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暴雨时候,野外的鸟类是怎么过的?鸟儿:我是谁我在哪

各位动物爱好者,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在暴雨台风这种极端天气下,野外的鸟是怎么度过的?

当发生极端天气时,我们可以躲在屋里安静地看着外面狂风骤雨,享受安逸。但是在野外的鸟类,可能就不是那么好过了。下面这张图片有多少人看过?

这张图片是流传度非常广的一张鸟类黑白摄影图,人们叫它“风雨中的小鸟”“倔强的小鸟”等等,到现在为止这张照片究竟出自哪位摄影师之手,已经很难考究了,小编在Google和各摄影网站找了一圈,也很难确定这张图片的最初来源是哪里。

这张图片一直是励志的典范,它透露着坚强、隐忍、担当、压力、苦难等等意义。每次看到这副图,小编心里也为这只小鸟纠着心,就好像下图这两只在雪中的麻雀一样。

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自然环境下风雨中的鸟,是如何度过的?接下来,我们就了解一下。


鸟类感知天气的能力,来自哪?

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动物,都有感知天气变化的能力:例如猫科动物、大象、蚂蚁等等。鸟类也不例外,并且鸟类感知天气变的能力比其他动物都要敏感。科学界对此有很多看法,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认为:鸟类有独特的骨骼,就好像一副敏感的气压表。

鸟类骨骼呈现中空,被蜂窝状的空隙隔开,并且通过纵横交错的支柱(标准说法:斜型小骨梁)加强,这种独特的“无骨髓”结构,一方面让鸟类最大限度减轻体重,另一方面也不会让骨骼太脆弱。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非鸟类的所有骨骼都是中空的,空心骨头的数量随着鸟类不同而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大多数情况下,鸟类的长骨都是中空状态,内部充斥着空气,而短骨则不会中空,也就是说:这些短骨中的骨髓和人类一样,有着免疫、造血和防御的机能。

越是善飞的鸟类,中空的骨骼就越多,例如海鸥,骨骼占鸟体总体重的5%都不到,可不会飞的鸵鸟和企鹅的骨头就不会有中空现象。

  • 感知气压

中空的骨骼,给鸟儿带来最便携的地方就是让鸟类更能适应长时间飞行,飞行更灵活。同时,中空的骨骼是鸟类自带的“气压表”。暴雨天气来临前,空气中气压降低,鸟类可以通过骨骼感受这种微妙的变化。最有特点的就是海鸟:人们用海鸟能感知海上风暴这一天性,把它们视为航海气象员。

  • 鸟类感知风暴的说法:次声波理论

当台风和飓风来袭前,鸟类也有感知能力。科学家研究发现,鸟类可以感知到台风来临前的次声波,这是风暴产生前的一种噪音。在接收到这种次声波后,鸟类做出对风暴预判。

如果鸟儿感受到暴风雨天气,那它们就会选择离开危险区域,回到自己的巢里,或者是就近选择有缝隙的岩石、树洞、灌木丛。也或者像下图这位萌萌的幼年小猫头鹰,在用一株蘑菇充当雨伞躲避即将来临的暴雨,看起来是刚学会飞行就被恶劣的天气吓坏了。


民间关于鸟类感知天气的说法

我们中华民族农业一直非常发达,从古至今通过鸟类的活动预测天气就变成了一种喜闻乐见的技巧。

学者研究,喜鹊筑巢的高低和常年的雨水量有直接关系。如果今年的雨水较多,喜鹊就会高高筑巢,在树枝顶端;如果今年雨水少,喜鹊就会更倾向于把巢筑在树木的中上部位的树枝间。所以我们民间有俗语:“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也有“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的说法

喜鹊这种能对一整年的天气做出准确预判的技巧,到现在为止也无法解释。

鸟类感知天气的能力,给曾经气象并不发达的时期,提供了非常准确的天气参考。


在极端天气来临时:不同的鸟儿有什么不同的处理方式?

虽然鸟类能感知暴风雨这件事是证据确凿,但是不同的天气,不同的鸟类却有不同的表现。

  • 少量降雨

降雨量少的时候,对鸟类不仅不会造成任何威胁,反而是鸟类非常喜欢的天气。因为在小雨绵绵的时候,各种昆虫会钻出土壤,飞行的昆虫会集中低飞,给鸟儿提供了丰富的昆虫来源:最明显的就是阴天小雨时,我们会常见到低飞的家燕,在海边会看到低飞的海鸥信天翁,来捕捉浮上水面呼吸的鱼类。

就算是弱小的山雀科和蜂鸟,也不会被少量降雨干扰,这反而是它们洗澡的好机会。所以微量降雨,对鸟儿的生活几乎不会有任何干扰。

  • 大暴雨

一旦到了大暴雨来临时,鸟儿的生活可就没有那么乐观了。大暴雨时期,你会在森林中看到“千山鸟飞绝,万径林踪灭”的场景,在城市中,你也再不会见到翱翔的鸟类。它们大都回到了自己的筑在檐下或树枝间的鸟巢中,叽叽喳喳来躲避大雨。

鸟妈妈急急忙忙赶回家,打开翅膀保护小鸟不被淋湿。如果运气不好,狂风大作,也会有鸟巢被吹到地上的现象,这就是比较悲惨的下场了。

不过比起鸟窝掉到地上,还有更悲惨的现象。在2017年美国德州就发生了一件事: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很多远离鸟巢的20余种鸟类躲避不及,最后在狂风暴雨中撞上了办公楼,撞死了……

鸟类躲避不及这种事,的确也是常有发生,它们有时候也会慌不择路。一旦暴雨来的太突然,这些鸟儿会就近寻找建筑的缝隙、岩石的缝隙用来临时避雨。所以你可能会看到暴雨天气下,会有鸟儿躲到你的窗户外面……例如下图这只长得像鸽子外形的鸟儿,就是在2016年7月26日,青岛突发雷阵雨,无法赶回家的情况下,紧急在一位网友家的窗外避难。

又如下图这只迷路的雏鹰,在网友家窗外的空调上等到风雨过去还没有离开,这只幼年的鹰看起来刚会飞,就遇到了大雨滂沱,看来是被雨淋得有点懵,俨然一副“落汤鸟”的样子。


野外的鸟会因为淋雨生病吗?

会,但很少。因为鸟儿的体温系统和人类完全不一样,它们天生自带雨靴和雨衣。

  • 鸟类的局部异温特性(regional heterothermy)

鸟类的腿部没有羽毛保温,但这不会造成鸟儿的热量丧失。因为在长期的进化中,鸟类拥有一个神奇的特点:局部异温。鸟类的躯干和腿部,温差能达到30℃以上。

这种特点,源于鸟类脚步独特的逆流热交换(countercurrent heat exchange)系统,这样就可以让鸟类的腿部的温度远远低于身体温度,而又略微高于外界温度,所以鸟儿本身不需要消耗太多热量让腿部回温,就能最大限度让热量集聚在体内,所以不容易造成热量损失导致感冒等疾病。

所以这个特点,让鸟儿本身“自带雨靴”。

  • 鸟类羽毛的防水性

你会看到鸟儿频繁用喙部梳理自己的羽毛,鸟儿梳理羽毛的动作先要啄一下自己的“屁股”,再啄自己全身的羽毛。其实“啄屁股”这个动作,是鸟儿在尾巴附近的尾脂腺处往自己的嘴巴上获取油脂,然后把这层油脂均匀地刷到羽毛上,来给自己制造一个“天然的雨衣”

鸟儿的羽毛不仅能严密地把躯干和头部包裹起来,交错的形式还能防止有雨水进入。

正是因为鸟儿天生“自带雨靴”“自带雨衣”这两个特点,所以它们在暴雨天气也能保持健康的体温。


面对台风飓风怎么办?惹不起的就躲,惹得起就硬刚,刚不过就迷路

鸟儿在迁徙或日常的飞行中,难免会遇到台风,尤其是海鸟更容易遭遇大风天气。面对这种有着毁灭性力量的灾难,鸟儿们一旦感知到暴风的征兆,就会立刻头也不回地逃离台风的路径。

毕竟这种灾难,连人类的战斗机都避之不及,更别提弱小的鸟儿了。但是鸟儿虽然弱小,可不笨呀,它们在迁徙过程中,若是发现有台风阻拦会及时改变路线,可如果发现有顺风的风暴,那鸟儿们就算是赶上了顺风车:运气好的话,能提前抵达着陆地点。

并不是所有鸟儿都选择逃跑和顺风飞翔,鸟类中还有勇士一般的存在,那就是中杓鹬。这是一种勇于搏击风暴的长喙候鸟,科学家通过定位器在2001年观测到霸气外露的一幕:

一只中杓鹬在迁徙过程中被热带风暴拦路,结果这只鸟完全没有屈服于困难,以11km的时速一头扎进了风暴之中,经过27小时的风暴穿梭,最终以150km的时速从风暴另一端成功冲了出来!你敢相信,下图这只看起来柔弱的鸟类,和风暴战斗了整整27小时吗?

在面对台风这件事上,有些鸟儿选择变通,有些鸟儿选择正面硬刚,而有些鸟儿,就比较悲催了:它们会被台风彻底吹蒙圈。

在2012年8月份最强飓风“哈维”以130km时速登录美国沿海地区,结果就把迁徙中的鸟儿吹迷失了方向:

凤头麦鸡(northern lapwing),一种欧洲涉禽,出现在了美国马萨诸塞州,而东绿霸鹟(eastern wood pewee),本在中美南美,也出现在了美国纽约。


野外的鸟类,没有我们钢铁建成的高楼来遮风挡雨,它们靠勇气和智慧,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坚强的鸟类,从来不害怕挑战,如果暴风雨是命中注定,那在鸟儿的心里,就做好了战斗准备:“既然退无可退,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