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5四民分业因人制宜

题文诗:

治世之体,易守也,事易为也,其礼易行,

责易偿也.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

乡别州异,农农言力,士士言行,工工言巧,

商商言数.士无遗行,农无废功,工无苦事,

商无折货,各安其性,不得相干.故伊尹之,

兴土功也,修胫者,使之跖,强脊者,

使之负土,眇者使准,伛者使涂,各有所宜,

人性齐矣.胡人,越人便舟,异形殊类,

易事而悖,失处而贱,得势而贵.圣总用之,

其数一也.先知远见,达视千里,人才之隆,

治世不,以责于民;博闻强志,口辩辞给,

人智之美,而明主不,以求于下;敖世轻物,

不污于俗,士之伉行,而治世不,以为民化;

神机阴闭,剞劂无迹,人巧之妙,而治世不,

以为民业.苌弘师旷,先知祸福,言无遗策,

不可,与众同职;公孙龙者,折辩抗辞,

别同异,坚白,而其不可,与众同道.
【原文】
    治世之体易守也,其事易为也,其礼易行也,其责易偿也。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是以士无遗行,农无废功,工无苦事,商无折货,各安其性,不得相干。故伊尹之兴土功也,修胫者使之跖,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异形殊类,易事而悖,失处而贱,得势而贵。

     圣人总而用之,其数一也。夫先知远见,达视千里,人才之隆也,而治世不以责于民;博闻强志,口辩辞给,人智之美也,而明主不以求于下;敖世轻物,不污于俗,士之伉行也,而治世不以为民化;神机阴闭,剞劂无迹,人巧之妙也,而治世不以为民业。故苌弘、师旷,先知祸福,言无遗策,而不可与众同职也;公孙龙折辩抗辞,别同异,离坚白,不可与众同道也。

【译文】15

在治世,人们坚守本职岗位,它的事情也容易完成,它的礼仪也容易实施,人们间的债务也容易偿还。所以,一人不兼任多种官职,一官也不兼任多种事务,士农工商各行其职,在不同的领域从事不同的工作内容。因此,农夫们在一起谈论劳动力之强弱,士人们在一起讨论德行的高低,工匠们在一起研究工艺技术的精巧,商人们在一起交流生意经。是时,士人没有失检的行为,农夫没有白费的劳动,工匠没有伪劣的产品,商人没有亏损的买卖,各行各业都安于本性,不得互相干扰。所以伊尹兴建土木工程时,腿长的被安排去踩锹,背力强的被安排去背土,独眼的被安排去测水准,驼背的被安排去铺抹地坪,各种特性特点都被用得恰到好处,所以此时人性无贵贱优劣之分。胡人善于骑马,越人善于泛舟。具体的形状种类不同,如改变他们不熟悉的事情,就会乱套;丧失他们应处的地位和环境,就会变得毫无用处,而得到适当的位置,就会变得十分有用。

圣人能综合他们的情况,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使人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才干和能力。能够先知先觉、深谋远虑,这自然是人才中的杰出人物,但治世的君主不能用这样的标准去苛求人们。博闻强记、能言善辩,这同样是聪明人中的精英,这圣明的君主同样不能用这种标准去要求下属百官。高傲自负,不和世俗同流合污,这是士人的高洁品行,但治世的君主却不能拿这样的品行去教化民众。制造连运开的神奇机械,并不留雕凿的痕迹,这是能工巧匠中的高手,但治世的君主同样不能要求所有百姓掌握这种技巧。所以苌弘、师旷,他们能预先知道祸福,提出的建议也无大失策,因而他们不可能和普通人一样做同一种工作;公孙龙能言善辩,分辨同异、分析坚白,因而他们不能和众人一样掌握同一种学说。

(0)

相关推荐

  • 陆景《典语》(群书治要本)

    陸景<典语>(群书治要本) [題解]<典語>一書,世已久佚,唯<群書治要>存其大概.<爾雅·釋言>云:典,經也.<説文>云:語,論也.因此,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4四因制宜法因人情

    题文诗: 尧治天下,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 乃命后稷,为大田师,奚仲为工.其导万民, 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 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 泽皋织网,陵阪耕田,得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21仁鄙在时利害在命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21仁鄙在时利害在命 题文诗: 仁鄙在时,故不在行,利害在命,而不在智. 败军之卒,勇武遁逃,将不能止;胜军之陈, 怯者死行,惧不能走.故江河决,沉冲一乡, 父子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20去朴返侈贫富相去

    题文诗: 衰世俗以,智巧诈伪,饰众无用,贵远方货, 珍难得财,而不积于,养生之具.浇天下淳, 析天下朴.滑乱万民,以清为浊,性命飞扬, 皆乱以营.贞信漫澜,人失情性.于是乃有, 翡翠犀象,黼黻文章,以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9各乐所安天下均平

    题文诗: 重生者不,以利害己;立节者不,见难苟免; 贪禄者不,见利顾身;好名者不,非义苟得. 此相为论,譬冰与炭,犹钩与绳.何时而合. 若以圣人,为之中则,兼覆并之,未有可是, 可非者也.飞鸟主巢,狐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8取行各异皆得所便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8取行各异皆得所便 题文诗: 世称古人,多高其行,并世而有,与古同者, 而弗知贵.非才下也,时弗宜也.故六骐骥, 或四駃騠,以济江河,不若窾木,处世然也. 立功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7事周于世务合于时

    题文诗: 道德之论,譬犹日月.江南河北,不能易指; 驰骛千里,不能易处.取舍礼俗,犹居室宅, 东谓西家,西谓东家,皋陶为理,不定其处. 故取舍同,诽誉在俗;意行虽钧,穷达在时. 成汤周武,累行积善,人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6度量公行法苛民诈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6度量公行法苛民诈 题文诗: 北人无择,诽舜自投,清泠之渊,而其不可, 以为世仪.鲁般墨子,以木为鸢,三日不集, 而其不可,使为工也.高不可及,莫为人量; 行不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4体道反性不化待化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4体道反性不化待化 题文诗: 老子有曰:治大国也,若烹小鲜.为宽裕者, 曰勿数挠;为刻削者,致其醎酸.宾有见人, 于宓子者,宾出宓曰:宾有三过:望我而笑, 其是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3虚静形君至是无非

    题文诗: 剞销锯陈,而非良工,不能制木;庖丁用刀, 十九年刀,如新剖硎.乃由游乎,众虚之间. 若夫规矩,钩绳也者,此巧之具,非所以巧. 故瑟无弦,虽师文者,不能成曲;徒弦也者, 则不能悲,弦者悲具,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