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技术管理,建造创新的“天才团队”
随着 K8s 和容器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有了灵活的业务选择能力,但随之而来的是业务数据的困扰。在容器内存储的任何内容,若容器被销毁,数据也将自动消失,从而在企业真正运行环境中,如何实现容器持久化存储成为业界焦点。
6 月 17 日,万众瞩目的 2019 国际超算大会(ISC19)盛大开幕。在大会上,ISC 公布了 TOP500 名单,名单中出现了唯一的中国初创企业——焱融云。除此之外,ISC19 还公布了 IO500 排名名单,而焱融云凭借 YRCloudFile 荣登榜单排名第 16 位,这也是目前中国存储创业公司获得的最佳成绩。或许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焱融云的名字,但是在容器领域和分布式存储行业,焱融云的名字却是如雷贯耳。
近日,TGO 鲲鹏会对焱融云创始人兼 CEO & TGO 鲲鹏会北京分会会员王海涛进行了专访,他从发展情况、未来战略和公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下为采访实录:
北京焱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焱融云”)主要聚焦于容器存储(Container-Native Storage)产品,希望能够通过先进的分布式云存储技术帮助传统企业 IT 转型,助力传统企业跟进云原生的行业发展趋势。近日,焱融云宣布完成 5000 万元 A 轮融资。
王海涛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 CEO,目前主要负责公司的整体运营管理,包括公司战略制定、运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融资规划等,简单来说就是“大管家”。
王海涛:公司于 2016 年上半年成立,目前公司已经运营了 3 年多了,对于一家 ToB 公司来说,还是属于早期阶段。我认为,对于一家早期的 ToB 公司来说,更多需要关注产品方向、市场空间和相应的标杆客户案例,如果公司从早期就关注业务体量的增长,那么很可能会影响长期产品战略的制定。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尤其是对于在基础架构领域进行创新的公司来说,想要成功的难度比较高,因为你需要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快速完美的实现技术产品化的能力。同时,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更主要的是具备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感知与预判,能够通过成熟的方法论快速判断行业趋势,找到细分的趋势领域“切入”,在巨头相对保守、“缓慢”的特点下,尽早抢占领域制高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在后期与闻风而入的巨头进行竞争或者是合作。
目前看来,焱融云在这两方面都是具备比较大的优势,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多年的行业经验及有效的方法论准确定位容器存储的发展机会,快速实现产品化。
王海涛:这个可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们公司的初创团队部分成员包括我自己均是来自原 IBM 全球私有云产品 ICM(IBM Cloud Manager)的中国核心研发团队,我们对 IBM 现在还保持着特殊的感情和高度的认可。同时,IBM 的同事对我们的技术能力也是完全认可的,因此在公司初创早期且知名度不高的情况下,IBM 选择了在项目上与我们建立合作关系。
从超融合到容器存储,随着产品重心的改变,焱融云走向了另一个高峰。在刚结束不久的 ISC19 中,焱融云成为中国初创企业中唯一一家入榜的公司,同时焱融云凭借 YRCloudFile 在 IO500 榜单中排名第 16 位。或许这取决于焱融云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接口对接、读写性能、数据跟随、并行任务优化等等因素,让 YRCloudFile 自诞生就符合标准开源环境应用。
除此之外,究竟是什么让焱融云取得今天的成绩呢?
王海涛:焱融云在创立之初就确定了公司的目标——利用先进的分布式云存储技术帮助传统企业实现 IT 转型,同时我们希望通过焱融云的行业经验找到细分的趋势领域“切入”,这是基于容器独有的特点及相比虚拟机在业务交付模式上的创新。
2016 年,我就开始关注容器的发展,分析容器的发展趋势。当时,我们的判断是中国容器市场趋势还不够明朗,因此我们就选择专注于存储支持虚拟机的场景,打磨存储软件架构及内部的性能优化。
2017 年,我们再度关注容器市场的发展,这时国内的容器发展趋势已经逐渐明朗化,因此我们快速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开始启动容器存储,也就是目前焱融云主推的 YRCloudFile 的产品化过程,最终我们在 2018 年发布了第一个版本。另外,Gartner 也很“应景”的在新兴存储技术象限图中第一次引入了“Container-Native Storage”技术,这也再次印证了我们对容器存储的判断。
焱融云未来仍然保持创业之初的目标:利用先进的分布式云存储技术帮助传统企业 IT 转型。当前,我们会专注在容器存储的产品上,快速迭代,保持业界领先地位。
王海涛:存储是属于 IT 的基础架构领域,针对软件定义存储领域,目前大部分厂商的创新方向都是通过软件如何更好的使用物理硬件资源,比如磁盘、网络、CPU,并且需要在保证存储可靠、稳定的基础上,从性能、成本等方面进行创新。
焱融云也很认同这一点,因此我们针对磁盘和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快速跟进和创新,比如针对 NVMe SSD 的 IO 优化、RDMA 协议的支持与优化。再比如这次全球 IO500 的测试中,我们能够在硬件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取得 10 node 挑战的总成绩第 16 名、全球 Storage Vendor 第 8 名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另外,我认为不仅要重视存储的向下创新,还要重视向上创新,也就是针对存储的不同领域、场景进行优化。因此,我们在向下创新的基础上,在面向容器平台使用存储的场景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包括容器平台接口支持、容器粒度的各项存储功能支持,比如 PV resize、PV quota、PV QoS 等。同时,我们针对大量容器实例场景也进行了创新,比如当帮助业务、运维团队快速定位具体某个容器应用的性能遭到瓶颈,那么我们可以提供基于 PV 粒度的 PV Hot Spot 功能及 PV Insight 功能;再比如,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保证容器平台在生产环境下的可用性,能确保它通过 CSI Driver 感知功能,做到了容器平台对底层存储的异常感知。
总体来说,焱融云容器存储产品 YRCloudFile 可以在保持高性能的前提下,真正做到了对容器场景下的完美支持。
在焱融云成立后,公司研发团队占公司人员的 80%,成员多来自 IBM、VMware、华为、阿里云、美团云、金山云等知名企业,那么如此庞大的“天才团队”该如何管理呢?
王海涛:在团队管理方面,我会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
我认为对于一名团队管理者来说,首先应该保证与团队成员间有良好、有效的沟通,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每一名成员的情况和想法,同时又能让团队成员了解你对他们的看法和期望。除此之外,团队成员间还能找到彼此的不足,并共同解决问题;其次是跟进后续的反馈,团队管理者要重视团队成员的意见和诉求,积极地给予反馈,即使有些问题很难得到彻底解决。
王海涛:焱融云是一家技术创新型创业公司,我们希望能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客户问题,同时能够帮助客户看到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的。因此,我一直在公司内部打造“客户为本,持续创新”的工程师文化。所有的客户问题和需求在公司内部都是最高优先级进行响应,即便有些需求与我们的产品战略不符或者短期内无法实现,我都会要求技术团队快速地给予反馈或者短期内提供解决办法。至今为此,我们现有的客户满意度是相当高的。
我会要求产品部门所定义的产品版本切实考虑企业的痛点,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同时,我们又鼓励技术团队对标美国技术企业,鼓励每个人的创新意识。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打造领先国际水平的技术产品,这也是我们容器存储产品能够保持国内领先的原动力。
王海涛:2010 年,从加入 IBM 开始,我就参与到云计算行业浪潮中,我应该算是国内比较早期接触云计算的技术人员,我切身体验到了中国云计算的发展速度,同时很直观地看到了云计算从理念到技术,它给传统企业带来的价值。同时,中国大量的企业客户直接造就了云计算市场发展的沃土,千亿级的市场空间给技术创新者足够的机会。
针对存储领域,硬件的快速发展从 SATA 盘、SAS 盘到 SATA SSD 再到 PCIe SSD 以及分布式存储的成熟等等一系列因素推动着存储行业的变革。
在这场云计算的变革中,我希望能够利用积累的经验,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真正做到助力中国云计算行业快速发展,拉近中国云计算与美国云计算的差距,帮助传统企业 IT 转型、技术升级。
王海涛:IBM 和金山云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IBM 可以说是我进入云计算行业的“领路人”,给予我国际化的视野,让我看到了最先进、前瞻性的云计算技术发展趋势。在 IBM 的几年里是我个人发展获益最多的几年,从一名资深开发工程师到 ScrumMaster,100+ 中美技术团队的 overall Technical Lead,People Manager,每一个角色都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弥足珍贵。
金山云可以说帮助我从理论过渡到实践,在金山云时,我从 0 开始搭建私有云技术团队。为了完成北京市电子政务云产品快速迭代,我深切体会到了创业的拼搏精神,同时在创业的氛围下,我感受到了以结果为导向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独有的“狼性”。我觉得这些是在 IBM 这类外企无法学习到的,也只有做到强执行力才能有机会成就一家成功企业。
王海涛:我认为,早期初创公司的负责人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同时又应该在某方面的足够优势。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挑战。
因为我之前一直都在做技术,所以我在财务、人事、商务、市场等方面的经验都是不够的,这需要我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学习、成长起来。
同时,我们正在做的容器存储产品,在国内没有参考对手,主要的参考对手在美国,而且也具备一定的差距,如何做到快速拉近与对手的差距,同时又能创新做出自己的产品策略,这就需要我能够有深度的思考和分析、大胆的预测和快速的决策。
王海涛:TGO 鲲鹏会给技术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有效的组织做到了沟通的高效化,我觉得这个方面很好。
现在看来,TGO 鲲鹏会不光是技术管理者参加,也包括很多技术型 CEO 加入。在这里,我觉得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认识了很多朋友,能够学习大家在不同领域的经验。
总是挂在嘴上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力,到底是什么?
你想与焱融科技技术 VP & TGO 鲲鹏会会员王鹏飞一起学习交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