人们经过这里,大多都会驻足过去买点什么。小店夫妻两也很会做生意。比如香烟是拆开来一根一根卖的。柜台上方还悬挂下来一盒火柴,这火柴是免费的,谁买了烟顺手就能划根火柴点上它过把瘾。柜台下还有个茶水炉子,那些蹬三轮车的,拉板车的师傅们口渴了来讨口水喝,店主也往往並不收他们的钱。老板娘会说,喝吧喝吧,大家都不容易的!有个苏北过来的三轮车师傅常会感概的向人说,这是家好人啊!

夏天,小店门口会有很多从乡下来的瓜农卖瓜。瓜的品种五花八门。我那时最喜欢吃黄金瓜。又甜又脆。一分钱就能买到一个。此外还有卖棒冰的,赤豆的,雪糕的,品种不少。往往等这些小贩们散去了,地上就散乱了一片的狼籍。但是从来没听见过小店夫妻对此有什么怨言,他们每天都把店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好象这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门口小店的俩夫妻也是个有心人。他们和职工家属们的关系挺好。631弄的居民需要什么不用说他们就已经知道了。比如某天晚上突然停电,大家一窝蜂的都去买腊烛,但小店却早就准备好了,正笑咪咪的等着大家去呢!你嫌腊烛贵?不要紧,小店还为你准备好了煤油灯呢,甚至还备齐了点灯用的煤油!

岁月渐行渐远,沪太路也越来越繁华热闹。路边的商店逐年多了起来。从沪太路往华阴路再往宜川路去,邮电、菜市、商场、摊点日益齐全,上海的大都市气象在这里已经逐步显现了,但门口小店依然灰濛濛的立在沪太路631弄西门口的边上,一点也不显眼。直到六十年代末期了,它的路对面依然还有一座背对着路人的男小便池。令外地来的闲人们惊讶不已。门口小店的主人也渐渐显老了。男人的眼镜已架在了鼻梁上,他看人只用眼角的余光。女人依然爱笑。露出白白的牙。

门口小店后来真的老啦。但多少年了,却不见门店有任何的修缮和改变。631弄的人都猜测说,这小店这么多年,肯定赚了不少钱呢。至于钱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但在我的眼里,它自始至终都是那个灰濛濛的模样。

后来我上中学了,每天我经过小店,都会进去用母亲给我的半两粮票买一只叫老虎脚爪的小蛋糕当点心。每当其时,女老板就会对我显出特别的热心。她每次都会露出依然白白的牙招呼我说,你来啦!接着要帮我挑一个大一点的老虎脚爪。而一边的男老板则躺在店里的躺椅上,眯着眼,好像睡着了。

六十年代末,门口小店还开张着,而我却要去远方插队落户了。我到今天还记得很清楚,那一天我拎着简单的行李,和同学储福金走到小店对门的58路汽车站牌下等车。当我抬头向马路对过的门口小店望去时,无意间竟看见老板娘好象也出店门了,她用一只手遮挡住眼帘向我这边看,这一刻我觉得我什么也看不分明了,只依稀感觉看见了她笑咪咪的,还有那白白的,美丽的牙齿。

多少年后的今天,当我历尽沧桑,再一次站在沪太路631弄的西门口的时候,这里早已起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沪太路和中山北路的交叉口成了长途汽车站,再远处的北火车站成了今天的上海火车站。沪太路上车水马龙,车辆川流不息,我问自己,当年我记忆中的门囗小店呢?但我又去哪里寻觅当年我童年和少年时的门口小店!

几千年前贺知章的诗蓦然涌上了我的心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是呀,我从哪里来?

我竟自己也不知道了。往事和今天在我的心里交织着,渐渐溶聚成苦涩和感概,于是我的心里满满的也只留下门口小店过去的记忆了。

作者简介

许桂林 上海知青。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文集《永远的记忆》《往事迷茫》《两个世界之间》。发表电影文学,小说,散文,诗歌等数百万字。作品多次获各类奖项。

往期精彩回顾

许桂林 | 今夜的月色(外一首)

许桂林 | 缝缝补补的日子

许桂林 | 唐河边的秋

许桂林 |  茅窝子记忆

许桂林 | 记忆在茨淮新河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