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人都读错字的古钱币

中国古钱文化有三千多年历史, 从最初的钱币简单符号,到金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可以看到我国文字的一个演变过程。由于钱币文字历史久远和文字的多样化,我们在释读的时候往往容易变成“白字先生”,现在列举一下平常大家最容易读错的钱币,不知道你犯过这样的错误没?
先秦钱币距今有两千多年的时间,古文字功底稍差,很容易把先秦钱币读错。

把“藺”误读为“闌”

方足布“蔺”,藺,属于地名,战国时期赵国的邑名,在今山西离石县西。除方足布外,还有圆足布和圜钱。可能和“闌(lán )”字比较像,经常听一些泉友问“这个方足布闌怎么卖”

把“右明新冶”错读为“右明新治”

最早知道右明新冶是因为它是文字最多的方足布,十分稀少。可能受“明治维新”一词影响,把它错读为“右明新治”五六年,直到有一次被朋友指出,才改正过来,这样的错误不知道你有木有?

右明新冶属于燕式方足布,不管是形制、文字分格都与中原方足布有明显的区别,钱文的释义现在泉届有多种说法。

“乾元重宝”读作“gan元重宝”

“𠃵”是“乾”的异体字,有两个读音,“qián”和“gān ”

在这里“𠃵”应该读“qián”,同“乾”。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闰四月)是唐肃宗的年号,共计三年。唐肃宗乾元元年七月,御史中丞奏请铸行“乾元重宝”,初期以乾元重宝一枚当开元通宝十枚。

重和通宝,重读“chóng”而非“zhòng”

重和是北宋时期宋徽宗的第五个年号,仅为三个月(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重和,取“和之又和”之意,所以应读“chóng”。

重和通宝,小平光背,钱文为隶书、篆书对照,存世来看,篆书要少于隶书。重和通宝字文俊美,厚肉深郭,深受历代钱币收藏者的珍爱。又加之其行用时间极短,存世极少,因此市场价格比较高。

天佑通宝背“叁”而不是“参”

天佑通宝背“叁”经常被人误读为“参”,可能是对篆书比较陌生感觉像“参”。天佑通宝面值分为小平、折二、折三和折五,除小平外,折二、折三和折五背都为篆书的“贰、叁、伍”,知道这个计值规律,相信就不会再读“参”了。

天佑通宝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铸行,据传为毁佛像所造,铜质精良,钱文、铸造均精美,其中折二最为稀见,早期为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昭武背壹分错读“分壶”

昭武通宝背壹分,钱文六字皆为篆书,其中“壹”字篆书和“壶”非常相似,常有人读作“分壶”。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初,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铸“昭武通宝”,有楷书、篆书两种。篆书昭武通宝背壹分为折银钱,和小平钱的兑换为一比十。

当然还有很多容易读错的古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