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诊治,一文读懂
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大家是不是已经熟悉啦?复习轻戳这里(脑分水岭梗死的解剖和分型,一文读懂!)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治策略。
图1 “分水岭”
对于脑分水岭梗死的诊治,也许你的大脑中有一团乱线,剪不断,理还乱。
图2
但是,与大多数疾病相同,治疗脑分水岭梗死时,应着重分析患者的病因。
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包括:
体循环低血压
脑主要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微栓子栓塞
血液流变学异常
栓子清除率下降
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
部分患者可有多种病因同时存在。例如,在颈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中,微栓子机制和低灌注机制都可以导致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生。
患者的临床特征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病因。
双侧的脑分水岭梗死可能是由于全脑低灌引起,如严重的低血压、低氧血症、休克、弥漫性脑血管病变等;
前后分水岭的对称性梗死提示整个半球灌注压较低;
深部脑分水岭梗死常常是局部病变导致,如单侧颈内动脉狭窄;
同一大脑半球内存在2处以上的分水岭梗塞,常与严重的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
单侧脑分水岭梗死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是否有血管狭窄以及评估狭窄程度至关重要。
脑分水岭梗死的辅助检查手段与其他脑梗死检查手段大致相似。注意进行常规的检查以明确有无严重脱水、低血容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体循环低血压的情况。
发现患者存在脑分水岭梗死时,应注意进行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的检查,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MRA、CTA、DSA等检查。
此外,还应当注意进行相应病因筛查,如心源性的进行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此外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微栓子的监测有重要价值。
小脑脑干分水岭梗死相关介绍较少,这里对其进行总结。
幕下的脑分水岭梗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以及小脑上动脉交叉供血区的脑梗死(图3,图4)。另一种是在基底动脉旁正中深穿支、短的回旋支动脉的深穿支和长的回旋支动脉的深穿支交叉供血区的脑梗死(图5)。
小脑分水岭梗死,多表现为轻度小脑性共济失调。脑干的分水岭梗死常见于脑桥被盖部和基底部连接的内侧区,可表现为意识障碍、瞳孔缩小及凝视等。
图3 小脑的血管分布
图4 一例小脑分水岭梗死的MRI-DWI图像
图5 脑桥的动脉分布
脑分水岭梗死的治疗
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病机制具有特殊性,治疗上也存在一些特殊之处。临床工作中需特别注意控制合理的血压、血容量以及脑灌注。
与其他类型脑梗死一样,除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治疗外,脑分水岭梗死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积极纠正严重脱水、低血压等;
慎用脱水药、降压药和扩血管药;
在不了解颅内大动脉狭窄情况时,避免迅速降压、大幅度降压。如果存在大动脉的严重狭窄,血压快速降到正常水平可能会发生狭窄远端的严重低灌注,可使梗死灶扩大;
如无心衰等禁忌症,可考虑给予扩容治疗;
尽早行TCD、MRA、CTA或DSA等血管检查,如有颅内外大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考虑予以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脑分水岭梗死的预后
脑分水岭梗死多预后较好,死亡率较低,且大多与脑梗死无关。
如果脑分水岭梗死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经合理治疗和康复锻炼,部分患者甚至能恢复到病前水平。
脑分水岭梗死的诊治策略就分享到这里啦,如果觉得对您有用,可以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Lee SH, Kim JS. Acut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troke Presenting Dizziness or Vertigo. Neurol Clin. 2015;33(3):687–698, xi.
2.Fundamental Neuroscience for Basic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Chapter 12, 17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