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并不是雷军的英雄主义
作者|勇闯天涯
编辑|岛岛
期数:2308
来源:人和岛会员
关于小米造车的新闻早在几个月前就不断被爆出,多方渠道信息也都表示小米将进入智能汽车领域。但是对于外界关于造车的猜测和求证,小米官方一直都在辟谣,并强调没有打算造汽车。关于小米造车传闻也始终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3月30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7亿元)。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小米的官方公告一出,业界哗然。因为毫无征兆,因为来得突然。当晚的小米发布会成为所有人的焦点,大家都想知道一个答案。
3月30日晚的小米发布会我相信很多人都看了,它给了所有人答案:小米真的打算造车。
就我个人而言看完发布会后对于小米造车,更多的是期待和感动。期待的是,小米作为互联网企业本身具备很强的互联网属性如果涉足造车那么一定会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想象空间。同时小米一贯的亲民路线和用户思维如果沿袭到汽车产品中那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
感动的是,涉足造车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质疑在发布会现场雷军说的很清楚,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为了小米造车将赌上他自己前半生积累的全部战绩和声誉。这种置死地而后生的创业精神确实让人动容。功成名就却还要以身涉险,雷军身上那种老一辈互联网创业者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精神特质又何尝不让人尊敬。小米造车发布会,不谈产品,不聊PPT,更像是一场与用户的面对面交谈,雷军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信心,为小米汽车奠定了基调。
当然,我相信小米造车背后一定有他的商业逻辑。在商言商,小米涉足造车绝不是外界看的那么简单和偶然。那么小米造车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又是哪些呢?抛开个人情怀,雷军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又来源于哪里呢?下面我利用常用的斯沃特分析法(SWOT)来和大家简单聊一聊。
一、优势(Strength)
01
资金:
钱。信心来源于口袋厚不厚实,做什么行业之前都要考虑钱够不够,更不要说造车这样资本高度集中的行业了。造车非常烧钱,蔚来4年烧掉220个亿,特斯拉更是一度号称每分钟都要花6500美金,拜腾84个亿烧完后由于没有后续资金的补充直接破产了。可见新势力造车对资金的渴求度非常高。所幸的是雷总对这个非常清楚,所以发布会及时通报了小米的财务状况,传递信息给所有人,“小米有钱”而且是“很有钱”。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对于造车,小米首期将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7亿元)。同时目前小米账户上还趴着1080亿的现金!这是雷军造车最大的底气来源,容错率极高。但是有钱和亏钱是两个概念,蔚来到现在净利润都是亏损的,小米能坚持亏多久?不得而论,但是1080个亿的现金,单玩汽车肯定是没问题的。
02
团队:
有钱还得有人。小米作为顶级的互联网企业,拥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同时小米拥有10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人才储备上非常有优势,智能汽车本身也讲究智能化、网联化与互联网企业融合能力强,人才协同性不存在什么问题。
03
布局:
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小米不会造车,也不了解汽车,做手机的人怎么会知道如何去做汽车呢?强如苹果,到今天也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去做汽车呢。实则不然,其实小米老早就打算做汽车了,这些年与汽车行业的合作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布会上雷军表示,2013年他两次拜访过马斯克,并成为了特斯拉车主,从那时起便开始关注电动汽车产业,并且一直看好。此后,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先后投资了蔚来和小鹏,而小米公司也曾入股地图厂商和车载系统厂商。可以看出,雷军和小米在汽车领域已布局良久。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小米在智能座舱方面的专利申请数为18项,专利公开的最早时间为2016年3月,主要涉及智能控制、信息传输以及AR(增强现实)等领域。而在具体业务方面,小米此前已公开的发力点是物联网大版图里的车联网车载服务系统。2019年6月,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同时,小米MIUI负责人也公开表示,小米正在考虑研发基于MIUI的车载服务系统。此外,2020年6月,小米则进一步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所以小米造车可不是没有准备的ALL IN,也不是头脑发热,看似跨界,其实是有备而来。
04
雷军
是的,你没看错。雷军就小米而言本身就是小米最大的优势。互联网企业很多大佬的IP都头顶光环,自带流量。腾讯的马化腾如此、京东的刘强东如此、甚至一度破产负债数亿的罗永浩,依旧可以靠着个人魅力直播带货翻身。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雷军作为互联网元老,创业明星,个人履历颇具传奇。在经历了创业道路的数次转折和人生的蜕变后,成为创业教父站在了行业的风口。小米一次次的抓住历史的机遇攻城拔寨,一往无前,成立不到10年就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这里面自然离不开雷军的贡献。
发布会上雷军强调造车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他将亲自带队,倾其所有。这对于很多人尤其资本方而言,相信雷军能够成功比相信小米造车更重要。
二、劣势(Weakness)
01
起步晚、布局深度不够
新能源汽车近些年发展迅速,行业虽新但赛道开始变得拥挤。小米入局在起步阶段就慢了一步,没有享受到政策前期的红利。在面对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头部互联网造车新势力面前有多少胜算还要打个问号。
同时造车并不像造手机那么简单,汽车的产业链远比手机要复杂的多,造车不仅要解决车辆生产等硬件问题,还要对产业链的整合协同做长期的铺垫,小米既没有整车的制造经验,也没有汽车行业的人才沉淀,仅仅靠着软件和生态的优势,在布局深度上还有所欠缺。
02
没有核心技术
小米在业内一直有“组装专家”的戏称,从手机板块就可以看出来,小米拥有行业内出色的成本控制和供应商整合能力,但是在技术领域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芯片依赖高通、屏幕是夏普的,传感器是三星的、MIUI系统也是基于安卓系统改的。手机行业且如此,何况汽车呢?智能汽车慢慢朝着软件定义的时代发展,从长远来看智能汽车的终极就是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在这个技术壁垒极高的领域,小米又该如何突破呢?
三、机会(Opportunity)
01
未雨绸缪
小米现在手机业务端面临的问题其实和苹果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小米财报显示,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实现收入1522亿元,同比增长24.6%。2020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38.4%。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根据Canalys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2020年全年出货同比下跌11%至3.3亿台;2020年全年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为12.94亿台,与2019年的13.87亿台相比,同比下降了6.7%。
看出什么问题没有?没错,在小米手机业务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屡创新高的同时国内的手机出货总量却在逐年下滑。当然这里面除了有疫情、华为制裁局部因素,但是手机总体的出货量在下滑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随着目前技术的更新迭代,手机内卷现象十分严重,说白了就是和联想做电脑一样,做的很大但是到后面越来越不挣钱,同时还有被同行超越的风险。
面对智能手机市场的日益饱和同质化竞争,重新选择业务承接的领域就迫在眉睫,智能汽车再合适不过了,网联化协同物联化。
02
行业机遇
据IHS Markit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汽车市场智能汽车的渗透率将提升到60%;届时,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高出前者15个百分点。另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文件要求,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在2025年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是什么概念呢?中汽协统计2020年国内新车销售量是2531万辆,20%就是500万辆左右,对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这块蛋糕大的足以让所有人心满意足。同时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各大主机厂对燃油车量的进一步减产,以后新能源汽车必将占据市场主流地位。一旦未来实现车辆驱动方式的完全替换,那么对于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和品牌来说将获得多大的市场红利,我是不敢想象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品牌估值那么高的原因,不是看你现在值多少钱,是看你未来值多少钱。
03
资本风口
如今放眼新能源汽车,过去一年,资本市场对其情绪高涨,美股新能源车企市值一路飙升,造富神话每天都在上演。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特斯拉去年美股市值涨幅近7倍,以一己之力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甩开几大传统汽车集团。雷军早期参与投资的蔚来在2020年股价涨幅最高达14倍,市值一度超过小米;同样在美股上市的小鹏和理想,市值与IPO时相比最高涨幅达300%;五菱汽车在港股过去一年涨幅更是超1000%,比亚迪港股同期涨幅也近400%。恒大汽车一辆车都没卖出去,市值都几千亿了,贾跃亭都能回国了。
可见新能源汽车不管是发展前景还是吸金能力都已经远远超过认知了,面对如此诱惑,崇尚“风口论”的雷军,没有理由不去赌一把。
四、威胁(Threat)
01
虎视眈眈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从产品端来看两级分化明显,特斯拉作为高端品牌的代表,可以说是一骑绝尘,2020年全年销量超过50万辆,几乎蚕食了国内75%以上的高端纯电汽车市场。目前地位无可撼动,同时特斯拉还将继续推出低价位产品,意图梭哈15-30万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在大众化产品方面,五菱宏光MINIev作为黑马逆势上扬,上市200天,销量破20万,随着五菱换代车型的即将上市,销量神话还将继续上演。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一高一低,从目前来看这两个市场都不太好竞争,那么中间市场呢?也就是8-15万的细分市场,实际上这个也是目前家用轿车的主流市场,虽然容量最大,但是竞争也是最激烈的。
实际上这个市场也是符合小米的品牌定位的,高性价比的产品对应的就是大众化的市场,类似“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汽车”、“人生的第一辆电动汽车”这样的口号能够很好的撬动这个细分市场,但是同样都是10万左右的车,目前市场的选择非常多,如何做到排他性,是需要考虑的。
02
潜在隐患
发布会上雷军只是强调了,小米汽车会由小米集团全资运营,但是汽车生产和销售以何种方式,雷军并没有公布。是没有想好,还是留个悬念,我们不得而知。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从造车上来看,要么和小鹏一样全部自己兜底自建工厂从头开始,要么和蔚来一样找第三方做代工。小米在整车生产没有任何经验,也不具备那样的能力和条件,三方代工是最好的方式,至少前期应该会如此。
国内有一大把的成熟主机厂或者是代加工厂可以合作,比如吉利、比亚迪和富士康。代工可以节约成本。利用别人现成的配套来做,但是品控和话语权一定会有所折扣,两者之间如何协调,小米汽车能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走,这要打个问号。
最后:
造车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业更像是一场修行,小米造车背负了太多人的希望和愿景,甚至很多用户把小米当成了日后唯一能够抗衡特斯拉的所在,可见压力。
热泪盈眶的雷军压上了自己所有的筹码,再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尽管前途未卜,风险未知,但是我们仍然希望小米造车能够成功,携手更多的中国品牌代表中国制造站上世界的舞台。就像小米的那句slogan:“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