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语文分类阅读精讲课程:抒情散文阅读

【考点讲解】抒情散文是中考的高频考点,大多数中考语文试题每年必考,题量大,分值高,选材范围广,全部选自课外。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散文。它虽然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一般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作者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将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在反映生活的方法上与诗近似,但又不象诗那样讲究节奏和声韵,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是我国当代抒情散文中的优秀作品。[来源:学科网]抒情散文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抒情散文是作者激情的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我,重在抒情”。(2)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具体地说,即: ①托物抒情; ②因事(人)抒情; ③借景抒情。(5)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的特色,是诗一样的语言。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抒情散文有六种常见的形式:参游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代表篇目《难老泉》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考试: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景,景不离步;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才能清晰而深广;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静赏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代表篇目《荷塘月色》考试:一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最好能点到主题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代表篇目是《白杨礼赞》。特点:具有象征性主题。考试:一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左象征之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情索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所谓情索,就是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代表篇目朱自清的《春》特点: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而已。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考试:注意抒情点与主题的关联。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代表篇目郑振铎的《海燕》特点: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应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着作者的主要情感。这样就使文章内容的含量增大。运用这一式抒写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均可。考试:注意散文写的重点是怀念什么情感。叙史式:一语统篇→分叙史实→抚今抒情。代表篇目秦牧《土地》特点:以史喻今,抚今抒怀。考试:散文重点内容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主题的概述。【真题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5分)写给女儿的一封信贾平凹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要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恪得脑袋疼。在二三十年里,我仅呵护她的上学,就业,结婚,指望着一切能安康平顺,岁月静美。等到她的两个孩子终于上小学了,家里没了零乱和嚣烦,有一日她送我烟酒还有几首诗,我才知道她其实还一直写诗,只是有的写在日历上,有的写在手机上,有的能念出来还没有写下来。唉,诗这东西像种子一样,有土壤水分了就要拱土发芽,生叶抽枝的。我读了那些诗,觉得有意思,她说够不够发表水平,我说,就是够发表水平也不要发表,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她是听我话的,生活得简单而安静,偶尔给我手机手发一首诗。我对她的诗越来越辅导不了,以我的爱好,总是回复一句好或是不好,建议她给她认识的几个诗人发去让人家看看。此后很久的时间,她不再发诗给我,或许她觉得我老打击她,或许也觉得我真的不懂诗。后来我所知道的,是一些朋友认为她写的还好,竟替她把一些诗稿投给杂志,竟受到肯定,有了许多赞许的话。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这一点上她有点像我。她现在已经不小了,说起来有父女的名分,实际上我是我,她是她,她早不崇拜我,我也无法控制她,何况诗是她的,与我毫不相关。她的诗在各种杂志上不断地发表,偶尔我读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倒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我曾经给许多人写过序,给许多书画展览、新书发布会站过位,而浅浅要作公开的诗人了,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却因别的事外出,不能到现场祝贺,就写几句话赠送她。我要说的是,既然一颗苗子长出来了,就迎风而长,能长多高就多高,不要太急于结穗,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培养和聚积能量是最重要的,万不可张狂轻佻,投机迎合,警惕概念化、形式化,更不能早早定格,形成硬壳。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最后,我还要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读父亲信有感贾浅浅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他正在书房同别人说话。我坐在他的旁边。说不上来是感动还是悲伤,心头就像压着一块石头似的喘不过气来,我忽然哭出了声,眼泪汩汩地流着,像要接满桌前放着的那块凹石。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我知道他有时还拿我当小孩一样,我也故意拽着他的袖子要把眼泪鼻涕往上抹。他嘿嘿地笑了,说是写了整整一个早上。在家里,我是最跟他没大没小的两个人。常常当着屋里屋外的人搂着他的脖子,揪他的寿眉。着急的时候他会喊:不当当(方言,意为没大没小)。过后依然在电话里按我的要求用响亮的亲吻结束。是呀,“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他怎么忍心让自己女儿活得辛苦呢。这几年只有自己做了母亲,才体会得出那其中的深意。“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这也许是全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儿女的期待。“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像开出的莲,它却长在淤泥里。“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创作,不就是这样吗。我划了根火柴,燃起一根烟夹在他的食指间,笑着说我想起了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搔搔头说“好”。一朵兰花瓣,正悄悄落下。(以上两文选自《文艺报》2018—02—05,有删改)【注释】贾浅浅,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的第一部诗集出版后举行首发式,贾平凹因故未能到场,但他提前给女儿写了一封贺信。贾浅浅读到信后,写了《读父亲信有感》。17.阅读《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每处不超过10字)(3分)女儿的成长作者的态度小时候喜欢写诗(1)长大后一直写诗有意思,不要发表诗作不断发表(2)(3)写信祝贺【答案】(1)觉得好玩,并不鼓励  (2)惊讶、感叹、羡慕  (3)出版第一部诗集1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答案】(1)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女儿受到鼓励之后,激发出的创作热情和才华。【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子是比喻句。把“人受了鼓励”比作“火山爆发”,比喻词“像”。所以,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注意联系上文“一些朋友认为她写的还好,竟替她把一些诗稿投给杂志,竟受到肯定,有了许多赞许的话”一句,理解“火山爆发”指的是女儿受到鼓励后的创作热情和才华。一般格式:“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表现)了……”。(2)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答案】通过描写姿态、语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体贴、疼爱。【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观察句子,可从描写方法、关键词语等角度分析句子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侧着身子,看着我”是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怕打扰我,关心我的姿态;“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是语言描写。“声音柔软”是对“我”呵护的语气,“你还读哭了”一句,写出了父亲对女儿的疼爱、体贴。19.“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句话,贾平凹要告诉女儿那些道理?(4分)【答案】提醒女儿道路漫长,锲而不舍;告诫女儿专心投入,淡泊名利;鼓励女儿心怀梦想,开拓进取。20.读完这两篇文章,你可能会颇有感触。请写一段推荐语,将其推荐给同学或父母。(任选一个角度,80字左右)(4分)推荐给(  ),推荐语。【答案】给同学:两篇文章深情款款,读完之后我被这份父女之情深深打动了。父母之爱永远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让我们认真读一读,慢慢领会吧!给父母:读过两篇文章,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贾平凹父女那有趣的互动仿佛就在眼前,我立刻被这种亲密和谐的父女关系吸引了,也快快让这动人的场景出现在我们家吧!【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内容的把握,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写推荐语,要结合你感触最深的地方来写。比方:两篇文章都体现出浓浓的父女之情。贾平凹的《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情真意切,体现出一位父亲对女儿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贾浅浅的《读父亲信有感》充满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文章流露出亲密和谐的父女关系。语句新颖,诗意浓郁。答题时要注意:以所给xxx内容,扣住作品xxx本质特征,注意语言的顺畅、简洁。此外,还要注意字数限制。二、(2018·四川乐山)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总与一缕炊烟有关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④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⑩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⑪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⑫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⑬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⑭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⑮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⑯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⑰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16.作者几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1)作者三次写了母亲的“讪然”。(2)第⑤段和第⑨段(前两次)写母亲的“讪然”,表现了她无力改变贫困生活的痛苦愧疚自责和无奈心理,体现了母爱的厚重无私;第⑬段(第三次)写母亲的“讪然”,表现了母亲对我们的牵挂。(这样反复写,突出了母亲良善慈蔼、朴实无私、传统的乡村妇女形象,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感恩和爱戴。)17.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4分)【答案】(1)内容上:描绘出农村母亲辛苦操劳、守望盼归的感人画面。(2)结构上: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表达对慈祥母亲的爱;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叙写;紧扣题目“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记叙文开头段的作用有: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上,第①段中“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描绘了农村母亲辛苦操劳、守望盼归的感人画面,点明文章的中心。从结构上分析,“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紧扣题目“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叙写。18.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②段中两个画线的语句。(每小题2分,共4分)①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②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答案】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混着香味的炊烟”比作“抒情的花朵”(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和听觉互通,炊烟也有了声音,生动地写出了“我们”的欢快与激动),该句形象地写出了炊烟带给“我们”的温情,表现了“我和妹妹”下午放学回家时看到炊烟的欢快与激动。  ②“灿亮”,形容光亮耀眼,这里用作动词,有照耀闪亮之意(也可以答:使我们的眼睛发光、脸庞发亮)。用词生动鲜活,形象地写出了饥饿的“我和妹妹”,闻到炊烟里的香甜味道而精神振作、神采奕奕的欢乐情状。(运用了通感的修辞,将视觉、味觉、触觉互通,这样,炊烟也有了味道和温度,突出了作者当时那种温馨、愉悦之感。)19.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⑮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答案】(1)“慈蔼而伟大”,指贫困年代里,那种无法让孩子吃饱而心怀愧疚、牺牲自我、承忍痛苦的母爱,弥足珍贵,愈显伟大,表达的是“我”对母亲的感恩、爱戴和怀念;句中的“母亲”,既指所有传统、朴实、贫困而又慈蔼谦卑自责农村母亲,又象征了贫困却朴素、传统的乡村生活;“消失”指的是时代变化带来的乡村传统文明的消减。(2)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富裕了,但对母爱、对生活的理解体悟却简单粗浅了,情感也缺乏厚度;表现了作者对乡村传统文明逐渐消失的忧思,抒发了对传统朴素温馨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理解,“慈蔼而伟大”,指贫困年代里的母爱,弥足珍贵,愈显伟大,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爱戴和怀念;“消失”指的是人们生活富裕了,但对母爱、对生活的理解体悟却简单粗浅了,表现了作者对乡村传统文明的怀念和对其逐渐消失的忧思。20.下列对文章的品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⑮-⑰段卒章显旨,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作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C.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实景首尾呼应。【答案】D

(0)

相关推荐

  • 又见炊烟升起 作者:远方 【散文】

    又见炊烟升起 文|远方 炊烟,是童年的摇篮,是故乡的标签.它是温暖,是快乐,是甜蜜的梦,和梦的甜蜜回忆. 有炊烟的地方就有快乐.旷野中,夕阳下,若有一缕散乱的炊烟羞涩地飘过玉米杆头,飘过树冠,你看吧, ...

  • 散文欣赏|杨辉峰:故乡的炊烟

    啸鹤艺术|啸鹤文字-- 温 暖 · 真 诚 · 乡 愁 故乡的炊烟 杨辉峰|文 这是秋天的黄昏. 田野里的沸腾声和轰鸣声逐渐偃旗息鼓,秋虫在四处闹腾出一片动静,那吹奏了一个夏日的牵牛花,还整天价日的鼓 ...

  • 郭光明丨故乡的炊烟

    本文曾在<作文周刊> <山东散文>.<济南时报>上发表, 收录于延边大学出版社 编辑出版的<最受中学生喜爱的128个散文> 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到故乡的 ...

  • 泚笔为文记耀春――重读《郁达夫全集》诗词卷札记(7)

    泚笔为文记耀春 重读<郁达夫全集>诗词卷札记(7) 蒋增福 "兄弟相见不相识,姐妹含悲各问年" 这是1985年8月19日,郁达夫长婿邹陔笙和夫人郁黎民同赴北京,&quo ...

  • 散文: 老家的炊烟

    冬歌文苑 老家的炊烟 我的老家在一个贫困县的乡下,固然也有了乡村故事,泥土芳香,鸟鸣山幽,田间地头,还有乡亲们吆喝的声音,回忆那种至纯的乡情,永远结晶在我的内心深处. 老家的炊烟有着浓浓的味道,更有着 ...

  • 诗歌||炊烟在咳嗽声里升起(外一首)

    炊烟在咳嗽声里升起 梦雪||山东 1 五月  风是暖的 天空是湛蓝的 花是缤纷绚烂的 心的一角 却是湿润的 2 不想虚构 母亲坐在岁月里的样子 一张被炉火烤红的脸 一双被时光皴裂的手 与盛满方言的菜篮 ...

  • 散文||跟着炊烟回家

    跟着炊烟回家 晴水盈盈||山东 <跟着炊烟回家>,偶尔在朋友的空间看到了这个题目,感觉很亲切很感动.几个字唤醒了那些跟着炊烟回家的往事,仿佛又闻到了炊烟的味道儿.跟着炊烟回家,一路小跑.咕 ...

  • 【“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父爱/李蕊

    洁不经父母的同意,固执的嫁给了强.结婚当天母亲哭的很伤心.父亲告诉她,这个男孩不适合她.她说,他脾气好,人也好.父亲说,他人是很好,却不思进取,懒懒散散的,你跟着他以后会受罪的. 洁还是不顾父亲的反对 ...

  • 【阅读悦读·散文】许久香《 两个蟠桃》

    [作者简介]许久香,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散文><望月散文><大众文苑><华夏论<中国草根><山东文学>等. (本文由作者 ...

  • 散文| 春天的怀念

    全文共 5067字         阅读全文需14分钟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清·纳兰性德. 1 在我多半生的岁月里,遇见了无数的生命.这些生命有的与我擦肩而过,深流水缓,不知内里:有的与 ...

  • 孙燕凌 | 乡愁

    乡愁 写下这个标题,思绪便悠然回到生养我的小乡村.那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黄土地,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习惯,父老乡亲随遇而安怡然自乐的生活场景,一一涌上心头.我知道自己是个怀旧情结很浓的人,过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