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务”公开为“微权力”注入“廉动力”

党务、村(居)务、财务和自治事务公开是保障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途径,基层治理精细化的生动实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怎样才能让群众及时了解党的工作和惠民政策,让“微权力”时刻运行在阳光之下?2021年以来,四川省资阳市聚焦载体不统一、内容避重就轻等痛点,从制度建设、硬件设施、媒介载体等方面综合施策,有力规范村(社区)“四务”公开,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知情权,降低了“微权力”任性的概率。

“三定”增加公开透明度。按照党内法规制度要求,精准分析确定关注度高、关联度高事项,针对性确定公开内容、时限、方式,让选择性公开和应付式公开成为“过去式”。一是定公开内容。根据公开事务与党员群众的关联程度,明确将任期目标、评先评优等党务,医疗救助、低保申请等村(居)务,财务往来、集体“三资”经营情况等财务,筹资筹劳、集体经济项目立项招标等自治事务定为必须公开的内容,并通过公开栏模板进行范围固化,避免了公开事项和关注事项的错位,减少了公开栏没人看的尴尬。二是定公开时限。根据公开事务流程的规律性,将重点内容一一对应公开时限,对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党员群众参与决策和管理的内容分阶段进行全过程公开,一般事项公开保持10日以上,财务往来、集体“三资”等重点关注事项公开保持3个月以上,防止关注事项公开不及时、闪电式公开,让老百姓感觉到了村(社区)“两委”沟通的诚意。三是定公开方式。根据公开事务的不同性质,确定党内公开和社会公开对应的内容范畴、具体公开方式,倡导通过党内事务问询等形式进行深化。对公开栏建设的标题、材质、版式等进行规范,全市新(改)建1782个公开栏,实现规定信息“一栏公开”。特别是重点信息实现线上线下同时公开,有效解决群众关注事项公开受众少的难题。

“三评”提升公开公信力。抓住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等关键环节,建立完善党组织牵头、纪律监督机构配合、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评价机制,有效改变村“社区”两委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状。一是评审公开程序。注重基层纪律监督职能机构作用发挥,村(社区)纪检委员和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对公开程序、公开时限进行前置审查,并组织对存在异议的公开事项进行查核和满意度调查。乡镇(街道)党(工)委将公开程序列入社会评价重要工作内容,定期指导村(社区)规范开展工作。二是评价公开内容。通过公开栏、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向党员群众公布镇、乡两级监督机构电话,通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议事会议当面接受咨询和评价,畅通公开内容方面问题的反馈渠道。对查核证实确有问题的,村(社区)党组织在结果确认后10内整改。居民对公开内容的咨询、质疑能够得到回应、解答,有效避免了猜疑的发酵、减少了腐败的空间。三是评议公开质效。将村(社区)党务村(居)务公开工作情况纳入落实县、乡两级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村(社区)党组织年度评议内容,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评议。评议结果作为目标考核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逗硬结果使用,有效倒逼镇、村两级务实推动公开工作,真正打开了群众了解基层党组织的窗口。

“三同步”增强公开实效性。坚持系统化思维,组织部门牵头对村(社区)党务、村(居)务、财务和自治事务公开进行统一调研、部署、培训、督导,有效提升基层党务政务公开的整体质效。一是平台建设同步。出台五条措施,对“四务”公开进行制度安排的统一,让基层干部“一本账”拎清该干什么;制定公开栏一体模板,对“四务”公开进行形式统一,让老百姓一眼看清“两委”干了什么;分类整理公开纸质材料、图片及意见反馈,对“四务”公开进行归档统一,让上级党组织一次性了解工作成效是什么。二是线上线下同步。结合小区党组织攻坚和“双报到”服务推进,建立了500余个党员微信群,线上同时公开党组织换届、党内关爱资金申请等党务工作事项。发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发小程序,建立一户一代表的3000余个村(居)民网格微信群,对惠民政策、集体经济项目等普遍关注事项,同时通过短信或微信等手段,线上告知群众并接受咨询,让在外工作的年青人第一时间了解本地经济发展状况、掌握惠民政策的申请程序。三是培训督查同步。以市县组织部门为主体,对乡镇(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培训指导和能力测试。市县乡三级共同开展督查通报,乡镇每月一通报、县(区)每季度一通报,市委组织部不定期抽查通报,确保公开工作落地落实。截止目前,已对全市122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4000余名常职干部进行了“四务”公开专题培训和测试,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记者 戚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