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居率达18.5%,将迎接2亿人的独居时代

世界趋势:越发达,越独居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独居人口已近1亿人,独居率达18.5%,即全国大约每五个家庭中有1个是独居家庭。

但中国独居人口的攀升并非特例,部分发达国家独居率最高超过了40%,2015年美国独居率为28%,日本独居率为34%,而瑞典、德国、芬兰等国的独居率已达40%左右。

从国际经验上看,未来独居倾向还会提升,据初步预测,到2030年,中国独居人口数将达到1.5-2亿,独居率超过30%。其中20-39岁独居青年可能达4000-7000万人。

独居人口多在大城市,扎堆“渝京沪深穗”

大城市独居人口数量多,近3成集中于TOP20城市。通过研究全国52个重点城市的独居人群发现,重庆、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独居人口数量领先。

东南沿海城市独居率较高,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的东莞、深圳独居率达近40%,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厦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山和珠海、广州均超过25%。

独居率呈现出东南沿海高的态势,而其他城市即使是直辖市、省会城市独居率也较低。独居率最高的 6 个城市均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而天津市独居率只有 12.6%、哈尔滨市仅 13.4%、石家庄为 9.7%。

中国的城镇化趋势,加速家庭往单人户裂变

中国的城镇化率和和独居率在最近20年的增长呈现正相关,城镇化率从2000年到2019年增加了24.4个百分点,独居率增加了10.1个百分点。

城市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个人成为再生产的基础单位,为独居生活提供了经济条件。

在传统农村,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青年群体离开农村到城市工作,城市中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个人为单位的生产特征逐步凸显,个人可以通过工作获得收入并立足,家庭的组建不再迫切,成为独居人群快速增加的原因之一。

城市使人们的生活更为便捷,社交更为多元,独居生活也能够丰富多彩。城市能够为个人生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比如餐馆、外卖、商场、酒吧等,同时人们也可以很快找到相同兴趣、爱好的社会群体,而不用感受到孤立无援。

社会保障和科技普及,降低了独居者风险

伴随着各城市社保和福利的覆盖面持续扩大,更多人得到了就业、医疗、养老等多方面的保障,使得独居人群面临的医疗、养老风险减低。社会保障水平越高,人们选择独居的可能性更大。

科技与互联网快速普及,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线上社交等,进一步推动独居人口的增加。

互联网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社交。人与人群居、面对面交流的传统社交情形已不再是唯一,特别是青年人的互联网粘性极高。

独居者们能够通过各类线上平台学习、购物、社交等活动,一个人居住也能够很好的生活。即时通讯、实时音视频通讯,与亲人加强联系,获得他们在情感上的支持。同时,独居者们能够快速通过互联网获得外界信息,并且虚拟世界能够让独居者们认识更多的人、交更多的朋友,他们虽然独居,但仍能与外界的保持紧密的联系。

互联网还能让独居者们生活更为便捷,也能随时参加感兴趣的线上活动,诸如线上购物、线上直播、课程学习以及网络游戏等。可以说,科技与互联网普及为独居人群的增加提供了较大推动力,并且未来在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下,独居人群的生活将获得更大的助益。

女性独立意识提升改变婚姻观,单身人群持续攀升

女性独立性提升,主动单身者增多。过往,男性在经济地位上优于女性,女性观念是相夫教子,其生活多依赖男性,而如今随着女性地位逐步提高,其学历水平提升、收入不断增加,女性在观念和生活上更加独立,其自我成长以及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成为生活的主导,不再过多因为经济依赖而轻易选择进入婚姻,主动单身就此出现。

社会逐步接受了单身状态,对大龄未婚以及离异人群不再另眼相待,更多的人群主动选择单身,为独居生活奠定了庞大的人群基数。除了我国多年存在的男女结构的问题外,主动单身的女性群体增加,我国离婚率也创历史新高。

初婚年龄推迟,离婚率上升,成年人停留在单身独居时间拉长。由于年轻人婚姻的自主性提升,父母对其婚姻决策的程度降低,他们对伴侣的要求上更倾向于精神契合、共同成长等方面,寻找伴侣的难度增加,并且随着房价的升高,结婚成本也随之增加,成为导致初婚年龄推迟的因素。

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发生转变,2006 年后中国离婚率又开始了新一轮爬升,至 2019 年底全国离婚率已达 3.4‰,达到近几十年最高。

城市独居青年的独特居住需求

独居青年的特点是:拥有较高学历、收入稳定,追求自由、品质、健康的生活状态。

独居青年在事业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通过工作、学习、读书等持续自我提升;在伴侣选择上追求爱情,寻找共同成长、精神伴侣,不为年龄的增长而焦虑婚姻;他们有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如瑜伽、健身、舞蹈、跑步等来追求身心的健康状态,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社交。

经调研总结,城市独居青年在选择居室时,主要有如下三个需求:

  • 需求一:空间小而精,交通需便捷

独居青年倾向于居住于城市中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的小户型房屋。旧独居人群多居住在农村或城中村,房屋老破小,尤其在城中村,其共用的厨房、卫生间的环境条件较差。

城市独居青年则追求生活空间的自主性、私密性、舒适性,租赁以功能齐全的一居室或开间为主,购买则以一居室、两居室为主,其中购买两居室一般是为未来结婚考虑,或朋友/父母居住使用。

由于住房仅需满足一人居住,他们更为追求交通的便捷或距离公司近,如产业园区、市区或临近市区的多层、高层小户型住宅。

  • 需求二:安全有保障,外卖易送达

独居青年日常以购买多样化居住生活服务为主,他们最担心的是医疗、安全保障服务。

随着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在“一人食”就餐场景下,城市独居青年倾向于通过外卖解决就餐问题,2019年90后、00后外卖用户群体占比超过60%,其中单人用餐的比例分别是65.4% 和73.7%,年轻消费者对外卖产品的要求为果腹、适当美味、高性价比。

此外,在洗衣、保洁、维修等方面倾向于购买专业的家政服务。与此同时,独居人群共同的、最核心的问题是面临着独自居住的安全隐患,在突发疾病、意外事件或是陌生人来访时,仍会面临不知所措,陷入无助的困境中,这就对社区医院、物业/住房租赁企业的安全响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需求三:满足个人的社交需求

城市独居青年通过丰富的社交活动,平衡独居带来的孤独感。对于家庭生活,家人之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彼此关心照顾。而对于缺乏家人陪伴的新旧独居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感到孤独感,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为新独居青年带来更多生活压力,他们会通过发展个人爱好、有效社交来疏解。

一方面独居人群会通过养宠物来寄托情感,催生了宠物经济;另一方面他们会根据兴趣爱好参加线上、线下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与同类圈子的人交流互动,以寻找归属感;因此对于新独居人群,宠物服务的门店、多种功能的公共空间成为独居人群至关重要的社交配套。此外,单身独居青年也需要通过自己感兴趣的社交来寻找到未来“不将就”的伴侣。

2021年春节期间,北京一位女生因门被锁被困浴室30个小时,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于“独居青年”的热议。

从国际经验上看,未来独居倾向还会提升,据初步预测,到2030年我国独居人口数将达到 1.5-2亿,独居率超过30%。

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新独居时代研究报告》,我们分析了我国独居人群上升的主要原因,独居人群的特性和居住需求,希望对您了解独居人群的消费习惯带来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