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篇」想在北京市西城区上学有多难?
全文共3623字
2015年,在家长帮论坛上,有一位叫“敖其尔爸爸”的用户。他为了自己孩子上学,做了很多深刻研究,令人叹为观止。在我看来,即使六年已经过去,仍无人能出其右。
随着敖公子的入学,敖爸爸就很少再公开露面和更新了,对于后来者而言十分可惜。
2021年,我借鉴敖爸的研究方向,以最新的数据和大家共同审视北京的入学局势。
本文线索:
1.常住人口&迁入人口分析
2.西城新生儿数据
3.中小学招生走势
4.各街道迁入人口对比
“向着星辰与深渊”
当你凝视着西城,还有100万人在与你一同凝视。
对于为孩子置办学区房的家长、亦或是寻求保值增值的购房者,了解一个板块的走势,以及你的对手,都是很有必要的。
今天你买了学区房,你邻居们的孩子将是你自己孩子成长路上的朋友,也是未来的竞争对手。当你吃到学区房这块蛋糕的同时,要记住仍然有很多想吃蛋糕的人在盯着。
此次先从西城的人口方面来审视局势的走向,话说在前头,形势是严峻的,机会是结构性的。
人口少了 对手多了
对大环境有一点点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西城的人在变少,这就是“让核心区静下来”。但是常住人口总人数的减少,并不意味竞争在变小。您也可以理解为:减少的都不是你的竞争对手。
对于想买学区房的各位来说,你的竞争对手,出现在下面这张图里。
显而易见的上升走势。
机械迁入,指的是拿到了西城落户的人数。
有了解的朋友还记得,16年集体户口一度收得很紧,在图中能体现出来。18-19的明显增长,有一部分原因是海淀学区新政,海淀妈妈们纷纷踩踏式买入西城自救。
我们要看到,不仅仅是净增长的线条趋势在向上,这些人都是留下来的,每一年的数字最后是可以累加的。
2015-2019年,西城户口(含集体户口)净迁入的总数是76946;总迁入的数字是252261。腾笼换鸟每天都在发生。
本文的所有数据都出自官方的《西城区统计年鉴》,目前最新披露到2019年。
但是我们看年鉴不能知道这些人里,谁是掏了六个钱包上车了五十年代没电梯老破小,谁是一个人住着金融街三百平不生孩子养只猫。
我们只能知道这些人会在西城买房落户,或者说对在西城买房落户有很优先的意愿。
这个群体里面会有人结婚生子,并投入西城的教育竞争中,你不知道他们生不生、生几个、哪年上学,但你可以知道这个群体的总人数是上升的。
你不生 有人生 然后把你替换掉
写到这里我自己假装先杠一下:“不是说生育率下降么?以后大家都不爱生孩子,那西城入学不就轻松了?”
确实,光看西城人口自然增长的走势,从17年开始,是在下滑的。(15年是羊年,有一些人家里讲究这个,也导致1617年孩子暴涨,23年小学形势严峻。)
再看下面这张图。这是15-19年小学生入学数量,与09-13年西城新生儿的对比。
绿线减去蓝线,就是从别的地方跑西城来上学的人数,可能来自海淀东城,可能来自朝阳昌平,可能来自河北和其它。
哪怕西城人不爱生,但黄城根和育翔小学在这里,四中和实验中学在这里,有的是人想来。
上图中间出现了缺口收窄的情况,即小学生入学总数上升的同时,外区来西城上学人数下降。是西城的学校吸引力变小了吗?
我个人角度分析并非如此。一、09-13年西城新生儿增势很猛,当地要优先保证自己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二、学校容量一时有限,即便新建校舍扩容,在所需时间上仍然比十月怀胎要久,有一定滞后性。
下图是08-19年西城新生儿与15-19年西城小学招生数(绿线)的对比。小学的数据只到19年,但是大家可以根据这个趋势想象一下,现在这拨孩子上学时,小学有多少人?
网传的数据20年是2.1万一年级小学生,本文中根据统计局的数字,15年的小学一年级新生是1.3万人。
注:小学入学以9月前出生为界,本文数据使用的是自然年,但不会影响观察总体趋势。
先别想清华北大了 先想想高中吧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组数据:
这是14-19年,西城初中和高中招生(还不一定是重点中学)的走势。
初中招生越来越多,毕竟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但高中招生可没怎么增长。
有了解近年中考情况的朋友会知道,现在的中考分数,区分度很低,对尖子生以外的孩子来说,拼的是你不掉队。没有复读,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一旦失误,掉到后面,那就可以准备去清华池传承老北京搓澡绝技108手了。
大家知道,90年左右是上一个生育高峰,那拨孩子,有很多今天也当了父母,他们大约是在05年左右中考、那时候西城的上高中率是85%左右,和现在也差不多。这里是说西城的情况,城区的录取率是远高于郊区的。
但是,将来呢?
15年上小学的孩子24年中考、20年读一年级的是29年中考,这两拨人分别是一万三和两万一(网传),那时候高中招生还会是六千左右吗?
2029年的事儿我要能说出来我就去雍和宫大街开一门脸儿了。我只能根据以往各方面经验云分析一下儿:一般吧,社会年轻人多就业压力大的时候,大学就多招人;社会老龄化需要年轻劳动力的时候,大专就多招人。
我一开始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很紧张,20年小学新生两万,中考时候招生还是六千,怎么办。后来觉得自己想得太严峻了太刻舟求剑了,往宽了想,学校是可以扩容的,群众有需求啊,群众的声音是可以被倾听的嘛(模仿文兴宇老爷子的语气)。
写到这里我还去找清河人讨论了一下,清河人宽慰了我:“没事的,将来两万个孩子,六千个高中,剩下的搓澡,你又舍不得孩子去给人搓澡,怎么办。开个国际班,一年二十万,校舍放通州。听着也好听,还能拉动消费。”
来看看你的含金量
这张图是幼儿园到高中的京籍率。高中肯定是京籍率最高,中考后留下来的,都是有资格有准备,选择在北京高考这条路的。
京籍率逐年递增,话说得重一点呢,就是说明和你孩子条件一样,准备在同一舞台竞争的,在你孩子的对手里面比例越来越多了。
形容一下儿,就是以前一部分学生,可能家里是卖灌饼的搞装修的,这部分逐渐少了,变成了家长是清华北大PhD留京的了。
其实这条对孩子影响没那么大,就是让大家了解一下趋势。你说现在同学里除了清北之子,还有什么刘局王局之子,那哪个年代都有,以前同学里也一样有张局李局之子。最后还是看孩子成绩,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干就完了。
前提是还看孩子成绩。
未来在哪里
这个表是15-19年,西城区各街道机械迁入人数。广外一骑绝尘。
三大以前大致说过这么一段话:“对于不是特别趁钱的家庭,追高德胜和金融街意思已经不大了,倒不如赌广外憋着一口气,能冲出个新天。”
我们结合学区和实际,来解读一下这个表格。
先从少往多说。大栅栏-椿树-天桥,简称大椿天学区,学区有待改善,胡同平房居多,落户人数最少,很好理解。
西长安街、什刹海名胜古迹居多,民宅相对较少,落户人数位居中游偏后也好理解。
展览路和新街口,虽学区也有待进一步改善,但是行政区域大,占地面积位于西城前列,所以落户人数比较靠前。
接下来重点说说热度高的地方。
第五名 金融街
房子最贵,非常贵。而且想上对口学校还不一定是你非常有钱就行。所以也就有了大家流传的那句“德胜的学区是你能买到的最好学区。
第四名 月坛
一说月坛,可能大家就会想到各大部委。片区内小学底子很扎实,中学通路的上限有待突破。
因为原始数据比较繁杂,我这里只放了一个各街道五年总人数。年度之间再细微一些的趋势我直接和大家说吧,落户月坛的数量是逐年下降的,也就是说,人们选择月坛的热度在降低。
原因有各种可能,可能是名额少了,可能是大家觉得房子较老,可能是大家更看重中学而非小学。
上水木论坛的朋友会有印象,前几年网上都是各种学区“护法”,自己说自己学区好,比如德胜护法、广外护法、月坛护法,也有很多是中介为了卖房而扮演的。这两年月坛护法的身影逐渐少了。
也不必悲观,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市场会自己均衡的,比如展览路新街口前几年落户的少,这几年又多了起来。
第三名 陶白
这其实是陶然亭和白纸坊两个街道相加,因为他们在一起是陶白学区。历史上属于老宣武,整体氛围和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实这事儿也看预期,您说老百姓家里孩子上个十四中十五中,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也可以了,挺好的。但要是说花八百万买学区房上的这学,那性价比其实还可以有更高的。
第二名 德胜
这其实没啥好说的,上面也说了是“老百姓能买到的最好学区。”在北边儿,单位公司多,二环外一堆大塔楼,房屋供给多,去海淀补课还方便。
第一名 广安门外
2019年广安门外的落户人数,拉出来单独比西城一半的街道过去五年的迁入数都多。
想在德胜上车,需要七八百万,在广外,这个门槛只要四百万。因为你可以在这里买到20平米的房子,德胜最小的是40平。
我们在统计局的数字上看不到各街道的具体人口结构,但能看到,多年以来,广外的生育率一直是第一,德胜第二。也就是说,这是年轻人们的选择。
有了西城各街道的人口数据,如果再结合房屋成交和学位数量,就可以推导出哪个学校的上岸几率更大,别急,已经在写了。
阶段小结
说了上面这些,如果你是抱着在西城买房的想法,那你应该形成自己的偏好:是在德胜金融街现在高买将来高卖、还是在广外来一手低总价、是埋伏一手未来的陶白、还是在别的地方挖掘低估的机会?
如果是为了学区买房。我接下来将会把各街道的学校情况和小区优劣,掰开了揉碎了,分别为大家做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