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专栏:2020我所读过的书
2020真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步伐。当然,书照样在买。订了十多年的《读库》一直订着,每年的年选也要买上一二套。“老六”张立宪这样形容人与书籍的交往,“不言自明的会心,温润绵长的陪伴,以及我们共同打开的那扇窗,更新鲜美好的事物在眼前涌现,更丰富的可能性铺陈在未来的日子里。”
一年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勃的《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去年的盘点中,我提到了刘勃引人入胜的两本历史书《失败者的春秋》和《战国歧途》,称赞作者抽丝剥茧,以诙谐轻松的语言,化芜杂晦涩为起伏跌宕,勾勒出一幅春秋、战国时代诸国兴亡变幻的画卷。《司马迁的记忆之野》是刘勃的最新著作,也是作为《读库》的小册子赠送的。从书名可以看得出,刘勃借助司马迁的眼睛,描绘了风起云涌的汉武盛世,以及文功武治背后的阴影。在读的过程中,非常佩服刘勃面对繁杂史料的分析能力和洞察能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把这本书也推荐给了好几位书友。
值得一说的是,《读库》将刘勃的三本书组合,命名为《青春中国史三部曲》,从春秋到西汉,从列国纷争到大一统,此间的八百余年,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轴心期。此后的历史,都可以从中找到源流,正所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另有一本历史书同样值得一说,赵冬梅所著的《大宋之变》。从1063年英宗即位,到1086年哲宗初年司马光离世,二十四年,正好是司马光的后半生,经历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政坛风云,通过王安石变法、司马相业等历史细节,充分展现韩琦、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文人政治家在历史大变局中的抗争与搏弈,再现共治时代末期知识分子的荣光与屈辱。赵教授以丰富的史实,细腻的笔触聚焦华夏政治文明的历史转向,探究大宋之变的错综因果,揭示帝国兴衰的深层根源,令人感慨尤深。
在中国历史上,“无所不能”的苏轼是色彩最为丰富的人物,有关苏轼的书籍也层出不穷,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解读。多年前,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年初偶然得到了刘小川的《苏轼叙述一种》,刘跟苏东坡是同乡,居住的地方离苏家老宅(如今的三苏公园)仅百米之遥,家乡人写家乡人,会有更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细节和独特的视角。陈鹏的《苏东坡的下午茶》,则从21个不同的侧面,还原了苏东坡的本来面貌,颇有新意。最近,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有了简体版,准备列入下一步的阅读计划。爱读苏东坡,只是欢喜他率真豁达的人生境界。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本《中国风俗图志·苏州卷》,这是以“人文视角+图志”的方式,系统发掘、保存中国各地乡风民俗的大型系列丛书。为苏州卷操刀的是作家刘放和画家谢友苏。苏州本地画家谢友苏创作的市井人物画,独树一帜,以写实而适度夸张的手法,记录了江南的市井风情,画得栩栩如生,让人忍俊不禁。这些作品早些年发表在本地晚报的副刊上,刘放老师正好是副刊的编辑,撰文为这些画作配上了生动的解释,人文历史、四时节庆、江南风雅、日常生活,在作家和画家的笔下得以双重呈现,双雄佳作,熠熠生辉。刘放老师并非苏州土著,对苏州的风俗民情却能如数家珍,可见他不但是个有心人,还是下了苦功夫的,让我肃然起敬。
前段时间,在新浪微博上加入了一个读友群,其实就是为出版社的图书做做推广,这也是我欢喜做的事。劝人读书,功德无量。当然也有回报,中奖的图书已有十多本。可惜,这些书并不是完全由自己挑选的,大多不合自己的阅读口味,正好拿来送给适合的朋友。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