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毅:写了你的村庄,便写了世界
走进作家高学毅的书房,6平方米的书房,一张小书桌上放着一台用了十几年的电脑,还有一摞作家经常读的书。
“住的房子是老房子,用作书房的面积太小,书放不下,我又在小卧室里支了一张书桌 ,床头做了一个柜子放书。”高学毅说。
“写了你的村庄,便写了世界。”高学毅说,他确信托尔斯泰这句名言,因为到了乡村与河流,你便可以触摸真实的大地。
高学毅从小就爱读书,因为父母多病,生活在黄河畔汉延渠边的他,一边上学,一边帮家里干活:割猪草、挖沟渠、拉粪……几乎干遍了所有的农活。
偶然的机会,他借到了一本带拼音的书《高玉宝》,如饥似渴地看完,自此就与书结缘。
从国内作家的长篇小说《把一切献给党》、《铁道游击队》、《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到国外作家如巴尔扎克、高尔基、托尔斯泰的皇皇巨著,他读的欲罢不能,经常是拿起书,把吃饭和睡觉都置之脑后了,书,为高学毅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打开了一扇明亮而温暖多彩的窗口。
随着书读的越来越多,高学毅心中也涌动着一种要述说的情绪,他开始拿起笔,开始了艰辛的创作之路。
一封封退稿信,村里人不解的目光,奚落的话语和传言……
高学毅依然坚持创作,他边读书边搜集写作素材,身上装着小本本,随时记下自己的灵感,和村里人的各种故事。
高中毕业后,高学毅当过营业员、开过手扶拖拉机,回生产队打炮眼、炸石头,背烟煤……
面对艰涩的生活,高学毅也没有向生活低头。
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读书,依然是他生活唯一的底色,拿起笔,他继续用厚重和嘹亮的笔触歌咏生活。
成功总是会眷顾坚韧不拔者。
高学毅毕业于吴忠师范后,当过中学教师、国营林场秘书,期间,他业余时间读书写作,乐此不疲,笔耕不辍。
1992年,高学毅调入青铜峡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前已是一级检察官。
这时,他已经加入宁夏作家协会,是青铜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被誉为“情系西部塞上黄河,心怀故乡热土”、抒写宁夏黄河文化的实力派作家。他呕心沥血三十年,坚持不断创作的“塞上黄河乡土风情”《花祭》、《河媚》、《雪魂》《风魅》、《情灵》、《梦画》、《惑界》长篇系列七部书,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故乡生活的爱切,也调动了作家为文的灵性与智慧,为读者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发展沿革变迁的痕迹,反映出西北黄河边一个村庄、一个家族和一个乡镇的兴衰,实际上折射出的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塞北江南黄河畔汉延渠古朴厚重的民俗风情画卷。
“高学毅百万字的《花河雪风情梦惑》七部书的创作,以乡土味芬芳的叙述方式,从厚重的历史积淀发轫,徐徐展示一幅塞上黄河川原村镇历经沧桑变革以及解放前后几代人不同命运的情感心理,展现了当代农村新旧思想意识的强烈碰撞,热情歌颂了西部农民在艰辛困苦的生存环境下,在岁月的淘洗中,乡村青年男女从小到老一代接一代熔铸了一种坚忍不拔、从不向命运屈服的黄土精魂和奋力向上的西部人格魅力。他的创作以凌厉的姿态靠近人类生存和人性残酷的一些死角,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美丽、凄艳、热烈、悲壮、激情、传奇而真实的世界。”
评论家刘汉民说,高学毅的长篇小说,显示出西北黄河边的婆姨汉子们无一不浸透着黄河水自流灌溉、黄土地养育、风吹沙打的深深烙印,流淌出“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要数青铜峡”的乡恋情景,围绕各类人物展开的各个故事情节弥漫着西北原野上稻麦的清香、水草的茂盛、乡间小路牛车胶车碾出的尘土的腥味,描叙着当家作主后黄河边农民在精神解放与物质贫乏和联产承包的交织中,尽力向上创造美好富裕新生活的热望……高学毅把文学爱好上升到了为故土、为父老乡亲诉说真情实感的高度,搭进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呕心沥血,以回报黄河汉延水的养育之恩,展现了他创作文学的根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扎根于群众又服务于群众,朝向更加美丽的黄河新农村奋进。
高学毅告诉记者,他特别认同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这句话,“一个作家,为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写作,就是为人类写作……”因为深爱塞上黄河银川平原汉延渠两岸这片故园热土,为了长篇小说的创作,多年来,高学毅经常走出书房,寻根溯源,一次次地骑着自行车沿着汉延渠迤逦北去银川,一路采访,一路感受。
“我匍匐在大地上写作,我感受着塞上黄河乡土情的芬芳;我体味着来自故乡的慰藉,感恩领悟着情意融融的温暖……”高学毅说。
高学毅,宁夏青铜峡市人,检察官作家、书法家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检察文学研究会会员、青铜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发表长篇小说《滴血的诉说》《花祭》《河媚》《雪魂》《燃烧的太阳》等六部,发表纪实连载、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数百篇(部),纪实作品《火光血色染黄昏》获西南西北十一省区优秀作品二等奖,中篇小说《月照庙山湖》获中国作家第四届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短篇小说《粉红的伤疤》入选《中国短篇小说年鉴》(2013卷),获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长篇小说《滴血的诉说》,获第四届全国检察机关优秀长篇小说“金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