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企业过度依赖管理,可能会招致失败

 高维君说:
宋志平被誉为“中国稻盛和夫”,曾带领两家“草根央企”做到世界500强。不过,他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经营者,还是一名高产的作者,至今写了17本关于企业经营的书,全是他40年来一线经验的总结和思考。
3月31日,由高维学堂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联合举办的宋志平新书《经营制胜》线下私享会在深圳举行。宋志平老师在现场分享了很多精彩的观点和思考。他说:“不是管理不重要,而是经营更重要。经营是做正确的事,要眼光向外,目标是提高效益;管理是正确地做事,眼光向内,目的是提高效率。”宋老师的精彩演讲赢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小编友情提醒,文末有福利哟。

来源 | 宋志平在高维学堂深圳教学区演讲

嘉宾 | 宋志平

编辑 | 高维君

非常高兴在深圳和高维学堂的各位学员做一次交流。我今天想给大家讲三段话,主要围绕我的新书《经营制胜》展开。
图为《经营制胜》作者宋志平。
1
如何把两家草根企业做成世界500强
第一段话,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
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工作,就是今天的北新建材。在那里,我从技术员开始,一路做到厂长、总经理、董事长,做了23年,几乎所有的岗位都做过。
1993年,我做了厂长。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好差事,做厂长让我很为难。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北新建材和很多国企一样,经营非常困难,工资都发不出来,几千号嗷嗷待哺的员工揭不开锅。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员工没有积极性,还很冷漠。因为在当时的体制下,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久而久之大家就没有热情了。每天都有好几百人迟到早退。
上任后我问员工,怎么才能激发你们的热情。他们说,我们好多年没分过房子,也没涨过工资,怎么热情起来呢。
我说这个问题好办。不过,盖房子、涨工资的钱在哪儿呢?都在你们手里,你们好好干,咱们多赚点钱,就多盖房子,多涨工资。那时,工厂挂起了两个大气球,一个飘带上写着“工资年年涨”,另一个飘带上写着“房子年年盖”。没想到,还真的激发了大家的热情。
当时,我们企业里有一个热烟炉,经常熄火。员工们很迷信,说新厂长来了,让新厂长点火,大概就不灭了。于是,他们把我从办公室拉过去点火。我将火把扔到炉子里,下来后跟工人们说,“我其实最想点燃的是,你们心中的火。你们心中的火燃烧起来了,炉子里的火就不会灭;你们心中的火灭掉了,炉子里的火一定也会灭。”
结果,我当厂长的第一年,这炉子里的火就没灭过。工人们都说:“宋厂长好神,他点的火就不会灭。”我说,实际上是因为你们有了积极性,有了责任感,所以它不灭了。
我30多岁当厂长,是这个工厂的第八任厂长。前面的厂长在学历、资历上都比我高,而我把企业做起来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懂得人心并知道怎么激发人心,后来我把它称为“机制”。
其实,做企业不需要神仙,只要有机制就行了。没有机制,神仙也做不好企业。
在北新建材,当我做得风头正劲时,上级突然让我去做中国建材的一把手。中国建材是北新建材的上级单位。当时中国建材已经弹尽粮绝,主要问题是负债多。
在发表就职演讲的当天,我还在主席台上,办公室的人跑上来递给我一张纸条,那是法院冻结所有财产的通知书。这个情节真的很有戏剧性,电视剧编剧估计都编不出来。
图为《经营制胜》作者宋志平。
在那样一个处境下,企业要怎么救?我先是召集了很多行业专家,开了一个研讨会。专家说,如果在建材行业想做到第一,必须做水泥。因为当时水泥在建材行业的GDP占到了70%。
中国建材以前是做石膏板的,没做过水泥,也不会做水泥。但是,要想发展,就得做水泥。怎么办呢?
我记得学MBA时老师讲过,做企业要先定目标,目标定了后缺什么找什么,而不是有什么做什么。我决定要做水泥,缺水泥厂就找水泥厂,缺钱就找钱,缺人才就找人才。
首先就是找钱。我们先到香港上市,拿了一笔钱回来,20多亿港币,尽管不多,但拿到钱后就不一样了,银行也不再围追堵截在后面要债了,还变成了支持我们的人。
这个钱还不够,怎么办?我想到做水泥的民营企业,它们有钱;于是,我们搞混合所有制,把民营企业的钱也用起来。最后把1000多家水泥企业混改了,发展成了今天的全球水泥大王。
我带领大家把中国建材做起来了,感觉终于松了一口气。国资委突然又把我叫过去,让我做国药。国资委觉得我善于重组,让我到国药去重组,把医药平台建起来。
国药当时也是一家小小的企业。于是,我就把中国建材这套方法移植到国药。中国建材重组的是水泥,医药的重组则是从医药分销入手。
当时,美国医药分销的只有3家大公司,而中国有2万多家,都是小公司。那个时候,国家总理每年都在人大会上讲,要建立全国医药分销网。但是没人建,因为这需要很多钱。于是,我担任国药集团的一把手后,说我们来建。
2009年,国药控股在香港上市。拿到钱后就开始和民营企业重组,重组了全国600多家医药分销企业,覆盖了全国290个地级市,形成了今天的国药的医药分销网络。
2013年,中国建材、国药集团的收入都做到2500亿元以上,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现在,国药集团的年收入能做到5000多亿元。
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我在企业做了40年,直到2019年年底,年龄原因退休。
我做的企业虽然是央企,但不是资源垄断性行业,而是处在充分竞争领域,而且是困难重重的草根央企,到今天,这两家企业都是非常绩优的公司。
2
做有效的经营者
第二段话讲讲今天的主题,为什么要“做有效的经营者”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经历过管理热潮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管理热潮,六七十年代是日本的管理热潮,八九十年代则是我们国家的管理热潮。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但我们几乎不知道怎么管理,所以都是学习西方国家和日本企业的管理。我那时也经常出国学习,一年去日本学习两次。后来我国引入了“管理十八法”,有TQC、PDCA循环、零库存等,都是从日本、美国和欧洲国家引进的方法。
但是,今天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绝大数企业的管理已经到了一定水平。如今,企业最主要的问题是不确定性,如市场的不确定性、技术的不确定性、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等。
如果今天的企业领导还像原来那样,只盯着管理,就有可能失败。1997年,美国哈佛商学院克里斯坦森教授在书中这样写道,“良好的管理可能导致部分企业衰败。”企业如果过分依赖管理,可能会失败。因为你将会和变化、创新失之交臂。
今天倒闭的企业,不是跑冒滴漏、脏乱差的企业,大都是管理井井有条的企业。为什么呢?因为在产品、方向、战略上失误了,所以倒闭了。
图为高维学堂联合创始人刘军。
当然,不是管理不重要,而是经营更重要。
我前几年见到德国前业主委员会的主席,相当于中国企业家协会的会长,他80多岁了。我问他,“根据你这么多年的经验,做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他说,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作为领导,你要做正确的事,做出正确的选择;作为部下,你要正确地做事,执行力要好。
我认为,经营是做正确的事,是要眼睛向外,它的目标是提高效益;管理是正确地做事,眼睛向内,目的是提高效率。把管理和经营加在一起,才是企业工作的全部。
那么,有效的经营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归纳了五条,今天简单说一说。
第一,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为你是经营者,你面对的巨大问题是在不确定性做出正确的选择,别人替代不了你。
企业家最难的就是决策。大家集思广益,说完了,最后你得去按那个确定键,到底做还是不做。企业家做决策,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是有压力的。而且当你做了决策后,如果发现信息不对称,或者环境发生了变化,你还得改变自己的决策,哪怕是你昨天签了字的。
有人问我,企业家怎么去做选择,我总结了一些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四问、四不做、四要”。这些方法在我的新书《经营制胜》里都有。
第二,有效的创新。
经营者必须是个创新者。这是经营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创新,风险很大。大家经常说,不创新等死,创新是找死,可能死得更快一点。但是,不能说有风险就不干,但又不能甘冒风险,要把风险降至最低。
创新要有效益,因为企业赚不到钱就做不下去。如果技术创新没有好的管理,导致成本比较高,那也是没法弄的。所以企业的创新是有约束条件的,就是效益。没有效益,再好的技术都不能做。
我们不是做风险投资的,搞风投的话,10个项目里有3个赚钱就行了,就能覆盖其他所有的损失。
但是,做企业不能这么想,也不能像风投那么干。那么,多大的概率才能做创新呢?我认为,70%的成功率就可以,也就是说10个项目里,有7个成功3个失败,企业才能干。
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说,创新就是有目的地寻求机遇的过程,有目的的创新可以使风险降低90%。我不知道他怎么算的,但我相信他的结论。
熊彼特曾提出,资本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创新,资本是创新的杠杆。为什么美国人拥有那么多的创新?就是因为美国的资本市场很发达。
当然,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开始发达起来了,虽然跟美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大家想想,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资本市场交易所到现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美国最早从梧桐树协议算起也有20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资本市场只有30年的时间,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真的是不简单了。
当然,光有资本也不行,还要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互联网本身是个技术,对绝大部分企业来讲也是一个工具。今天的企业,要么“+互联网”,要么“互联网+”,否则就会变成一个传统的制造型企业。
这中间有什么差别?
传统的制造型企业,是线性增长的。而互联网企业,是指数级增长的。过去,大家都看不上拼多多,然而没有几年的时间,它就做大了。为什么?因为它是指数级增长的。
这些指数级增长的企业,大家一开始都不在意它,没人把它当回事,但它很快颠覆了你的认识。
所以,我们一定要坐上这班车,要么“互联网+”,要么“+互联网”,不然我们就要被淘汰了。
第三,创造价值。
对今天的企业家来讲,很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得获利,或者企业必须得发现价值,并创造价值和绩效,这对企业来讲至关重要。
大家可能会说,这个我懂,做企业就是赚钱。但是,你看有多少企业赚不到钱呢?所以,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和绩效其实就是企业家的硬仗。衡量这个企业家是不是优秀,最后还是回到了价值和绩效。这是有效经营者的一个核心能力。
图为《经营制胜》作者宋志平。
第四,要整合资源。
有效的经营者不能光会创造资源,还要学会整合资源。当今这个世界,大企业多数都是靠整合资源做起来的,而不是靠自己滚雪球做起来的。
我们一方面要自己创造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会整合资源。这是经营者必须要想的事情。
中国建材从开始小小的20亿,前年做到了4000亿,就是一路整合发展起来的,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水泥企业。
第五,共享机制。
机制很重要。我前面讲过,做企业,有机制不需要神仙,没有机制神仙也做不好企业。
我们的国企、民企都存在着机制的问题。
我前年去看任正非先生,向他学习机制。我认为华为的成功就两点:一是企业家精神,尤其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所产生的影响力;二是它有一个机制,就是财散人聚的机制。华为开始也挺困难,后来由于这个机制,发展得很好。
因此,作为经营者,你要知道怎么去激发大家。过去做企业,完全是靠管理,怎么提高效率,怎么人盯人。今天光靠这个不行,要靠一些激励的方法,让大家共富。
3
不学习成不了优秀的企业家
第三段话,做企业不是无师自通,企业家要学习,不学习成不了优秀的企业家。
我认为,企业家既要工作还要学习,而且两者必须结合起来。
我这么多年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做销售员时,就到德国、瑞典去学习。当副厂长、厂长期间,我先学了日本产业教育,然后又去读了MBA。
我刚刚做厂长时,工作太忙了,我给老师打电话,说我不学了。老师说你怎么把忙和学习对立起来了,越忙越应该学习。我一听老师说得对,就坚持了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不光做企业,还教书、写书。我给清华、北大的学生上课,从1994年上到现在,上了27年的课。
前年,清华经管学院还给我发了一个卓越贡献奖,白重恩院长说,“宋总给我们上了25年的课,现在真正有25年教龄的老师都不多,我们要给他一个奖。”
再说到写书。2010年,我的一个老领导说,我们企业家不能一天到晚只读外国人的书,也得动手写写,不然后面的企业家只能读外国人的,或者从零开始。
我想,的确应该写写。于是,我2010年出了一本书叫《包容的力量》,到现在大概是第17本书了,包括去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企业迷思》和今天的《经营制胜》
这些书的好处是内容真实,都是结合我的工作而写的;缺点是受我自己的局限性,过去做中国建材、国药集团,我的经历基本上是个人的视野。
不做企业领导这一年多,我也跟大量的企业家接触,过去主要是大企业,目前接触的主要是上市公司和创新创业企业家。
我有两个很大的体会:第一,社会上企业家学习的热情极其高,超出我的想象;第二,我发现民间企业培训机构办得很好,这也超乎我想象。
4
深圳的创新创业精神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谈我最近的一些感受。
今年春节,我在深圳过的。虽然我以前也经常来深圳出差,但是这次和以前不一样。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深圳,尤其是深圳的民间创新特别厉害。
为什么深圳的创新创业这么厉害?深圳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我的理解是,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是因为它像硅谷那样富产民间的创新精神。
我大学毕业时读过一本书叫《企业英雄》,讲的是美国西部为什么出现很多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是怎么养成的。
根据这本书的观点,美国西部当年都是牛仔,他们都是骑马挎枪打天下的。不过,美国西部出了这么多企业家,原因不是这些牛仔,而是跟着牛仔去的那些女孩,她们很独立,很有冒险精神。
后来,这些女孩变成母亲,她们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时,也不是循规蹈矩的,而是教育孩子要独立,要有冒险精神。这个特别有意思,我读完以后印象相当深刻。
图为《经营制胜》作者宋志平。
深圳也是这样。当年深圳来了不少人,最后走了一些,也留下了一些。留下的这些都是能吃苦的。现在他们的二代又来了,成了二代创业。
这跟北方城市不一样。北方有的年轻人,第一愿望还是在行政机关里搞个小职务,哪怕官不大,但是觉得日子安稳,家里也高兴。但在南方,家里都是希望孩子创业自己做生意。
这是本质的不同。久而久之慢慢分化。这个归根到底是价值观的问题。费尔普斯先生在《大繁荣》一书里这样写道,“创新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价值观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
我觉得,这也挺有意思的。我前年去以色列,这是一个谜一样的国家,水资源不丰富,到处都很干燥。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创新却做得特别好。在以色列,大学老师在学校讲课,一般都是同时开着四五家公司;同学在课堂上听课,也开着两三家公司。
他们不光是创新技术,还创办公司,然后把公司当产品卖掉。因为那么小的地方,没法做大企业,所以就把初创公司卖了。现在美国、中国很多企业都去买他们的公司。
深圳人有句话也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深圳的土特产是企业家精神,我觉得说在了点上。
互动赠书
你觉得:做企业,是经营重要,还是管理更重要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点赞数最多的5位同学将会获得一本宋志平老师的新书《经营制胜》。当然,也可以直接点击图片购买。


(0)

相关推荐

  • 宋志平:优秀的经营者,必须完成这5项任务

    华章妹说 2021年4月23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与新华网共同举办的阅天下读未来联名款图书文创产品首发仪式直播圆满结束. 会上,<经营制胜>作者.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 ...

  • 有效的经营者,5个基本能力

    组织管理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为什么管理越好,更容易倒闭? 如何成为有效的经营者? 一.企业家越忙越要认真学习 我1979年大学毕业后就到北新建材,在这里工作了23年,从技术员.销售员.副厂长 ...

  • 干出两家世界500强,宋志平的5个经营策略

    华章妹说 2021年5月22日,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正和岛.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联合主办的"2021年企业经营与企业家精神论坛暨<经营制胜><数字创新>新书悦享会& ...

  • 宋志平:模仿创新时代进入尾声

    深圳特区报讯 昨天下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受邀在深圳发表主旨演讲,以中国建材十多年的转型之路剖析企业创新实践和转型可参考的路径.这是深圳市明德创新企业成长研究院(卓越汇学习社区)为社区企业家们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十八

    企业品格包括:保护环境.热心公益.关心员工.世界公民.良心.良知是做企业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得击穿. 企业家个人品格与其领导的企业品格相关联. 企业家要不断学习提高,不断接受教育:要心里装着大家,想想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十五

    企业对外投资是一个平衡,在整个"走出去"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做,又要减少盲目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站在道德高地上做企业,稳扎稳打.精耕细作.步步为营. 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有越来越多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九

    领导工作不同于管理,对一把手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既希望他能够了解公司的历史.传承公司的文化,又希望他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 要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管理就是教育,企业管理者更是一个布道者.说教者,甚至是一个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八

    ★要做有心人,经营者都是有心人. ★任何一个经历都是很难得的经历,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做,认认真真地总结,不要荒废了它. ★有时看一场话剧,听一首歌,朗诵一段诗,好像和管理没什么关系,其实这些都是相通的.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七

    公司治理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带来的信托问题,焦点在分权与制衡.激励与控制上,后来又把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引进来.这里面埋藏着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趋势.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能够跻身世界500强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五

    经营企业主要的目标是盈利.企业不仅要向管理要效益,更要到市场中去寻找机会,要学会开辟.经营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市场. 中国建材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管理思想飞跃,就是从做工厂到做市场.企业是一个大系统,企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四

    ★从管理到经营,并不是说管理不重要.管理还是基础,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跻身世界一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眼睛向外做好经营,更要眼睛向内做好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管理并不复杂,也不高深,就是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三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经营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眼睛向内,经营是眼睛向外. ★中国建材旗下企业的一把手,无论哪个单位,都要从管理到经营,进行思维转换.企业的一把手应该是个经营者,要将管理下移,眼睛向外,看 ...

  • 宋志平|「问道管理」之一

    ★守望央企40年,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双双进入世界500强,被誉为"双料董事长": ★大规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性提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