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蛙王郭孟浩:好的艺术必须经过苦难
不是谁都可以一辈子只坚持一件事,
这类型的人我们称之为“工匠精神”
蛙王
艺术界的“工匠精神”在香港艺术家—郭孟浩,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是香港当代艺术历史上的重要影响者,人称“蛙王”,因为青蛙是他艺术创作的灵魂。
他的创作中最常见的标志就是一张风格迥异的青蛙,一双大三角眼睛落在一个微笑的尾巴上。
出生於1947年的“蛙王”,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还有与青蛙结伴童年,这让他之后的创作都离不开这个具有小小身躯,却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蛙兄”。
在蛙王崭露头角的70年代,香港艺术界还趋于保守,而他的创作在当时看来是非常“疯狂”且“前卫”的。他大玩跨界融合,挑战常规,常用非常规的媒介搭配来展示自己的艺术,比如腐烂的臭蛋,蜡烛熏烟纸来作画,燃烧棉绒等等。
赤子之心
19岁就立志“毕生投入艺术创造”之中的他,对艺术的执着与不妥协也让他受到了香港当地发展的排斥。蛙王总是说“我是下一个世纪的艺术家,因为我的艺术走在时代前端,现在的人无法理解。”于是他远赴纽约发展,寻找自由创作的天地。
别人为了生存而做艺术,他是为了艺术而生存。在纽约的几十年间,不惜缩衣节食,把大部分收入投资艺术创作。他曾在纽约的餐厅做着“洗碗”及“清洁工”等基层工作,还在街边卖字画贴补生活。
直到十年坚持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青蛙主题”艺术创作,在纽约当地开始展露头角,并于1994年通过《蛙舞会》(Frogs' Party)的个展获得了纽约市政府颁发的“才华艺术家”奖状。
他自称自己就像两栖青蛙一样,可以在水陆间移动自如,就像自己也是在香港和纽约文化之间流动。于是蛙王决心将自己的毕生创作落地生根香港,他说“我的青蛙艺术是一座跨文化的桥梁。青蛙的眼睛分別凝视着东方和西方,我想把青蛙的艺术传给亚洲的新一代。”
2001,他在香港的牛棚艺术村搭建了自己的“蛙王郭博物馆”。虽然这期间经历了数次的租金危机,但仍然坚持至今。
每天都在玩
已年逾古稀的蛙王,依然每天打扮奇特、个性鲜明。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我在和大家玩。玩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从玩的过程中学习及探索”。
从事多媒体艺术已过半世纪,他的作品超过百万件,从即兴创作到水墨画、书法、涂鸦、雕塑及综合媒介等包罗万象,但唯一不变的是青蛙的创作符号。对他来说,青蛙不再只是纸上的一个符号,而是内化为郭孟浩的一部分。
70多岁的蛙王就如同当初那个立下终身奉献艺术的热血青年般,还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艺术的幸福
蛙王不仅是艺术家,更是哲学家和诗人。在他看来“幸福通常来自于挣扎,好的艺术必须经过苦难,我的个人经历就是这样。”
早年自己的艺术受到社会和同行的非议都没让他放弃自己的创作,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仍然坚持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并且做到极致的人,这种用金钱也换不来的“幸福”也唯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拥有。
也许他的苦难是常人的数十倍,
但我相信他的幸福也是别人的数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