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三(1)班学生优秀作文选辑(之二)

水的联想

如皋市一中  高三(1)班  葛子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慷慨激昂望世间山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双鬓斑白忧壮志难酬。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含情脉脉悟人生哲思。

自古,水便寄托着万般情愫,给人无限遐思。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的象征。

当立春时的第一场春雨落下,大地便从严冬中苏醒过来了,乘着绵绵细雨,代表希望的一粒粒种子被播下,劳动的光辉就此被书写,生命的历程就此开始。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忽的几场雷雨灌溉,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托水面“一一风荷举”,衬“麦海波翻腾碧浪”。

物换星移,秋冬的雨水略显寒凉,却能泛浓郁的桂花香至千里,击傲骨的梅花凌寒独开。

水,不言不语,不卑不亢,只默默涵养万物、贯穿四季,于是时序得以更替,庄稼得以收割,人类得以繁衍生息。

水,包罗万象,是深幽的哲学。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家的智慧告诉我们,人若能有水的善心,便可不被物欲世界迷惑了双眼,保持心情如许。水的哲学在于包容万物,容纳细流,汇聚江河,沉淀泥沙,滋养生命,依旧淙淙不息,清脆响彻。水的哲学在于以柔铸钢,当炽热的熔铁与激荡的水碰撞,水便懂得了改变方向,用柔软的身体包裹赤铁,于是形成了坚硬的钢,柔的学问便在水中彰显:柔弱不是懦弱,而是坚韧;柔弱不是无能,而是智慧。水的哲学在于清淡寡欲,纵柳暗花明,灯红酒绿,鸟雀争鸣,鱼龙飞舞,水只淡然望着,露出悠然自得的微笑。水如翩翩君子,既有温文尔雅的绰约风姿,又有慷慨激昂的潇洒风范,夏天托奔流的浪涛而不张扬,冬天承寒冰冻霜而无怨言。

水,滚滚向前,是历史的见证。

水从雪山走来,穿过祖先的脚下,留下农耕文明,带来族群村落;它再现了河姆渡人的古老,山顶洞人的辛劳,将优良传统美德流传至今,依旧不朽。它流过春秋礼乐,战国钟鼎;流过秦汉之宫墙,三国之鼎立;流过歌舞升平的开元盛世,国泰民安的大宋疆土。在五四运动时,它同仇敌忾,见证了青年们的一腔热血;在民族危亡时,它卷起波涛,尽望人民英雄们赴汤蹈火;在抗美援朝时,它湍急汹涌,也冲不垮志愿军们用血肉筑成的长桥。水,伴随着革命,从嘉兴南湖到湖南湘江,从四渡赤水河到巧渡金沙江,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它见证了太多勇往直前的先烈,领悟了太多民族大义,“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就此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水边,是红色升起的地方,亦是希望升起的地方。

水,与盐碰撞,是文明的交融。

当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的那一刻,文明的碰撞开始了。而连接着两岸文明的桥梁,正是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一个由水组成的博大体系。水仿佛从起源开始,便被委予了“传播”的重大使命。恩里克王子投身航海事业,为后世葡萄牙开拓世界打下基础;张謇出使西域,为我国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要贡献;鉴真东渡,向他国传播了我国本土的思想文化。由此可见。世界因为水而连成一片,也因为水而百家争鸣,各放异彩,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每当阅读《平凡的世界》,也总能从哭咽河与东拉河中联想到不同的故事。或是对故乡的思念,或是对爱情的向往,亦或是对流向外面世界的期待。

当感到迷茫时,不妨去水边看看,也许会遇到“忽闻水上琵琶声”的萍水之缘,也许能品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志趣,也许能习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人生哲学……即使没有领悟到精神方面的内在品质,只观得“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峪出”,岂不乐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