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商业的五十本书part1
每天一本书day287
影响商业的五十本书part1
没想到这本书这么难读,太难理解了,纯理论,如果是读原著的话估计更难了。佩服吴晓波的写作能力,虽然很多人不喜欢他,但是吴晓波是位好老师。对每本书的解读公平公正,没有掺杂任何个人感受,这五十本书的解读估计我看完也不会有什么大收获,刚开始看就似懂非懂。但是也要坚持读下去,就像推荐序说的那样,读完后知识就内化了,在未来的某一天会被激发出来。
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根本动力,到底是什么?根据我的理解,《国富论》的作者,看不见的手定义者,经济学的先驱亚当斯密提出的利己。这也为西方的商业发展提供了心理支持,利己不仅仅是金钱的物质满足,还有精神层面的满足,为了社会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获得财富之外,还有精神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心满意足”。那么稻盛和夫的利他经营哲学本质上也是精神利己的一种体现。以及我国的儒学、佛学都在说:为别人着想,“渡人就是渡己”,那么归根结底就是利己,为了心理上的满足。这段话哲学性好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吴晓波的解读中其实我也没看懂中心思想,不过在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中倒是有一个直白的解释,看不见的手就是金钱,是金钱调控着经济的平衡。人们“向钱看”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那么说回来还是利己。
马克思,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马克思、恩格斯,两位共产主义的先驱。我们最熟悉的资本主义就是源自马克思的《资本论》,我们最熟悉的那句话就是资本主义是自私的,是坏的,工人阶级与资本主义一直是对立的两面。所以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直接跨入了社会主义。而且还发展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好。这让很多经济学家都非常困惑,而我的理解就是源自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沉淀:爱国,团结!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正如吴晓波所说,看他的解读我也有一直隔膜感,但没有亲切感,因为我没有读懂。当然他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灵魂的思考,人类从事商业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其中钢铁大王卡内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很深刻,并且在晚年捐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家。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我喜欢凯恩斯的经济学主义,容易理解,并且在我国一直实践者。简单来说就是政府通过修建一些基础的公共设施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是实践的最好的,而且还帮助了非洲走这条路,大修基建。当然也有批评的声音:政府会依赖于这种修基建的模式。我国也有这种感觉,就是修了拆,拆了又修。凯恩斯主义的中心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这要看需求,需求的决定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这三个基本因素以及货币存量。
原来经济学的乘数原理来自于凯恩斯,又get了一个装逼小知识。乘数原理的概念是什么呢?简单的讲就是政府多印一元钱,那么身处交易中的每个人都多赚了一元钱,多一块钱的消费,GDP就完成了指数级的增长。这个解释起来又要很长了,比如4个人,开始只有二元钱,4个人发生3次交易,那么现在的GDP就是2×3=6。现在其中一个人多了一元钱,那么他的消费总额就变成了三元,他用三元去买另一个人的产品或服务,那么另一个人的消费总额也变成了3元,以此类推因为其中一人多了一元钱之后的GDP就是3×3=9。
经济学,好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