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江旭:技术人生的选择和决策 | GTLC精华演讲

「 技术领导者 」的订阅首选

小欧有话说:

8月30日,在2016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上,苏宁云商IT总部执行副总裁向江旭发表了《技术人生的选择和决策》主题演讲。本文根据向江旭演讲内容整理而成,分享给未能到现场的你。文末附有演讲PPT下载哦!

向江旭,苏宁云商IT总部执行副总裁、苏宁技术研究院院长。拥有20多年专业经验,其中18年在美国硅谷,目前负责苏宁云商集团前瞻性技术创新和研究。曾任中国最大奢侈品电商寺库网CTO,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助理兼集团技术战略总监、云计算和企业事业部首席项目总经理。在此之前,曾担任Trend Micro硅谷研发中心工程总监,而且还拥有思科,CA,戴尔以及多家硅谷初创公司的就职经验。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决策与决断,比较抽象。作为技术人,从技术方案选型、底层架构重构、商业模式更迭、目标市场确定、关键岗位录用、职业生涯规划……我们的人生充满了转折和选择,需要不断的决策和决断。今天想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些我的体会,有经验,也有很多是教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技术与商业转型决策

我们的工作中面临着很多技术的转型决策,让我们看看电脑发展历史,从最开始的IBM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到后来的PC时代,再到后来的移动时代、云时代,以及未来的智能时代,科技公司必须评估这些技术的变迁对技术、业务、商业的冲击,做出相应的技术决策与转型。这些决策影响的并不仅仅是某个产品的成败,往往决定了一家公司的命运。

大家都知道,最开始时IBM是当之无愧的技术巨头;后来PC时代,特别是在互联网基础设施、网络架构兴起的时候,微软、英特尔、思科等公司兴起,成为当红炸子鸡;再到后来雅虎、谷歌、Facebook等公司崛起,可以说是技术的进化和变迁,以及对技术不一样的决策,造成了公司的起伏与兴衰,形成技术的发展史。

除了技术之外,商业转型也会面临非常多的决策,往往也会决定公司的兴衰。举个例子,零售行业的商业转型,从最开始的线下的专门店,到后来进入连锁时代,再到电商对实体商业的冲击,后来我们又谈O2O、线上线下结合等,未来,随着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智能时代,商业也一定会过渡到智能商务时代。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公司起起伏伏,曾经苏宁、国美、大中电器都是线下门店的佼佼者,但是随着技术的变迁,就需要公司做出很多对的决策。苏宁就是因为在这个技术变迁、商业变迁过程中,做了正确的决策,使得虽然也经历过一些困难和起伏,但在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过程中,做到了领先于其他实体经济公司的壮举。所以,商业变迁中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也是非常重要。

商业决策案例

简单跟大家分享几个商业决策的案例,都是我以前工作过的公司,例如微软:

它曾是PC时代的王者,后来浏览器出现,互联网兴起,一度让微软非常惶恐。这时,微软开发了自己的IE浏览器,并作了一个决策,就是把浏览器跟Windows绑定在一起,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决策,使得网景Navigator浏览器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当然后来也招来了反垄断的诉讼,但对公司而言,这是一个成功的决策,使得微软成功占领了互联网的浏览器入口,但对整个互联网行业来说,是不是对的决策,就不做评论了。

另外,还有微软在云战略上的转型,当时亚马逊把空余的带宽、计算、存储等资源输出分享给其他公司、特别是初创公司,这个战略使它成为公有云的领导者。这时,虽然微软在企业软件领域还处于领导者和垄断者的定位,但它觉得云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威胁,所以开始大力投入云计算,提供了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多种服务,就像当初投入IE浏览器一样投入巨资,这使得微软云成为排名第二的云服务厂商。现在来看,这个投入是值得的,而且云转型成功也让当时云事业部的老大成为了微软的CEO。

还有搜索,微软赢得了浏览器的战役,但后来搜索又变成一个超越浏览器的入口,谷歌也趁势兴起了。

这时微软又看到了威胁,就投入巨资开发自己的搜索引擎,还有很多精英工程师加入这个项目,大概持续了十多年,每年的投入都是几十亿美金的量级。微软内部有一个说法,如果想让别人知道你的部门或产品,要么你每年能挣10亿美金以上,要么就是每年亏损10亿美金以上,BING搜索团队就曾经是这种亏损10亿美金的团队。

虽然BING搜索引擎最后没有成功取代谷歌,但这个战略也使得微软占据了搜索引擎的第二位。同时,搜索引擎的开发使得微软后台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给未来智能搜索的时代打下了基础,所以,搜索的战略和云的战略都算是成功的。

再讲一下微软的移动战略,我在微软的时候,公司有一个口号叫做云优先、移动优先,其中云优先这个战略是成功的,但在移动方面其实是比较失败的,Windows Phone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小,巨额资金并购诺基亚现在看来也是不是一个对的决策。而这些不正确的决策,也让微软在移动方面的布局一直处于不利地位。

再来看苏宁的例子,苏宁从实体店开始,完全是实体经济的典型代表,而且一度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后来,电商出现,对苏宁线下业务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所以苏宁花费巨资投资线上业务,搭建苏宁易购电商平台等。经过多年的努力,苏宁的技术团队扩张到了5000人左右,电商的份额也成功占据市场前三,而线上、线下加在一起,苏宁仍旧是中国最大的零售商。

如何决策

对于如果做决策,我总结了一些个人体会,我把它分成三个步骤,任何一个决策都有决策之前、决策之中、决策之后这三个阶段。

一、决策前的准备和分析

在决策前我们要做一些准备和分析,像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最主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明确你做这个决定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能多,一个、两个就足够了,但必须要很清楚,而且也要清楚什么不是你的目标。第二点,你要了解你这个决策会影响到哪些关联方,影响到哪些人。第三点,要了解这个决策有哪些不同的方案备选,做出方案ABCD,列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

因为做了决策之后,很可能不是朝你预期的方向发展,所以要在决策前要做很好的功课,明确目标、了解关联方、了解可选项及利弊。

二、决策中的权衡和取舍

在决策之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1.不要害怕做错的决策

特别是面对重大决策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纠结、非常困难的,往往也会非常犹豫,不敢做决定,或者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这其实是人之常情。

但对领导者而言,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是大忌,很多时候不是决定的对错,而是该做决定的时候要决断!领导力最忌讳的是为了做一个正确的决定反复思考,验证,犹豫不决,错过时机。

什么是错的决定?所谓错的决定通常是导致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结果的决定,但是:“Sometimes not getting what you want is a wonderful stroke of luck”。很多时候,预期的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例如微软曾经想要出价400多亿美金收购雅虎,但没有成功,今年,雅虎48亿美金贱卖了,回过头来看,这对微软并不是坏事。

一定要敢于做决定,即使错了,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它朝正确的方向走。

2.有舍才有得,一定要有所放弃

作为领导者,一定不要贪心,有舍才有得。你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据为己有,所以一定要找出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东西,而为了拿到它,其他就应该有所放弃。

3.用心还是用脑

有时在分析了很多数据、做了很多理性的分析判断之后,也就是“用脑”之后,还是很难做出决定,那你可能就需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用心”。有时冥冥之中,上苍可能知道你心里最想要的是什么。这是你内心的呼唤,也许那个方向是错的,但那也是你内心最渴望的东西,可能你也不会后悔。

所以,在决策之中,理性的分析思考肯定会占据绝大部分,但这种感性的成分也不应该被忽视。

三、决策后的贯彻和执行

1.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决策之后,最关键的还是之后的贯彻和执行。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牢记决策的目标: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哪,但要记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任何行动和调整都是为了达成当初设定的目标。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一定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远大的目标一定是一步一步逐步达到的,要做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及时反馈、及时调整,脚踏实地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3.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一定要专注,因为你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很多诱惑,比如有很多快钱可以赚、有很多捷径可以走等,但这些捷径不会把你引向你的目标,所以一定要心无旁鹜、专心致志。

技术决策和商业战略的关系

技术决策跟商业决策的关系是怎样的?作为技术人员,CTO、技术总监跟商业、业务、战略之间的关系又该怎么处理呢?

其实很简单,技术一定是要服务于业务目标和商业战略的,但这个服务并不意味着技术一味要听从业务的短期要求,而是希望能做到技术的战略、决策跟长期的业务战略、商业战略相吻合,这是最主要的。

1.解决技术战略与商业战略的冲突

虽然技术负责人对未来中长期的战略布局要持续思考,但这取决于公司的大小、规模和阶段。如果在初创公司,首要任务是生存,那么业务需求是最高优先级,首先考虑要解决系统不稳定,安全或者其他问题。但对于有一定体量的企业,公司业务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技术团队也有一定的规模,当存在业务需求和技术战略的冲突时,满足最紧迫需求的同时,需要将一定精力投入到基础技术研发中去,必须要做中长期的项目预研,做一些底层、甚至风险较高的研究。

2.把握技术战略的实施节点

技术负责人具体把握新技术引入节点,其实难度很大;什么样的技术在什么节骨眼需要选择?如果新技术距离商用价值仅有一年时间,那么必须要进行布局,申请预算,建立团队推进;如果新技术商业化已经迫在眉睫,竞争对手已经布局了,那么采取的措施可能就不是从头做起,更好的应对方式可能是进行并购或资本运作。

3.匹配技术与业务路径

新技术来临,对业务的影响和冲击会分短中长期,有的短期对新的业态有帮助,评估技术本身与业务的战略路径进行匹配;有时候不同步要看,如果对长期业务有帮助,新技术仍然要引入,选择时间点,投入范围等可能会不一样;短期的话,投入就会比较充分。所以技术和业务二者路径的匹配很重要。

未来决策

再看一下未来该怎么做决策,未来谁也不能预料,但有一些基本的准则可能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考虑到底是人定胜天还是天意难为呢?答案很明显,一定是天意难为,不要和趋势作对,就像之前有句话叫风口上的猪也会飞,讲的就是大势所趋,如果是逆势而行的话的成功机会一定是很低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你成功了,是不是就一定比别人能干呢?也不一定,所以有时天意更重要。既然天意更重要,我们一定要顺势而为,要能找到当下的趋势是什么。我们不能扭转趋势,更不用说创造趋势,但我们应该学会发现趋势,抓住趋势,把这个趋势为我所用。

我们来看一个趋势的例子,比如人机交互,最开始的时候,人机交互用的是所谓的穿孔卡,后来进化到字符终端,又有了鼠标键盘,再到现在的触摸屏、自然用户接口,还有语音聊天,这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的原因还是技术进步,以前人机交互,是我们迎合电脑的交互方式,关键在于怎么让电脑能更容易的识别我们的命令。现在因为电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强大,变得可以让电脑来迎合我们,我们自己说话,电脑就可以懂我们。

发现这样的趋势之后,我们做了一些相应的开发和应用,例如用语音聊天的方式来跟电脑人机交互。把这个聊天机器人技术运用到商务环境,就有了我称之为“聊天商务”(简称“聊商”)的概念,如果顾客可以跟机器人聊天,聊着聊着生意就做了,这不是很美好吗?比如说,你现在苏宁易购购物,可能还需要下载APP、注册、登录、搜索商品、查看详情页、添加购物车、下单、跟踪订单、最后收货,可能还会有跟客服的沟通或者抱怨。假如跟机器人聊天,就能全部搞定这一切,那岂不是非常有意思?

因为,当我们看到了未来的趋势之后,如果能顺应这样的趋势,开发一些相应的技术和产品,一定会对我们的业务、商业有非常大的帮助。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话,作为我的总结: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