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项羽手下第一谋士,项羽如果采纳他的计谋,可能没有楚汉相争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今安徽省桐城市双港镇附近)人。秦末农民战争项羽手下的首席谋士,范增的才能谋略不亚于张良,陈平等人,被项羽尊为“亚父”。可以说项羽之所以会兵败,失去了范增这个首席谋士的辅佐是一个重要原因。
范增刚开始是在项羽的叔父项梁身边,因为项梁是当时比较重要的一股反秦武装,实力很强,所以范增当时决定投靠项梁。公元前208年项梁与秦军交战,死于秦国名将章邯之手,项梁死后范增就做了项羽的谋士。因为项梁是项羽的叔父,而且项梁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项羽就拜范增为亚父。有了范增的辅佐,项羽的实力越来越强了。
范增是一个眼光比较长远的人,从他扶持楚义帝熊心这项举措就可以看出来。项梁刚起兵的时候需要楚人的支持,楚义帝就像是一个精神领袖,有了他就可以凝聚楚人的人心,才能让楚人相互团结一致对外。而且这么做,项梁起兵名义上也就合情合理了,各路起义军也就甘愿投到项梁的麾下为他效力。在项梁的众多谋士里面只有范增看到了拥立熊心为楚义帝的重要性,可见范增此人谋略的深远。
范增本人在眼光和谋略上也并不亚于张良,两人的谋略有所区别,张良在军事指挥战术运用如何用人方面是比较厉害的,而范增的眼光是比较长远的更注重谋划。范增的战略规划相对于张良的军事战术运用,比较不容易表现出来个人才略,但是战略规划和军事战术的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按能力来说二人应该是不相上下的,虽然范增在军事计谋上比不过张良,但是范增的远见卓识也是远远高于张良的。
范曾的眼光很长远,非常注重战略规划,这一点在巨鹿之战前范增在项羽杀了宋义之后扶持项羽为主,短时间内就聚集了人心,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因为项羽本人就是个武将,打仗比较厉害,个人也比较自负,项梁也曾经多次劝过项羽。范增一心想让项羽成就千古帝业,可项羽仅仅满足霸业,因此项羽对范增的意见不以为然。楚汉相争之前,项羽就设计杀害楚义帝,范增对项羽这的这一举措是非常反对的,曾经多次劝说过项羽,可是到最后项羽也没有听从范增的劝告。尤其是在鸿门宴上项羽对范增多次杀掉刘邦的示意都没有理会,这就让范增对项羽是大失所望。再加上刘邦的谋臣陈平利用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利用反间计,挑拨离间了项羽同范增的君臣关系,导致范增后期长期得不到项羽的信任。像范增这样的谋略家,在面对敌方反间计时,也是束手无策,只能默默忍受项羽的斥责。再加上范增本人性格比较固执,有点不通人事常理,这就让他后期很难在楚营中立足。
范增的谋略和远见卓识是毋庸置疑的,只是项羽并不认可,可怜范增为项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项羽看不到范增的深谋远虑,固执己见又太过自负,最后被刘邦的大军包围,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如果项羽能够采纳范增的计谋,可能也就没有楚汉之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