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写下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仅仅四句,就抒发无尽的愁苦

前言 由古至今,我们人类对情感的需求都是非常强烈的,而情感有时也会让我们感到孤独。为啥这么说?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作客他乡。特别在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不像现在那么发达,极为不便利,让很多流浪在外、作客他乡的人们都倍感孤独。 其中,古代颇有文采的诗人们也是羁旅他乡的一个群体,他们面对着这种孤寂,创作出一首首千古诗篇来表达他们心中的羁旅情思。比如,李白最为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于表达羁旅情思这种情感的诗句,描写得感人肺腑的就是出现在晚唐时期的《滞雨》,它是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绝句,是他作客长安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主要描写描写了在秋雨绵绵的一天夜晚,李商隐坐在床边,看着这缓缓落下的雨滴,因孤独而不能寐,李商隐心中突然升起的思乡之情。全诗虽然篇幅极为短小,只有短短四句,但读来却令人动容。 《滞雨》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我们来看看第一句“滞雨长安夜”,李商隐在诗词的开篇就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意思是在说,这场雨在长安的深夜中下了很久很久久。“滞雨”一词,不仅点题,还起到了一种渲染和烘托诗人孤独处境的作用。我们常说“独在异乡为异客”,这种孤独的处境,加上一场难以停歇的深夜秋雨,无论是谁,都很容易产生对家乡家人的思念。

所以,李商隐紧接着就在下一句中说到“残灯独客愁”。意思就是,独自面对着残灯的李商隐,产生了一种身为异乡旅客的浓浓乡愁。“残灯独客”可以说是对李商隐的场景描写,看着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在一盏灯油即将燃尽的孤灯之下,坐着一个孤独的异乡客子,脸上满满都是思乡的愁容,令无数读者读来都倍感孤寂。由此可见,这个孤寂的场景配合上“滞雨”的秋夜,共同营造出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意境,让读者感同身受。 紧接下来的一句“故乡云水地”,从字面上看,其实是在说诗人的故乡,它在云水弥漫之地。虽然这句诗看上去像是李商隐对故乡的回忆,但其实它是虚写,并不是他故乡实际的模样。因为“云水地”,本身看上去就很模糊朦胧,它不仅可以指代故乡在多云多水弥漫的地区;可以在说诗人自己与故乡之间,有着云重水复的遥远阻隔,难以回到他日夜思念的家乡;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描述的是李商隐自己行云流水般难以捉摸的乡愁思绪。

最后一句“归梦不宜秋”,李商隐用一个“归”字,直接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浓浓思念。只是这种思念给他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难以排解的乡愁。简单来说,诗人最怕他的归乡之梦出现,因为秋夜本身就是伤感之时,如果还要泛起归乡情思,更是极为枯寂。纵观古代那么多诗歌,有很多羁旅之作都描写了归乡之梦,诗人们不得回乡,便把他们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回到故乡的梦境中,以此舒缓自己心中的悲凉。 李商隐在这里所说的“不宜秋”,其实并不是专门指秋天,而是这种带有浓厚乡愁的回乡之梦,不仅仅是秋天,在春天、夏天、冬天无论哪个时节而言都是不宜的。李商隐恰恰是运用了正话反说手法,有种不言神伤之妙。 我们往深处去看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意思应该说的是“最宜”,即归乡之梦就应该在这样秋雨绵绵的深夜做。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本身就是最容易让人感到孤独,让人产生乡愁的季节,此时不做归乡之门,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姚培谦曾经在《李义山诗集笺注》中评价李商隐这首诗:“大抵说愁雨,皆在不寐时,此偏愁到梦里去”。就是在夸赞李商隐能够通过窗外景色环境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心中无限的乡愁情思,并且这种无限的乡愁就算是在梦中也和窗外的秋雨一样绵绵不绝。 最后纵观一下李商隐的整首诗,其实就是在讲他作客他乡时的孤独悲寂的情思。作客他乡可以说是我们人生最孤独的一个经历,无论对于出外念书的学生,还是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滞雨》中所蕴含的情感都能激发出他们的共鸣,乡愁乡思本来就能够打动无数人,何况加上作者借诗句所表现的孤独寂寥之感呢。 相信大家都有过孤独的时刻,那么你们有在孤独一人时,想到自己想回又回不去的故乡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