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输不起,一输就哭咋办?想让娃“输得起”,这六个习惯很关键

有位妈妈在群里问到:“孩子输不起,一输就哭怎么办呢?”

事情要从她和孩子下棋开始,一开始本来都玩得好好的,哪想到后来因为妈妈赢了一局,孩子就崩溃大哭并说道:“我不要你赢,我只要我赢!”

没办法妈妈只好先安慰孩子,但这件事引起了她的深思:究竟该如何给孩子建立输赢观?

大人们都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孩子却是不能理解的。

像前文里的孩子对输和赢的执着,这其实是他们好胜心萌发的一种表现:希望通过“赢”来获得一种自我的价值感。

  • 这说明孩子开始有了竞争意识,而这通常是在孩子上幼儿园后和上小学前、约摸4、5岁的时候特别常见。

当孩子因为输了而哭闹时,家长切不可着急责怪孩子:“输就输了,这么大点事,至于哭吗?”而是先要反思自己给孩子建立的输赢观是否正确。

接下来如果家长想要让孩子从“输不起”转变成“输得起”,有六个习惯是非常关键的:

一、降低结果的影响力

家长平常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要缩小他们对于输和赢之间的体验落差,当孩子输的时候家长不要去嘲讽他,而当他赢的时候也不要过于夸张地赞扬他。

因为家长过多地关注结果只会夸大结果的影响力,这就会导致孩子会通过“输或赢”来寻求周围人的关注。

二、多关注过程中的表现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好的品质,像认真、诚实、乐观等这些闪光点。

比如在孩子输了比赛时,家长可以说:“妈妈注意到你刚才虽然落后了,但是没有放弃反而一直在努力反超,这就是坚持,是一个很好的品质,妈妈要向你学习这种精神。”

家长的积极鼓励会让孩子更加关注自己在过程中的表现而非结果。

三、尊重规则,不放水

有些家长怕孩子会因为输了比赛而伤心就故意放水输给他,这种行为非但不是在保护他的自尊心相反是下意识认为他不行,这种行为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

所以要想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家长首先要先尊重规则,不必故意制造出孩子“赢”的假象,这样才是真的对他好。

四、幽默化解,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孩子的“输不起”其实是觉得自己“没面子”,家长不妨用一些幽默的方法去化解以转移他的注意力。

比如可以说:“是人都会有输赢又不是机器人,人家机器人的脑子里有程序,莫非你的小脑袋里也藏着程序吗?快让妈妈看看。”

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瞬间开怀大笑而忘记了“输”的难过。

五、允许情绪的发泄

如果孩子因为输了比赛而痛苦伤心,家长用各种方法都哄不好他,不如就抱抱他,给予他发泄情绪的机会直到他情绪平稳下来。

这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会在家长的陪伴下,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而逐渐加强。

六、帮助孩子提升能力

孩子输了之后,家长除了安慰还要带着孩子去复盘。如果是技能类的,比如像平衡车类的竞技比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果是非技能类的,像是一些纯靠运气的比赛,在描述的时候可以换成:“看看今天谁的运气更好”而不是“看看今天谁赢谁输”,这样可以有效地扭转孩子的失落感。

针对这六条,也有些家长担心会削弱孩子的“竞争力”。

事实上,孩子在一生中会有大把的机会去体验“输”或者“赢”带来的直接后果。

  • 在他上学前,作为家长要培养的不是他“爱拼才会赢”的“狼性”而是“一局不足以定输赢”的自信,是“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可能成功”的坚持,也是“赢得起也输得起”的气魄。

因为只有“输得起”的孩子,未来才能够赢得漂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