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鼻祖——金匮肾气丸的最全使用指南来了!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本人有一个初步设想,欲挑选临床的常用50首经方来讲解,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
中医的学习并不难,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坚决反对神话中医!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经方学苑>姊妹号<杏林明医>正式开通,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
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因为临床上这张方误用的非常多。名气很大,是补肾阳的一张著名方剂,但是由于肾虚概念模糊,现在这张方被误用的频率还是非常高的。我在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年轻人精神萎靡、没有力、早泄阳痿,就说自己肾虚,吃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他们怎么来辨别使用的?就是根据怕热怕冷,如果口干舌燥就吃六味地黄丸,如果怕冷、手脚冷等就吃金匮肾气丸。但是这个人长得怎样?长得炯炯有神,头发根根竖起,脸上油光锃亮,脉弦滑有力,如果做腹诊,腹主动脉往往非常有力。
这种体质怎么能吃六味地黄丸,尤其是金匮肾气丸!但是很多人认为这是肾虚,而且现在肾阳虚肾阴虚的概念铺天盖地。这种问题其实早就有了,也不是现在的人才会出现。我在八十年代曾经读过徐灵胎的一本书叫《医贯砭》,是他对赵献可的《医贯》批判性的创作。《医贯》是讲命门学说的,特别强调命门火衰,用的是八味丸,就是金匮肾气丸;阴虚,肾水不足用六味地黄丸。徐灵胎在《医贯砭》中说:“细读此书,何必潇潇然著成书卷。”他说只要两句话就可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阴虚用六味,阳虚用八味足矣。读者也不必要把这本书读完,只要记两张方就行了,用调侃的语言说:“千圣之妙诀已传,济世之良法已尽,所以天下庸医,一见此书,无不狂喜,以为天下有如此做名医之捷径,恨读之犹晚也。”原来读中医这么方便,只要记住阴虚用六味,阳虚用八味就可以了。
徐灵胎说:“杀人之法,从此遍天下矣。”就是说,这种观念带来的问题就是导致我们千古相传的良方妙法都无需传承,这样医学就没有了规矩,医生就是杀人的人。所以当时他专门对赵献可的文章逐字逐句进行了批判。看了《医贯砭》这本书,我震动很大,因为我原来也是这个思路,六味地黄丸肾阴虚,八味丸肾阳虚,那时候我也这么用。徐灵胎说,八味丸,就是金匮肾气丸,其实是一张通肾气利小便的方子,不是泛泛的温阳补肾。每张方都应该有功效主治,不是泛泛的按照阴虚阳虚简单的去概括病情。这就是我们在用方选药的时候一定要对方证和药证有所理解。下面我就和大家说说金匮肾气丸的方证和临床应用。
曾治富商汤名扬,自谓体旺,酒色无度,行年四十,饮食渐减,形神旭贏,或教以每早进牛乳酒,初食似可,久之朝食至暮,酒乳结成羊屎形,一一吐去,其大小便日夜不过数滴,全无渣滓下行,卧床不起,告急请诊。按之两尺脉微如丝,右关弦紧,乍有乍无,两寸与左关洪大面散。余曰:足下之恙,乃本实,先天之阴虚宜补水,先天之阳虚宜补火,水火既济,庶可得生。
乃用熟地一两,山茱萸、山药 各四钱,茯苓、泽泻、丹皮、肉桂、附子各三钱,煎服一剂,明早令进牛乳酒,至暮则下行,而不上吐矣,连服十剂,饮食渐进。遂从前方药料为丸,日服二次,嘱戒酒色,半载而康。
——反胃《齐氏医案》
解说:这个案例就是一个酒色无度,刚到四十岁,就导致了“饮食渐减,形神旭贏”,又误用滥用补药“每早进牛乳酒”,出现了朝食至暮、大小便不行、脉微如丝等情况……这种情况像不像现在过度手淫的、过度纵欲的年轻人,又喜欢乱吃补药,各种“肾宝”胡吃一通,越吃越虚,越虚越吃……这个患者终被肾气丸治好。
[组成]干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附子炮各一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6g), 加至25丸(10g),酒送下,每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若肾病日久伤阳,或他脏阳虚累及于肾,或高年肾亏,房劳过度等均可导致肾阳不足。肾位腰部,脉贯脊胫,肾阳虚衰,经脉失养,则腰脊膝胫酸痛乏力;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则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虚不能化气利水,水停于内,则小便不利,少腹拘急不舒,甚则发为水肿、脚气;若肾阳虚馁,膀胱失于约束,则小便反多,入夜阳消阴长,故夜尿尤频;若肾阳不足,水液失于蒸化,津不上承,则口渴不已,液聚成痰,则发为痰饮,舌质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皆为肾阳虚弱之象。
由此可见,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为本证的基本病机表现,临床可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人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本方是为肾阳不足之证而设,故以补肾助阳为法,“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铺以利水渗湿。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为温阳诸药之首;桂枝辛甘而混,乃温通阳气耍药,二药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然肾为水火之脏,内舍真阴真阳,阳气无阴则不化,“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类经》卷14),故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方中补阳之品药少量轻而滋阴之品药多量重,可见其立方之旨,并非峻补元阳,乃在于微微生火,鼓舞肾忾,即取“少火生气”之义。正如柯琴所云:“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求自《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27)。再以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丹皮苦辛而寒,擅入血分,伍桂枝则并调血分之滞。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证自除。由于本方功用主要在于温补肾气,且作丸内服,故名之“肾气丸”。
[类方比较]本方与六味地黄丸中均有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六药,均为补肾的常用方。其中六味地黄丸之地黄乃熟地黄,为滋补肾阴的代表方,适宜于肾阴不足之证;本方之地黄为干地黄(即生地黄),又配伍了桂枝、附子二味温阳补火之品,故成阴中求阳,少火生气之剂,适宜于肾中阳气不足之证,亦可用治肾阴阳两虚之证。
《金匮要略》中就肾气丸所治的疾病专门谈到这几种:
1、消渴,尤其是男子消渴,多饮多尿,相当于现在所讲的糖尿病,尿崩证也属于消渴。消渴的提出,提示我们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也可以使用金匮肾气丸,同时也提示适用金匮肾气丸的人可能会有口渴。
2、可能用在短气,'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短气可以看作肺系疾病,也包括一些心血管疾病,病人咳喘,动则气喘,就是胸闷气短的表现,现在可以用来治疗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包括一些心脏病。
3、可以用来治疗转胞,就是尿潴留、排便不畅。
4、还有就是脚气。脚气这个病不是我们所讲的香港脚、脚癣,是维生素B1缺乏症,在隋唐时多见,当时可能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一是可以导致下肢无力发麻,由于B1缺乏,导致下肢神经炎症,出现无力同时还可以出现浮肿,甚至影响到心脏,所以常见到下肢浮肿到全身,甚至心包、胸腔、腹腔里都有积液。
虽然在或然证中,张仲景只是提到了消渴、短气、转胞及脚气等,临床上看肾气丸主治的病种还是非常多的,主治疾病谱还是非常广的。
肾气丸的主治疾病谱
哪些疾病用金匮肾气丸比较多呢?我们举一些例子,虽然每张经方的主治疾病谱还不是很清晰,资料还不够,尤其是古方与今病之间的联系,还需要大家在临床上摸索,下面就还不全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肾气丸主治的第一个疾病,肾虚,这个肾虚可以用'肾虚综合症'作为金匮肾气丸主治的第一个疾病,因为目前诊断标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所以只能打引号。'肾虚综合症'从临床表现来看,出现虚劳病的一些特点,脸色发黑,浮肿,反应迟钝,发育停止,生殖功能下降等。现在内分泌科不少的疾病可以归到'肾虚综合症'的,如部分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尿崩症,醛固酮增多症等,可以看作'肾虚症综合症',当然只是一部分,要符合肾气丸人的特点的才能用。
另外生殖泌尿系统一些疾病也可以用到肾气丸,如中老年人的阳痿早泄,男人出现的失精,女人出现的流产不孕、闭经等。这时候,年轻人并不一定要脸黑或脸红,不是非常明显,但也能用到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对老年男性的前列腺疾病有比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前列腺肥大、慢性前列腺炎,特征就是尿频、尿不尽、尿无力、尿等待,甚至尿潴留等。老年人比较多,脸要红、黑,小肚子要松软或者拘急,食欲旺盛,这个用起来比较好。除了原方使用,也可以合用其他的一些方,比如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是一个活血化瘀方,五分之三的药在金匮肾气丸中。金匮肾气丸再加上桃仁、赤芍,就是两者的合方,对于有便秘、痔疮的,腰痛非常严重的,舌头紫暗的,肌肤甲错的,合用桂枝茯苓丸比较合适。还有一种在金匮肾气丸基础上加知母、黄柏,适合于尿痛、小便灼热,用起来比较好。另外,肾气丸可以治疗尿潴留,适用于非阻塞性的,如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疾病以及药物、手术、麻醉等引起的尿潴留,如果是肿瘤、结石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阻塞性的尿潴留用起来就没有效果。
第四类疾病就腹水类疾病,腹水的原因非常多,肝性、肾性腹水,心脏病引起的,还有营养不良、肿瘤引起的腹水。临床上来看,肝病、肾病、营养不良引起的腹水效果比较好,可以用原方,也可以合上真武汤,或者加牛膝、车前子即济生肾气丸,这个方治疗腹水是不错的。
第五个疾病就是糖尿病,适合于肾气丸的糖尿病一般来说晚期糖尿病比较多,都是数十年的糖尿病患者,往往血糖控制不是很好,人显得干枯憔悴、脸色发暗,中老年人比较多,多数伴夜尿频多,口渴等。在用肾气丸治疗糖尿病时,大多数都损害了肾功能,以及出现糖尿病足,或者累及心脏、视网膜等,这时加牛膝、车前子,用济生肾气丸更好。
第六种就是老年性眼病,像老年人的青光眼、白内障、老年黄斑,视数变性,包括糖尿病性眼病,但是这些病都是非常难治的。在日本金匮肾气丸被称作八味丸,在老年白内障、青光眼中使用的机率比较高。
还有可以用来治疗虚喘。虚喘是中医的说法,就是心功能不全、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可以使用金匮肾气丸,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生脉散,即加人参、麦冬、五味子配合。
还有值得我们重视的就是皮肤病,可以用来治疗老年人的皮肤瘙痒、干燥。老年人的皮肤由于血黏度高,局部的营养不好,或者血糖增高后出现的皮肤发黑、发红、干燥,局部可以出现苔藓化,甚至出现溃疡,而且溃疡不易愈合,颜色发暗发黑,肉是僵的。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金匮肾气丸,可以降低血糖、血液粘稠度,同时给皮肤营养,促使溃疡愈合。
国内国外,对肾气丸还有不少个案的报道,比如对头痛、咽痛、心动应衣、腰胯弛痛、席汉综合征席汉综合征等都有用,应用的面非常宽。
1.头痛 头痛是多种原因所引起,此处所指头痛为慢性头后困痛,常伴有健忘、眼花等症,脉象虚弱。治疗时,用本方以补肾之阴阳。头后虽属太阳经之部位,但太阳与少阴相表里,今见脉虚、症困痛,知为肾精不足。由于阴阳互根,故用肾气丸而不用六味地黄丸,以取其“真阴需布主之于阳”之意。
2.咽痛 咽痛多属火热之邪为患,但也有虚寒为患的。如症见咽部疼痛、局部色白溃烂、经久不愈者,为虚寒证,可用本方加桔梗治之。因少阴之脉上系舌本,再取桔梗载药上行之功,使药达病所,其症可愈。
3.心动应衣 心动应衣 ,是现代医学的心悸,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祖国医学认为,是肾阴不能上济于心,心阳偏亢的一种表现。症见心跳动,其跳动于衣外可望见。治疗时,用本方滋补肾之阴阳,使肾阴上济,阳亢自平。
4.腰胯弛痛 腰胯弛痛,是指髂后上棘至臀部牵扯性疼痛。祖国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外府,故其部位仍属肾之范围,为肾虚作痛。治疗时,用本方以补虚止痛。
5.遗精遗精 有梦遗和无梦滑精之别,有梦属阴虚,无梦属阳虚。此症所指是无梦滑精,症见遗精伴有疲乏无力、脉结等。治疗时,用本方加生龙骨、生牡蛎,取其精为肾精所生,故滋肾阴;阴精亏而阳无所生,故温肾阳,因疏而不固,故用生龙骨、生牡蛎以收涩之。
6.老年性慢性气管炎 慢性气管炎是一 种常见病,目前认为与感染、理化剌激、过敏有关,多发于中年以上,病程缓慢。祖国医学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如症见咳嗽、痰多清稀吸气短者,属肾气虚不能纳气之故,可用本方以补肾阳而纳其气。因久病津亏,故又补肾阴。取肾肺经脉相连之意。
7.席汉综合征席汉综合征,是成人脑垂体功能减退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多发于分娩后期大量出血。症见乳房萎缩,长期闭经,毛发常脱落,尤以腋毛、阴毛更为显著,眉毛亦可脱去,性欲减退,生殖器萎缩,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祖国医学认为,肾开窍于二阴,其华在发,若肾气充足则毛发光泽、肌肉丰满。精血可以互生,今失血过多,血不化精,肾精耗衰,则血枯精少,诸症丛生。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用本方补肾中之真阴真阳,阴阳充足,精血化生,各症可愈。
关于方中桂枝的配伍作用
前已述及,仲最隆气丸所治之症虽多,但以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为基本病机表现。桂枝辛甘而温,不仅长于解表散寒,更擅通阳,与大辛大热之附子相伍,既可补火助阳以培本,又能通阳化气利小便、消水饮以治标。如此温阳之中有通达之力,则水饮渐化;通阳之中有温补之功,则病本得拔,二者相辅相成。吴仪洛指出:“桂逄阳药,则为汗散;逢血药,即为温行;逢泄药,即为渗利,与肾更疏,亦必八味丸之桂,乃补肾也。故曰当论方,不当论药,当就方以论药不当执药以论方”(《成方切用》卷2),认为桂枝在本方中有温补肾阳之功,强调药物配伍后的作用并非单味药功效的简单相加,立论精辟而中肯,对人颇有启迪。但历代不少医家如王履、吴昆、赵献可、王子接、唐宗海等皆将师气丸之桂枝易为肉桂或官桂、本方的现代中成药制剂亦多从之,如此虽然可能使本方温补肾阳之力有所增强,但却已失仲景制方本意。由于桂枝主通而肉桂主温,二者各有所长,临床运用本方时亦可根据主治证候的病理变化斟酌选用。
关于方中干地黄与薯蓣
将鲜地黄晒或烘焙至八成于时捏成团块,习称“下地黄'或“生地”。后世运用本方时多将干地黄改为熟地黄,以增强滋补之力。宋代严用和在本方基础上化裁而制的“加味肾气丸”、“十补丸”等亦皆用熟地黄易干地黄。但肾气丸原治水饮内停之证,熟地药性滋腻助湿碍邪,而干地黄较之鲜地黄凉性已减,又不似熟地黄质地之粘腻,二药各有长短,若笼统地认为将F地黄改为熟地黄能够加强本方补肾之功似乎失之片面。薯蓣为薯蓣科植物薯贵的块根,乃山药之原名,《神农本卓经》卷1将其列为上品,因唐太宗名预,故避讳改为“薯药”后又因宋英宗讳署,遂改为“山药”。
陈士铎:“人有年老遗尿者,不必夜卧而遗也,虽日间不睡而自....命门寒极不能制水也。夫老人孤阳,何至寒极而自遗乎?盖人有偏阴、偏阳之分,阳旺则有阴虚火动之忧,阳衰则有阴冷水沉之患。少年时过泄其精,水去而火又亏。大水火必两相制者也,火无水制则火上炎,水无火制则水下泄。老人寒极而遗,正坐水中之尤火耳。惟是补老人之火,必须于水中补之,以老人火衰而水亦不能甚旺也。方用八味地黄...八味地黄汤,正水中补火之圣药。水中火旺,则肾中阳气,自能通于小肠之内, 下达于膀胱。膀胱得肾之气,能开能合,奉令于肾,何敢私自开关,昕水之自出乎?气化能出,即气化能闭也:惟是人味汤中获苓、泽泻过于利水,老人少似非宜。丹皮清骨中之热,遗尿之病,助热而不可助寒,故皆略减其分量,以制桂、附之橫,斟酌得宜,愈见八味汤之妙。然此方但可加减,而不可去留,加减则奏功,去留则寡效也。”((辨证录》卷10)
唐宗海:“肾为水脏,面其中一点真阳,便是呼吸之母。水足阳秘,则呼吸细而津液调。如真阳不秘,水泛火逆,则用苓、泽以行水饮,用地、萸以滋水阴,用淮药人脾,以输水于肾,用丹皮人心,以清火安肾,得六味以滋肾,而肾水足矣。然水中一点真阳,又恐其不能生化也,故用附子、肉桂以补之。”({血证论》卷7)
张山雷:“仲师八味,全为肾气不充,不能鼓舞真阳,而小水不利者设法。故以桂、附温煦肾阳,地黄滋养阴液,萸肉收摄耗散,而即以丹皮泄导湿热,茯苓、泽泻渗利膀胱,其用山药者,实脾以堤水也。立方大旨,无一味不从利水着想。方名肾气,所重者在一气字。故桂、附极轻,不过借其和熙,吹嘘肾中真阳,使溻道得以畅遂。”(《小儿药证直诀笺正》卷下
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