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美玲 肖洛霍夫在前线2

肖洛霍夫的赠书成为这个连的珍贵礼物,凡是战士新加入连队的时候,连里都要叙述这一段故事,鼓舞新战士英勇战斗。

肖洛霍夫在前线活动,前线指挥部和政治部领导人都非常爱护他,关心他,保护他,很怕他发生意外。

肖洛霍夫作为战地记者,在前线看到了人民的英勇奋战,也看到了人民的巨大牺牲和痛苦。肖洛霍夫自己就失去了许多同乡,失去了许多朋友。

一九四二年,肖洛霍夫一家在第一次撤退后回到了维约申斯克镇。恰巧肖洛霍夫也回到家乡。过了几天,哈尔科夫附近展开了战斗,维约申斯克镇也遭到敌机的疯狂轰炸。德国飞机大约每次二十架,从早到晚在镇的上空盘旋。大约五百幢房子被毁,全镇一片熊熊大火。

肖洛霍夫一家在七月十三日再次疏散撤退。作家的妻子和孩子们已经坐进汽车,但是作家的母亲阿娜斯塔西娅·达尼洛夫娜还在房子里面收拾东西。

肖洛霍夫下车到院子里去找她,母亲回答说:“你们先走,我再收拾收拾。”汽车开走了。等肖洛霍夫再回来接母亲的时候,他的家已经处在一片瓦砾与大火之中,房子中了好几颗炸弹。母亲被炸死了。母亲的死,使作家无限悲伤。

肖洛霍夫这次回家本来是来养伤的。不久前,因飞机出了故障,无法着陆,强行着陆后,机上一个箱子撞了肖洛霍夫的头引起脑震荡。没想到回到家里不久母亲便不幸牺牲了。

肖洛霍夫再次回到维约申斯克休假是在胜利前夕。那时他的脑震荡还没有痊愈,医生曾经要求他在克里姆林宫医院住院治疗,但是肖洛霍夫认为这毫无用处。他说:“我需要去打猎,打猎可以恢复健康,比住什么疗养院都好。但打猎时由于船小人多不小心掉到冰冷的河里。

前线的生活、战争期间的艰苦生活、脑震荡、以及这次打猎被淹,使肖洛霍夫的健康大大不如以前了。

资料来源:外国文学评介丛书
(0)

相关推荐

  • 脑震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美国每年有2.5-4百万的脑震荡患者.脑震荡究竟有多危险,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很多时候取决于大脑受伤是的反应. 视频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 抱孙子没洗手,51岁母亲被儿子打出脑震荡,溅得浑身是血

    抱孙子没洗手,51岁母亲被儿子打出脑震荡,溅得浑身是血

  • 西北作家 || 霍艳:老房子(外一首)

    老房子 趟过岁月的河流 记忆中的老房子 固守在村东头 斑驳的痕迹 似母亲舒展不开 苍老的皱纹 每个褶皱里 都潜藏一段乡土的故事 房前的石磨 只留下记忆的身影 那头拉磨的倔强毛驴 还有母亲的吆喝声 都沁 ...

  • 51岁母亲因没洗手抱孙子,被儿子打成脑震荡、浑身是血,母亲:我要你坐牢!

    51岁母亲外出回家没洗手,想抱三个月没见的孙子,不仅被儿媳责骂,还被儿子打的鼻骨骨折.脑震荡,浑身是血,母亲:我要告到你坐牢! 成都市的吴女士,今年51岁,前两天因与儿媳和儿子发生一点儿口角,被儿子打 ...

  • 亚凌随笔:母亲的呼噜声

    [张亚凌,<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高考试卷,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回眸凝望>&l ...

  • 治脑震荡

    落得打60,木香15,三七30,天麻30,川芎30,钩藤15,白芷9,菖蒲30. 单位克 治疗头部外伤,脑震荡,眩晕,头痛,偏头痛等. 用法:研粉,每次1.5一4.5克,开水送服

  • 亚凌笔记:旧时年味系列——大扫除

    [张亚凌,<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渭南市作协副主席.数十篇散文.小小说被选入中.高考试卷及各种模拟卷,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 ...

  • 抱孙子没洗手,成都51岁母亲被儿子打成脑震荡,浑身是血!纪录片

    2020年4月21日成都锦江区辜大姐报警 自己因为家庭暴力不敢回家 而打伤她的不是别人,是她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 纪录片相关配图 那骨头打裂了的哦!打裂了是她自己承受不起! 这是儿子对亲生母亲说的话 ...

  • 脑震荡——然谷

    ​脑震荡--然谷穴放血,还恶心,针公孙.

  • 孙美玲 肖洛霍夫在前线1

    肖洛霍夫在前线1 一九三九年三月,肖洛霍夫出席了联共(布)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他在会上发言表示:如果法西斯敌人进犯我们的祖国,我们苏联作家们一定投笔从戎,亲赴战场,保卫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一九四一年六 ...

  • 孙美玲 肖洛霍夫:关于《静静的顿河》的争论2

    这篇文章发表后,震动很大,肖洛霍夫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他立即赶到罗斯托夫,到边区委员会出版局和北高加索无产阶级协会,要求组织调查委员会,澄清事实,并谴责普罗柯菲耶夫.肖洛霍夫除要求组织出面调查外,自己于 ...

  • 孙美玲 肖洛霍夫《顿河故事》1

    <顿河故事>1 <顿河故事>收入二十余篇短篇小说和一个中篇,是肖洛霍夫的早期作品,绝大部分创作于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六年之间.这些小说反映了顿河哥萨克在国内战争期间和苏维埃政权建 ...

  • 肖洛霍夫和俄罗斯的“父亲河”

    5月28-30日,在20世纪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作家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的故乡--罗斯托夫州维申斯克镇,将举办盛大的"维申斯克之春"文学民俗节,以纪念肖洛霍夫诞辰 ...

  • 《静静的顿河》影响深远,作者肖洛霍夫十句名言,揭露生命的意义

    鲁迅先生的眼光太犀利了,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便发现了俄国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并将他的名作<静静的顿河>翻译成中文.而肖洛霍夫在1965年凭借<静静的顿河>一举拿下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

  • 俄罗斯文学:影响与印象之——肖洛霍夫的写作特色

    俄罗斯文学:影响与印象之十一--肖洛霍夫的写作特色 作为一部多达140万字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能够得到眼下所过之世界级文学作品何止百千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的青睐,自有其文学艺术创作上 ...

  • 肖洛霍夫:爱情的顿河并不平静

    讲述鲜为人知的俄罗斯文化名家故事 肖洛霍夫(1905-1984) 图/网络 15岁那年,肖洛霍夫运气不错,他先考上莫斯科最好的中学,又在布坎诺夫斯克镇上兼职文书和会计,还在雨中邂逅了少女玛利亚  文  ...

  • 肖洛霍夫名言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Михаил А Шолохов 1905-1984),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联著名作家,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qu ...

  • 如何评价苏联作家的肖洛霍夫的诺贝尔奖作品《静静的顿河》——之五

    如果要了解俄国的哥萨克,就看<静静的顿河>. 时年23岁的肖洛霍夫,写出的<静静的顿河>,堪称百科全书,不仅是了解哥萨克,也是俄罗斯民族的巨幅生活画卷. 只要涉猎过俄罗斯文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