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商都中学高九班、十班聚会侧记
原商都中学高九、高十班,是同一届的两个高中班。2011年8月,在离校五十周年的日子,这两个班联合办了一次聚会。我也出席了聚会,见到了久违的学生们,离别后的思念在瞬间变为喜悦和欢乐。我们互相紧紧地拉着手,饱含深情的眼神,相互注视着,过去、现在,许多事情随着时光在流动,脑海里好像有一支万花筒,在不停地滚动着,闪现着。
聚会期间,我见到了当年性格沉稳,思维敏捷的沈阳学院原副院长李绍枝,他仍不失当年的谦和、儒雅;见到了性格内向,吃苦耐劳,原任云南天文台副台长的张英,他还像当年那样腼腆、寡言;见到工作精干,说话幽默的原察后旗旗委书记韩振国,他当年顽皮的影子现在依然可见一二,一副乐观的样子还是那么惹人爱。
见到了兰州市原建设局高级工程师姚杰,他当年机敏、理智,现在显得更加成熟了;好多年没见过面的王振盛、王玉花、王永福、冯瑞、李秀英、贺瑞、常青和马新民等,今天都见到他们了,大家一见面,自然地围成一个圈儿;见面比较多的冯秀花、古子绪、孙剑平、张椿、原效莲、龚明亮、董新茂、范世龙等学生,在今天这个场合下相见,也感到格外亲切。我很想把学生们的情况一个一个地写出来,可由于许多原因,只能写这些了,为此表示歉意。但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时隔五十年,他们相聚了,往日青春的面额上都刻下了沧桑的印记,需仔细端祥,当年的容颜才浮现出来,离别后的思念瞬间变为喜悦和欢乐。回顾往事,历历在目,岁月虽无情,但浸染在时光中的往事却依然泛动着温情。
聚会在商都一中教学楼的会议室举行,一条红色的横幅“商都中学高中九,十班同学聚会”挂在前壁,一条“昔青春岁月多峥嵘,思今朝激情当年励”横悬后壁,它表达了聚会的主题。韩振国主持了会议,代表筹备小组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归结为五点:一、感谢师恩,增加感情是聚会的目的。二、形式:坐谈、参观。尽量多说说话。三、内容:没有限制,畅所欲言。四、希望:不忘情谊,友谊永存。五、心愿;感谢领导,聚会成功。
他的发言蕴含着浓厚的师生情,同学情,激动的泪花溢满了眼眶。他曾经担任过旗委书记,现在,身份和地位在他身上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同学情、师生情尚在。这就是历经三年困难时期,历经三年学生生活铸成的情谊。大家把热烈的掌声献给了他。这无疑是心灵的共鸣。我安静地坐在那里,心情却不能平静。
韩振国对参加聚会的领导说过的一句幽默的话,在脑里又闪现出来,“各位领导,今天我是以原商都中学一位普通学生的身份参加聚会的,其实我的官位比你们还高,岁数比你们还大,但是我还是要向你们致礼,因为你们是我们的父母官,我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把我的家乡建设得更好。你们关心教育、关心我的母校,关心我们五十年难得的聚会。这让我们非常感动。”话音刚落,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大家对振国的讲话给以高度评价。这就是韩振国的风格,他永远都是那么幽默,那么开朗,那么豁达。
张英在发言中道出了同学之间多年离别思念之情。他写的一篇题目为《同学情深》的文章,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他说:“小学时,纯粹雅然,大学时,微懂世故,惟有中学略通世事,却仍朦胧,既不世俗,也不单纯。然同学情谊,极为持久纯真。那时,我们身体发育良好,感情丰富,学业长进,思想成熟,六年同窗苦读,朝夕相处,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情愫。
难忘生活上关心爱护,学习中互相帮助,课余时,忘情嬉戏,促膝谈心,描绘理想前途。难忘节日晚会上的欢乐歌舞,还有那悄然滋生,而又欲说还羞的爱慕。六年的欢笑和泪水,六年的寒窗和痛楚,连同那葳蕤馥郁的热血年华,都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当年的学习岁月,正像张英所说的那样,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欢笑和泪水等诸多方面,留下的都是一个“情”字。也正如他文章的题目所表达的:《同学情深》。这份情,一定不会褪色,一定会鲜亮到永远。
原学生会主席、班长范世龙接着发言,他仍像当年那样沉稳。他回忆了当年的学习生活,表达了对今后的殷切希望。他从任文化局局长到人大办公室主任,一直老老实实地做人,公公正正地办事,没有辜负当年老师们对他的期望。马新民紧跟着发言,他从鄂尔多斯返乡,两次参加聚会,思故乡、会同学之真情,何其浓厚!他用“扬眉吐气”一词,“扬指羊绒,眉指煤炭,吐指稀土,气指地下气”,赞美笫二故乡的繁荣富裕,以及他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思念,哽咽的声调感染了所有在坐的人。同学老师们多年不见,不知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情要泼洒,方可尽兴。
母校设丰盛的午宴招待师生们。宴会上,师生们欢歌笑语,推杯换盏,互诉衷肠,一起找回了青春,愉悦的心情在特别的盛宴中放飞着。我接受了不知多少杯高档白酒,谁醉了,谁笑了,我都记不得了。午宴到下午三点还未尽兴,师生们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是啊,离别五十年,积攒的情谊比海深比山高,哪能在一次午宴中道尽呢?正如李煜在他的《相见欢》一诗中所说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会后,王振盛写了《母校赋》,以表达他的情感。他写道“时逢三年经济困难,国穷家贫,虽饥肠辘辘,然求学不辍,最怕寒冬,天冷衣单,饥寒难熬,愁何以堪!师承姚吉,李彦,张公成鼎,李敏等老师,蒙热情开导,享百般关爱,沐浴清化,仰承甘露!孜孜以求,乐此不疲,朝夕勤学,读书明理;求教于书,问道于师,不敢稍有懈怠,如是光阴似箭,弹指三载,考入高中,师承韩公化童,郭士淑贤,荆公佃宝,武公礼杰,霍公霍林,李公继业,郑公廉彬,冀公应本等,一代名师,学识渊博,尽职尽责,又三秋矣!其时渐长渐大,目标宏伟也,承恩师训导,谆谆教悔,其情其意何可胜通也哉!
“同学相处日久,意合情投,性格各异,如兄似弟,学则同进步,食则共甘甜,淡天说地,畅叙友情未来,教室里,操场上,宿舍里,饭桌旁,形影不离,不舍不弃,还有红颜数位,貌美端庄,冰清玉洁,溢彩流光,男女同窗,互帮互学,鸡鸣即起,书声朗朗唤晨光,灯下夜学,字响沙沙谱新章,敏恩勤学,情结寒窗,忆往昔,此情此境,犹在心上,而今已不可复得也。唉,岂不惜哉!难忘六四,学业期满,各自南北飞。此后数十年,浪迹他乡,疲于生计,颠沛流离,然家乡母校,恩师同窗,音讯未绝,闻佳音则喜,悉恶信则忧或悲,期间切盼旧友同窗重聚故地,再聆听师训,终不能得,然别后怀思,殊萦梦寐,偶或独临旧地,驻足凝视,以慰殷望,以慰殷念,然大地依旧,房舍面目皆非,抚故土盘桓良久,不忍离去,昔日恩师同窗音容笑貌,不绝于耳,而今唯余孤影随行,不胜凄凉。
俱往矣,风华正茂当年景!难再兮,同窗共话古今时,悲也夫,几位恩师仙逝去!痛乎哉!怀旧香魂何处归?叹人生长短,大业末成情末了,吾辈无力,受得恩泽无为报,痛愧良深,然母亲师之教益,给予吾辈深厚功底,已根植心中,入骨入血,一生受用匪浅。”
三天的聚会结束以后,我们送别了外地的学生,又回到了故乡,但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同学们在聚会期间回忆五十多年前在母校度过的美好学习生活,诉说着别后的思念,话语之间,岂是一个“情”字了得?于是,我想到了一幅对联:“人间岁月难得闲,天下知交老更亲,”以此寄语我的学生。
作者:李继业,笔名腊烛。蒙古族。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学特级教师,2010年著作有《但等烛韵烂时》、2016年著作《晚来染得霜林醉》两部。有散文、杂文、小说分别刊登于省、市级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