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茯苓的六种功效
仲景用茯苓者计35方,其中《伤寒论》11方,《金匮要略》24方。以茯苓名方者,《伤寒论》有5方,《金匮要略》有14方。经王贵淼[1]总结,发现茯苓的功效与主治有六种。
1.淡渗利水
茯苓味淡而渗湿利水。凡脾虚湿困引起的痰饮、泄泻,水湿内停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诸症,每列为首选药。《伤寒论》用茯苓者11方,在加减法中提及茯苓者尚有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理中丸4方。在这15方中,有10处有“小便不利”,或“悸”,或“眩”者。从小柴胡汤、小青龙汤、四逆散方后之“小便不利者加茯苓”、真武汤方后之“若小便利者,去茯苓”的加减法,更说明茯苓利小便有舍此莫属的功效。
2.健脾补中
茯苓甘淡性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用之治“心下逆满,气上冲心,脉沉紧”;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用之治“桂枝证仍在,无汗,心下满,微痛”,均取茯苓健脾补中。
3.化饮治呕渇
肾气丸、枯蒌瞿麦丸、桂苓五味去桂加姜辛半夏汤等皆用以治渴,小半夏茯苓汤、猪苓散、茯苓泽泻汤、五苓散、猪苓汤皆治渴而兼呕。其选用茯苓之旨,在化其饮邪以止呕渴。《世补斋》曰:“茯苓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云苓可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以利湿。”
4.宁心治眩悸
茯苓甘缓健脾而宁心安神。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甘草汤,用之治心下悸;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葵子茯苓散,用之治眩。在加减法中,如理中丸证悸者加茯苓,小柴胡汤证“若心下悸去黄芩,加茯苓”,均取茯苓宁心定悸。盖脾虚则生化不足,必导致心神失养而惊悸失眠,茯苓入脾能补后天,以助生化之机,这是茯苓能宁心安神的机理。
5.利水活血
当归芍药散与当归散,均以当归、川芎、白芍为基础方,当归散以养血为主,则加黄芩、白术;当归芍药散以活血为主,则加茯苓、泽泻,说明同是归、芎、芍,加上茯苓、泽泻,就增强了活血作用。以茯苓为方名的桂枝茯苓丸,又是治瘀血癓痼下血的主方,也揭示用茯苓之旨在于配桂枝、芍药、桃仁、丹皮,通过利水活血达到化癓去瘀目的。
6.布阳化阴
五苓散之化气利水,茯苓甘草汤之降气宣水,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戎盐汤之降气利水,葵子茯苓散之利水安胎,皆用以布阳化阴。脾胃位居中州,主运化水谷,司全身气机升降,脾运失职,则水湿停聚,主以茯苓,可使清者升,浊者降。《伤寒用药研究》谓茯苓能“疏泄”,即起阴从阳、布阳化阴之意。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之治“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足示茯苓配桂枝善治水气上逆蒙蔽清阳之眩晕,具有温阳制水降冲之功,此又为布阳化阴之一例。
参考文献:
[1]王贵淼.仲景应用茯苓浅识[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02):10-11.
注:中药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