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得多,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回复“晚安”,送你一条特别的推送

文 | 毒哥 x 淡墨

微信公众号 @毒鸡汤(ID:du-jitang)

无论在哪个时代,书籍从来都是人类的瑰宝,而读书也一直备受各界精英人士推崇。

我们总认为读书百益而无一害,但其实有的时候,书读得多,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读书读多了的人,一般会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变得谦虚。

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渺小。知识之海浩瀚,而人力有时穷,往往会对知识抱有一定的敬畏之心。

加上接触到的同样是读书多的人,这些人往往更容易干出一番事业,横向对比之下,越发觉得自己应该加强学习。

另一种是变得自信甚至自负。

同样是读书读的多,接触到的人牛逼,成功在这个圈子变得更加常见,幸存者偏差在这里被无限放大。

这会使得这些人产生一种错觉:成功很简单嘛,换我我也可以!

但他们有个共同点,是他们都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调查显示,读书多的人,往往比读书少的人更加相信自己做出的判断,并且更加难以被说服。

换言之,就是读书多的人更固执!

心理学有个观点: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分析出的事实,而不是别人告诉他的事实。

读书读得多的人,大概率智商也不会低。所以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对自己的判断也就越发自信。

前阵子崔永元就“凯奇莱”案作出道歉,原因是王林清为了混淆视听,捏造了一些虚假情况,并将相关材料交给崔永元,通过互联网传播。

而崔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分析判断,就将之公布到互联网中。

崔永元是聪明人吗?

是,不聪明他也达不到现在的成就。

那他为什么还会被人蒙骗?

因为这是他自己通过王林清给的材料分析出来的是“事实”,别人说的可能是假的,但自己推测出来的会是假的吗?

所以很多时候,这些聪明人不是被别人骗了,而是被自己骗了!

读过书的人,认为的内容跟其他群众所认为的内容,往往是两回事。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几个反常识的数据:

全国约有90%以上的人没有喝过星巴克:

全国约有90%的人没出过国,其中约有10亿人从来没坐过飞机;

全国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口不足两亿,约占中国人口数的14.1%。

这是2018年统计公布的数据,在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眼里,这是不可思议的,但它确确实实就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现状。

趣头条曾经聘请了许多优秀的编辑,这些编辑大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各自的领域也算小有成就。

点开率比较高的标题

他们通过判断,筛选出了很多文章推送给自己的用户,结果发现点开率很低,他们的用户根本不喜欢趣头条推送的内容。反而是一些广场舞教学视频和搞笑视频点开率极高。

这能说这些编辑的审美有问题吗?或是说这些内容不够优质吗?

不,这是因为趣头条的用户八成以上,是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使用趣头条就是为了消磨时间,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高感官刺激、高回馈感的东西就是“优质”内容。

而对于这些编辑来说,这些内容看似“干货满满”,但实用性极低,自然就会把它们归为低质内容。

你以为的常识,在某些人眼里,是无比珍贵的信息,这就是认知壁垒。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科班出身,接受良好教育的硕士、博士,信誓旦旦言之凿凿做出的判断,往往会跟现实有很大的出入。

聪明的人,往往能够通过了解一种事物,举一反三解决问题。所以他们觉得了解一百种事情,就能够完成好一百种事情。

书读得多了,接受的信息多了,自以为看透了一切,思考问题的方式,逐渐依赖经验而不是系统的思维方式,逐渐陷入思维定势而不自知。

南派三叔说:“人的思维定势有两个是很致命的,一个是我的直觉一定是对的,另一个是世界的规律就如我所想的那样。”

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思维定势能够让你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但如今的社会瞬息万变,思维定势,反而会妨碍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仔细想想,我们已经多久没有认真地、反复地、探索地去了解过一件新事物了?

是时候来场头脑风暴,醒醒“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