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能否拯救人类 ?——H.G. 威尔斯和奥威尔之争

☄ 尽管威尔斯和奥威尔是在纳粹时代展开争论,但他们的许多观点,仍然持续影响着今天。
©文 \Richard Gunderman|译:禅心云起

在当代科学惊人的发现和创新中(例如,仅仅 2017 年,就降临了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大洋底下第八大洲的定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火箭助推器),人们容易忘记,关于科学拯救人类的能力,还处在持续争论当中。75 年前,20 世纪最著名的两位文学家,H.G. 威尔斯和乔治·奥威尔,就这个问题展开激辩。

科幻小说之父威尔斯坚信科学的潜力。而奥威尔则对科学投去更多怀疑的目光,指出科学作为人间事务指南的局限性。尽管威尔斯和奥威尔是在纳粹时代展开辩论,但他们的许多论点,今天仍然持续影响着科学和政策争论。

例如,2013 年,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这样来证明科学值得信赖:「科学是有效的。飞机起飞。汽车奔跑。计算机运算。如果把医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那么我们就能把病治好。如果把航空设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那么我们就能翱翔天空。它的确有效(…)」

另一方面,诺贝尔奖获得者彼得·梅达沃提出这个出名的观点,科学无法回答许多重要问题,比如「生命的目的是什么」,还有「应该把科学知识用在什么地方」。

面对气候变化、养活 20 亿缺乏可靠食物来源人口这样的挑战,科学可能是人类唯一的希望。但是,期待从科学那里得到它所不能产出的东西,和没有认识到它的巨大潜力,都是一样危险的。

01

威尔斯:充分信任科学

▲ 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体现了科学的乐观主义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 年生于英国肯特郡。童年的一起事故,让他卧床不起。他于病榻之中,发现了自己对阅读的热爱。他跟从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学习和传播科学,最终获得生物学学位。为了补贴生活,他在 1895 年作为自由撰稿人,出版了他第一部小说《时光机器》。
威尔斯于 1946 年去世。今天他作为科幻小说作家而驰名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有《莫罗博士岛》、《隐形人》和《世界大战》。然而,在他那个时代,威尔斯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一名持进步主义政治观点、寄厚望于科学的公共知识分子。
威尔斯预见了 20 世纪科学进步的许多标志,包括飞机、太空旅行和原子弹。在《未来的发现》中,他喟叹「守旧的力量让我们眼瞎心盲」,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用科学替代经典,培养精通历史预测就像预测月相变化一样的领导者。
威尔斯对科学的热情有其政治含义。他在小说中考虑过人类的自我毁灭,相信人类的最大希望,在于创造一个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管理的单一世界政府。他认为:人类需要把宗教和民族主义抛诸脑后,信赖受过科学训练的理性专家解决问题的能力。
01

奥威尔:对乌托邦冲动的怀疑

▲ 奥威尔对科学的潜力持消极得多的态度

乔治·奥威尔 1903 年出生在英属印度的一个英国公务员家庭。比威尔斯晚生了近四十年。他在英国长大,幼时体弱多病,自小喜欢写作。他在伊顿公学接受教育,由于没钱继续学业,在缅甸当了五年警察。

回到英国后,他开始了丰富多产的记者生涯。他的作品探讨了劳苦穷人的生活和殖民主义的阴暗面,同时也创作了优秀的文学评论。在接近生命尽头时,奥威尔出版了他最著名的两部作品《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今天,奥威尔被公认为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奥威尔式(Orwellian)成为专门用语,描述靠监视、误导和宣传来操纵大众理解的极权政府。奥威尔还最先采用了双重思想、思想警察和老大哥等等词汇。

对于人类,奥威尔没有像威尔斯那样的崇高抱负。他反思乌托邦式冲动,在「为什么社会主义者不相信乐趣」一文中写道,乌托邦的创造者,就像「因为牙疼而认为幸福就是不犯牙疼(…)。凡试图想象完美的人,不过是暴露出了他本身的空虚。」

03

科学远远不够

▲ 科学专业知识不妨碍科学家卷入纳粹狂热

奥威尔并不掩饰他对朋友威尔斯科学和政治观点的批评。

在「什么是科学?」一文中,他认为威尔斯对科学教育错位的热情,部分要归咎于这样的假设,即应该更多教会年轻人什么是放射线或恒星,而不是如何「更清晰地思考」。

奥威尔也拒绝了威尔斯的这个观点,也即科学训练让人对一切问题的解决办法,都要比缺乏科学训练的人来得明智。奥威尔认为,这个流行观点,也就自然而然导致了这样的虚构:只要「科学家掌控世界」,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奥威尔指出,德国科学界不仅对希特勒毫无反抗,还涌现出大量协助纳粹研究合成机油、火箭和核弹的科学天才。奥威尔写道:「如果没有他们,德国的战争机器就永远建不起来。」

他还指出,更有甚者,许许多多这样的科学家,居然轻信了怪诞的「种族科学」。奥威尔认为,科学教育不该把重点放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专门学科——换言之,重点不在于事实,而在于「理性的、怀疑的、实验的思维习惯」。不应单纯用科学来教育大众,而应牢记,「科学家自己也会因为历史、文学或艺术领域中的这点教育而受益菲浅」。

奥威尔对科学在政治中的角色,给予了更严厉的批评。在「威尔斯、希特勒和世界国家」中,奥威尔把单一世界政府的呼吁,视为绝望透顶的乌托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五大军事强国中,没有一个会信以为然」。

尽管几十年来,有聪明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可他们「既无权力也无自我牺牲的意向」。奥威尔非但没有指责民族主义,至少在这样的程度上还赞扬过它:「过去一年,让英国走上了正轨的」,难道不是「爱国主义的返祖情感,英语民族优于外人的根深蒂固之感?」

奥威尔写道:实际塑造这个世界的活力,源于「知识分子自动当成不合时宜之物而予以一笔勾销」的情感。

读☄ 由于国家干预,一些公共财货的生产出现过剩,而其他公共财货的生产出现不足。为什么“公共财货”不能成为政府干预的理由?© 文 /Philipp Bagus | 编译:禅心云起来源 = 米塞斯研究院 使用新古典术语存在着一些危险,这会系统性地驱使人们远…

【一课经济学】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的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