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英国人绘出清末民初的中国,看完太令人震撼了!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转自公众号:美术志

微信ID:mszmss

100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
繁华或落后?
其实,旧中国还有一种模样
被一位英国画家
用日式画法一一勾勒了出来
 Elizabeth Keith 
英国画家Elizabeth Keith
她用木版画记录下清朝至民国初期的中国
让我们看到原汁原味的昔日中国风貌
Elizabeth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己的表哥是当时苏格兰很有名的人类学家,自己的姐姐一直和文字打交道。
在这样的环境下,Elizabeth自然被熏陶得不同于普通女性,她想要追求自己喜欢的艺术,想要追求当时对于很多女性来说都不容易的“自由。
为此,Elizabeth不顾他人的看法决定只身一人远渡重洋,在1915年的时候借着看望姐姐的名义踏上了日本东京的土地。
满眼望去都是和自己长相完全不一样的黄皮肤黑头发,一瞬间,她就爱上了亚洲,这一待,就是9年。
她和姐姐一起生活的9年,开始潜心学习版画这项技艺,从此也对日本乃至东方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第一次深切地了解东方文化。
除了日本,她还去了韩国、菲律宾和新加坡,如今的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出现了Elizabeth的身影。
韩国
新加坡
菲律宾
而作为东亚最大的国家,Elizabeth自然不能错过中国,北京、上海、苏州、杭州、香港等地都留下了她的痕迹。
在老北京大街上吃糖葫芦
在上海豫园看鲤鱼空游
在苏州听桥下流水
在北京城外,看着送货的,拉人的
卖东西的,为生计而奔波的人
在香港湾的高处上感受东方时尚
这些世俗百态
她都做了如实的描绘
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灵隐古刹门
苏州钟楼
上海的东方韵味
苏州双塔
但她画的最多的还是京城
那时故宫还叫紫禁城
城门外,成排的大雁划过天空
城脚下,小童玩得不亦乐乎
雪中的京城
一位穿着单薄的妇人打着油纸伞
提着菜篮走在街上
城内是皇宫贵族
城外是贫民百姓
有老妪拄着拐慢悠悠的散步
有小贩在树荫下乘凉.....
营业到晚上的商铺
相邻商铺中的活计便坐下来聊聊天

不夸张、不溢美
真实细腻地记录下
真实生活的千姿百态
她笔下的人物也很惊艳
或摩登,或守旧
或质朴,或儒雅
看她的作品你会沉浸于
她的画面之中
而那些精致的建筑
与穿着朴素的行人都构成了
她作品的重要元素
Elisabeth把她看见的中国,
刻画成充满东方韵味的“照片”
而这些作品不再仅仅只是画作
从中你可以还原出当时中国的真实面貌
从她的画里,我们也
可以看到很强烈的民族元素
或许在这个西方人的眼里
东方所有的一切,都令她感到惊讶,着迷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
她的画里,几乎找不到属于西方的痕迹
但这些画似乎就是她的眼睛,透过他们
我们不仅可以看见那个年代的烟火
聆听那个年代的喧闹,更重要的是
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到她当时的惊叹与心跳
她遇到过淳朴的百姓
也为王公贵族画过画像
日记中,她曾提到:
“东方之旅我路过了很多国家,
最让我惊叹的是中国,
中国很大,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景色,
但人却都非常热情好客,
不会让人感到压抑。”
随着作品越画越多
她对中国的喜爱变得更深了
她彻底爱上了这片土地
回到英国后,她将自己的画整理在一起
将一路的见闻编撰成书
取名为《东方之窗》
至此,Elizabeth与
亚洲大陆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日军侵略中国并将
数万名中国女性变成慰安妇
Elizabeth十分痛心
她便拿着画作去办展
将所筹到的钱捐给中国
Elizabeth不是什么大人物
她是真心实意的热爱中国、热爱东方
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她也应该
不仅仅只是收获了她的画作
应该还收获了许多无形的东西
她也只是在那个时代里
用心生活的一位平凡人
她的作品或许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却给我们记录下了
一种真实的民国
给我带来了一抹古老中国的浓浓乡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