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观察(109)肺系统疾病时气变化规律

《黄帝内经-素问》第22篇

 脏气法时论篇(五)

肺系统疾时气变化规律

肺主秋,肺系统在秋季的能量活动最为活跃,功能为“收”,就像金属导热,水汽在其上更易降温凝结成水。因此,肺脏又称为金脏。

肺系统的病变,会通过与肺脏密切关联的,一阴一阳两条经络中的能量活动变化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通过调节这一阴一阳两条经络中的物质(阴)和能量(阳)来治疗肺系统疾病。

其中的阴经为“手太阴肺经”,属辛金,在里;

其中的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属庚金,在表。

在中国古代的干支计时系统中,年、月、日、时皆可以用干支来表示。

其中辛为阴金,庚为阳金,皆属中央之干,内应肺和大肠。

因此,只要是干支计时法的“庚辛”时段,就是肺系统能量相对活跃的时段。

其中“辛”时段,在表的大肠及手阳明大肠经更活跃;

“庚”时段,在里的肺脏及手太阴肺经更活跃。

如果用中国古代的政府职能,来类比肺系统功能,则肺为“相傅之官”,是心系统这个全身主宰君主的“宰辅”,静脉血经右心房、右心室后进入肺中,吸收氧气成为动脉血,然后经左心房、左心室输往全身。

肺呼吸时同时会与外界空气进行三个方面的交换:

其一、为氧气等气体的交换;

其二、为水液的交换,冬天甚至肉眼可见水汽的呼出;

其三、为热量的交换。

中医理论更注重从能量平衡和水液平衡的角度去研究人体各主要系统的功能。因为在古代有限的医疗条件下,能量变化可从体温、面色、脉搏等变化看出来;水液变化则可以从皮肤、汗液、大小便等变化看出来。

肺系统除了核心的肺脏外,还包括人体的大肠、皮肤、毫毛、鼻、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等。

鼻、喉、(鼻)涕等异变可反映肺系统病变。

肺藏魄。人的魄力(决断力)强弱,与肺系统功能的强弱有关。

肺苦气上逆,其志为忧(悲)。

肺主宣发与肃降。

就宣发而言,肺将氧气溶于血液之中,增强了细胞的活性,使得人体新陈代谢循环中,物质能量可以输送到全身远端(皮毛),水液和热量可以通过呼吸和皮肤排除体外;

就肃降而言,肺让身体能量活动(阳)由顶峰逐渐收敛下降,这主要是通过将氧气溶于血液,让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由全身各处的细胞消耗氧和能量产生身体所需物质精元的过程来实现。

肺苦气上逆,而“气上逆”就是本应逐渐收敛下降的身体能量活动又开始异常活跃,以致干扰肺系统的正常肃降功能,此时可食用苦味之物以泄之。

忧(悲)的情绪会大量消耗肺气(能量),影响肺功能的正常进行,也会损伤肺系统或加重肺病。

就一年内的规律而言:

根据五运理论,肺系统生病,通常在冬季会得以缓解。

因为冬属水,肺金生肾水,肾系统的功能变强,可以分担部分水液运化职能,减轻肺的负荷。

如果肺系统疾病在冬季不能痊愈,则在来年夏季就会加剧。

因为,夏季心火系统最活跃。心火克肺金,心系统功能活跃,肺系统作为心之辅,负担会加重。

如果肺系统疾病迁延不愈,拖延到长夏,就会进入相持阶段,在次年秋季金旺之时复发。

肺病应避免寒饮、寒食及寒衣,因为寒饮、寒食伤脾土,脾不健运则增湿,脾土生肺金不力,湿多又增肺宣发负担。寒衣则加快皮肤体表热量散失,易使寒邪伤肺。

就多年或多日的规律而言:

可以用干支计时法,来判断肺系统疾病的预后情况。

肺病通常会在壬癸时段得以缓解,因为壬癸为水,金生水;

如果肺病在壬癸时段不能痊愈,那么在丙丁时段就会加剧,因为丙丁属火,火克金;

肺病牵延不愈,拖延到戊己时段,就会进入相持阶段,复发于庚辛时段,因为戊己属土,庚辛属金。

就一日之内的规律而言:

肺病者,在下晡申酉的金旺时间,病情相对明显;

在日中火胜时段,病情易加剧;

在夜半水得生时间,水为金之子,子能制母邪,病情相对平静。

肺欲收,气主收敛,因此肺气急时,可食酸味之物以收之。

肺气宜聚不宜散,因此对肺系统而言,酸收为补,辛散为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