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服软,中信西澳10亿吨铁矿获批,不要再步“中澳铁矿”后尘
据澳媒4月1日的最新报道,中信与澳大利亚当地矿业富翁帕尔默(Clive Palmer)持续近15年的铁矿合作项目迎来新进展。据悉,澳洲最高法院已经给出判决结果,允许中信继续在西澳的普雷斯顿角进行开采活动,预计铁矿石开采规模将达10亿吨。
按照双方的约定,中企将先支付1.42亿美元(折合约9.3亿元人民币)的开采费用,之后富翁Palmer每年还将收到2.5亿澳元(折合约12.4亿元)矿区的特许权使用费。
中信澳矿项目位于西澳大利亚州皮尔巴拉地区卡拉沙镇西南100公里的普雷斯顿海角, 2006年,中信股份前身中信泰富看好铁矿石市场需求,斥资4.15亿美元(当时汇率折算超过30亿元人民币)从Mineralogy公司全资买下Sino-Iron和BalmoralIron的全部股权。据悉,这2家矿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
这个项目一度是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的骄傲和标杆,也是澳大利亚资源领域为数不多的中资100%控股项目。
但好景不长,铁矿石价格迎急转直下,总承包商对澳工程建设的法律环境、市场条件等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使得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施工进度遭遇诸多障碍。
同时,中信与Mineralogy公司签署的文件十分复杂以及交易文件中的某些用语不够明确,造成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矛盾冲突不断,最终双方不得不以诉讼的形式来解决纠纷。
2017年11月24日,西澳最高法院就中信泰富中澳铁矿项目(SINO)的专利案做出判决。中信需向Mineralogy公司赔偿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此外还要在未来30年每年向Mineralogy支付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特许使用费,合计下来,中信将损失300多亿人民币。
最终,这一命运多舛的合资项目不仅投产时间推迟四年,开发成本超出预算五倍,到头来却迎来铁矿石价格暴跌的窘境以及一系列麻烦不断,这个中国“标杆”确实有点“惨”。
据中信股份透露,此次澳法院允许中信继续在西澳的普雷斯顿角进行开采活动,该司也将利用其在普雷斯顿角的现有港口和加工基础设施,开发一个新矿。不过,报道指出,中信股份打算启动的新项目,还需等待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的获批后才能推进,预计结果将在6个月内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铁矿石需求旺盛,价格高垒,小心新矿步sino铁矿“后尘”。
021年4月1日,进口62%粉矿到岸价价格为165.16美元/吨,环比每吨上升1.56 美元, 升幅为0.95%,当月平均价格为165.16美元/吨,铁矿石价格在上月初触及2011年的高点后有所回落,但目前每吨165美元的价格仍比去年同期高出90%。
从2021年春节前,中钢协就推动新一轮的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与海外三大矿山和普氏价格指数争夺铁矿石价格话语权。据透露,中钢协几次找到三大矿石沟通价格垄断的事情,“但是他们总打马虎眼,说是按照指数定的”。
钢铁产业链,上游铁矿石处处被“掣肘”,进入上游矿山也各种被“陷害”,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