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处方:肝性腹胀 化瘀通气方

化瘀通气方(印氏方)[方药组成]柴胡lO克,赤芍3O克,丹参30克,当归l5克,生牡蛎30克(先下),广郁金lO克,川楝子l2克,桃仁l2克,红花lO克,桔梗l0克,紫菀l0克,土鳖虫l2克。[功用]化瘀软坚,开利三焦[主要症状]胁腹胀痛较久,继发腹部胀满,腹胀不以饥饱为增减,一般夜间为重,渐变腹部膨大,击之如鼓,无移动性浊音(无腹水),有两胁积块(肝脾肿大),舌苔薄白,脉弦。[辨证要点]本证常由肝炎继发,是由血瘀导致气滞,故见胁腹胀痛,乃“气滞则胀”之意。继发腹部胀满,此非胃肠气滞,故与饮食无关此为气臌积块,一般无水,固有肝、脾肿大,故可触及两胁积块。印老认为本证属于肝性腹胀,是由于肝血瘀滞而引起的气机不畅,不同于脾、胃、肠功能失调所引起的腹胀,冶疗必须在化瘀、软坚的基础上.使用开利肺气的药物,妇紫菀、桔梗、冬花、枇杷叶等,以开利三焦气道(三焦为水、气的通路,上出于肺、下达膀胱,故开肺气即可通调三焦),便气行、瘀散,而腹胀即愈。(适应证)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血管癌、肝囊肿等。[加减]肝脾肿大显著者加鳖甲30克,炮山甲l0克,青皮l0克,莪术10克,鸡内金lO克。(验案)昊某,男,l6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188893。初诊:1990年11月22日主诉:腹胀,右胁痛4年。病史:患者4年来经常腹胀,右胁疼痛,疲乏无力,心烦口苦,纳少便溏,小便短赤。检查:B超示肝内回声不均,提示早期肝硬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强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95 U/L。面色晦黯,肝掌,胸前散在蜘蛛痣,舌质红,苔微黄,脉弦细。辨证:血瘀气滞,毒郁于肝。西医诊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冶法:疏肝开肺,解毒利三焦。处方:柴胡10克,赤芍30克,当归l5克,丹参30克,生牡蛎60克(先下),广郁金15克,川楝子l0克,桃仁10克,廑虫10克,紫菀10克,桔梗l0克,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土茯苓30克,茅根30克,虎杖30克,黄芩l2克,黄连6克,水牛角30克(先下),人工牛黄2克(分冲)。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1990年l2月20日。连续服药1个月,腹胀消失,食纳增进,肝功仍未恢复正常,但HBsAg滴度下降,舌红,舌根苔微黄。原方已散,继服原方7剂,效再服三诊:1991年2月21日,连续服用上方2个月,诸症消失,复查肝功能,虽未恢复正常+但蛋白电泳已正常。仍用原方,继续清肝、解毒+以图使HBsAg早日阴转。[接语]该患者乃乙型肝炎Bf起的肝硬化+乙肝病毒仍在活动。进一步破坏肝脏,从诸多迹象表明,已接近肝硬化晚期。该患者家族因此病病故数人,足证其传染之烈。故本方除一般疏肝开肺利三焦之外,并重加清热解毒之品,主要针对乙肝病毒而设。经治疗后果见腹胀消除+乙肝病毒活动受抑+各项检查指标均有改善+惟“澳抗啭阴似须假以时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