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琴作为"局外人"而备受宠爱,说明了什么?
薛宝琴,《红楼梦》中皇商之女,薛姨妈侄女,薛宝钗的堂妹,薛蝌胞妹。她是一个在《红楼梦》中几近完美的人设,一出场就几乎获得了贾府所有人的喜爱。对于她的美的描写,《红楼梦》一反常态,不仅于正面处不吝笔墨,侧面亦毫不避嫌地浓墨重彩,曹公对于一个非“十二钗”女子的关注,已然超出“十二钗”之秦可卿妙玉迎春等人,深为红楼读者所惊诧。
《红楼梦》借贾母、宝玉、黛玉、晴雯、宝钗、湘云、探春、王夫人等人之口眼,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描绘了宝琴之美。生人见生人,除是十分美貌,不然断不至一见面即交口称赞,何况称赞她的人皆是平日里眼高于顶之人,宝玉甚至形容不出宝琴美貌,可见其美乃大美,大美无须言表而言不能不表。
若只是皮囊之美倒也罢了。虽然这皮囊就已惊艳无比。然大自然钟灵毓秀,宝琴不仅貌美,更兼才美、性美,使人完全无排斥之理由。无论是讨厌性格如黛玉之天真刻薄者,抑或是讨厌性格如宝钗沉稳世故者,对于宝琴的态度却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无论宝琴怎么做,都不让人觉得过分。
用薛宝钗的话说,薛宝琴的性格应该有点像史湘云,年轻心热,天真烂漫而又直爽聪慧,或许大家正因为知道她性格真诚而又兼年小,与己无碍,故而更觉可爱。
宝玉和宝琴
从“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以及几次诗社比试可知,宝琴之诗才,与其美貌相比,略逊于钗黛湘三者,然其年幼,能有如此水平,亦是才华横溢。不过,书中借薛姨妈的话介绍她说:“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的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所以她的见多识广,其实远在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任何一钗之上。她八岁时跟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还接触过真真国的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的洋女子,甚至还藏得有那女子的墨宝,书中并写到她向宝玉及黛、钗、湘等凭记忆念出了一首那真真国美人所写的五律诗。而她的十首怀古诗,不落窠套,见解独特,已然超出大观园中女子之调而能卓然自立。
宝琴一进入贾府,就明显对黛玉造成了威胁,贾母和凤姐都想给宝玉求配宝琴,可黛玉对此却好不嫉妒,倒是紫鹃为黛玉着急,记在了心上,所以后来才会惹出“试玉”一出。即使黛玉知道宝琴已许配给了梅翰林之子,没必要吃她的醋,可对于贾母和凤姐起的这种念头,以黛玉的个性,她不可能一点想法都没有,然而,书中对此却只字未提,似乎黛玉并没有当她在场一样。但奇怪的是,被称为温柔沉稳的宝钗却反倒吃起了她的醋:“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
黛钗
她的生日也很特殊,偏偏是和宝玉同一天生日。黛玉与宝玉同心如此,作者也没有安排他们一天生日。即使与宝钗有着“金玉良缘”,作者也没有安排他们同一天生日。可是偏偏安排这么一个“外人”与宝玉同一天生日,这不能不说曹雪芹对于这个角色有着相当的用意。
笔者以为,薛宝琴的出现至少说明了以下几个意思:
一、作者通过宝琴之美,间接表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一味求全求完美,势必永远得不到完美。
宝琴虽美,却非宝玉分内,亦非贾府伸手可及。宝玉眼中,大观园中女儿尚且如此,推而及之,普天之下,美好的女儿又岂不是多了去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宝玉和秦钟在路上遇到的二丫头以及袭人的姨妹,都是贾宝玉够不到的。
二、通过贾母对宝琴的求娶,说明贾母不愿在宝玉的择偶问题上对任何人妥协。
在宝玉的婚配问题上,贾母一直都想要自己说了算,不愿意让别人通过各种途径(散布“金玉良缘”或者揣度贾母喜好)而得知自己的最终想法,更不愿被“金玉良缘”绑架。
三、说明爱情的特殊性,不因完美与否,只论感情深浅。
按理说,书中所写宝钗、宝琴都似乎比黛玉完美,可贾宝玉唯独对林黛玉情有独钟,这才是真爱。倘若像捡贝壳一样,捡到一个后遇到另一个大一些或者好看一些的就把原来的丢了,那做出决定的基础根本就不是爱情而是喜好。宝玉并未因众人称赞宝琴之美而对林黛玉有任何冷落,反倒担心她不开心,说明宝玉心里只有黛玉。
林黛玉
四、说明了黛玉和宝钗性格的完整性和生长性。
黛玉并不一概嫉贤妒能、刻薄小性,只有在宝玉对对方有一定情意表现时才会发作(比如,宝玉故意留下了史湘云也有的金麒麟,宝玉为了看宝钗看呆了),故而黛玉之嫉妒刻薄并非无因;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黛玉看待别人的看法也日渐成熟,能够与“宿敌”之完美宝钗以心相交,何以不能与宝钗之妹子完美宝琴友好相处?这样一来,她眼中的泪水自然就少了,故而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说明她不再以简单的泪水来抒发自己心中的酸痛,明白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而学会了将自己的真实心情隐藏起来,但她自己对爱情的忧虑并未减少,故而“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宝钗并不一概心胸宽阔,她之所以不与其他人争风吃醋,正是认为因为自己各方面都比对方优越,犯不着与其相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与黛玉相争更能体现自己的知书达理。可是,在贾府中看到了大家对薛宝琴的态度后,她隐隐感觉到了自己的压力,如果贾母将宝琴许配对宝玉,自己就真的很难再获得原先那么多支持了。毕竟黛玉的病体和性格也是很多人之所以诟病的原因,而宝琴却无此缺点,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兼美”。
宝黛钗
其实,“木石姻缘”也罢,“金玉良缘”也罢,这些外在的传说或者意愿都不能代表当事人的真实情感,而只有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真正地心心相印,他们在一起后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