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萧衍大胜萧宝卷困守宫城,北魏错过良机太可惜
南齐内乱到如此地步,北魏当然会知悉,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这是南征的最佳时机,纷纷向元恪上书,请求大举出兵。
镇南将军元英上书道:“萧宝卷骄纵日甚,残害无辜。其雍州刺史萧衍东伐秣陵,倾巢兴兵,顺流而下,襄阳成了一座孤城,无重兵守护,此乃旷世难逢之秋,不乘此机会,还将等到何时?臣请求亲率步骑三万,直指沔南,占据襄阳,切断黑水。齐朝君臣自相残杀,而臣居于上流长驱南出,进军攻拔江陵,三楚之地可唾手而得,岷、蜀之道也自然被断绝。再命扬州和徐州一起举兵,就可以平定九州,统一天下。敬请陛下独自裁决,不要听取他人异议。如果错过此次良机,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然而,元英的上书没有得到任何回答。车骑大将军源怀(源贺之子)也向元恪进言道:“萧衍大举进攻,萧宝卷孤危难保,广陵、淮阴等戍所都在观望。这是天授良机,我们应该东西一起发兵,以成席卷之势。如果使萧衍成功,上下同心,不但以后难以图取,就是我国扬州也要受到威逼。为什么呢?因为扬州治所寿春离建康才七百里,山川水陆形势全都是他们所熟悉的。他们君臣之分既定,顺着水路突然前来,我们不易抵挡。如今,萧宝卷有土崩瓦解之忧,边城无援,廓清江南,正在今日。”
于是,元恪以任城王元澄为都督淮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让他具体实施南征计划,最后却又不了了之。
不久,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也上表曰:“萧氏违乱纲常,君臣交战,江南州镇,分而为二,各守一方,东西对峙,已经一年之久。百姓穷于输送转运,士兵疲于征战,无暇顾及州镇。如果我方不乘机出征,开拓疆域为我所有,恐怕以后再要谋划征伐,不易达成目的。而且,寿春虽然平定,但三面仍然阻塞不通,镇守事宜确实需要预先安排妥当。义阳离淮源比较近,是渡河的津要之地,军队必由此道经过。
萧衍一旦平定江南,势必要用兵淮水,必定乘夏天涨水,列舟长淮。而我方要派军队赴寿春,须从义阳之北经过,所以义阳便成为我方咽喉要地,需提前谋划。夺取义阳,如今确是良机。要攻取义阳,不过只需要一万两千精兵,但用兵之道,贵在张大声势,所以请让荆州和东荆州的军队在西边佯攻随、雍,扬州的军队驻扎建安,以保卫三关。然后,豫州和东豫州的军队直接占据南关,与延头对抗。朝廷再派一位都督节度各路军队的调遣布署,于冬末发兵,迄于春末,不过百日,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元英再次上奏道:“萧宝卷骨肉相残,藩镇对峙。义阳孤绝无援,又与我国接壤,内无兵力储备固守,外无粮食援军,这正是欲焚之鸟,不可去掉薪火;把脑袋伸过来的贼寇,岂容迟缓下斧?如果此时不取义阳,岂只以后再难得手,恐怕要成为日后隐患。现在,豫州刺史司马悦已整装待发,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兵守三关,请派军司去他那里调遣布署。”
在他们的反复建议下,元恪终于派出直寝羊灵引为军司。随后,田益宗率兵南下,与南齐建宁太守黄天赐在赤亭交锋,大破之。
然而,元恪派出羊灵引纯粹是应付他们,根本没有下文。田益宗得不到后方支援,很快意兴索然,撤兵而返。
所以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此时的北魏皇帝是拓跋焘,萧衍还有机会稳定问鼎建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