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液疗法,最早可追溯到1962年,由Sodi-Pallare医生提出并首先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认为,它作为某些心血管疾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是有益的,包括其有减轻心梗,改善心功能,促进手术后心脏恢复等作用。
1、由于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中的钾外溢,且能量不足,极化液通过给缺血心肌提供能量和K+,促进心肌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制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放,减少脂肪滴在缺血心肌中堆积,显著增加心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缺血心肌的功能恢复。
2、极化液中的胰岛素可活化心肌细胞内Akt(也被称为蛋白激酶B,PKB),进一步激活e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增加心肌NO生成,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发挥心血管保护效应。3激活心肌细胞膜 Na + -K +-ATP 酶,增加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恢复细胞极化状态,改善缺血心肌的电生理,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极化液能使病态的心肌细胞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对保护缺血损伤的心肌、改善窦房和房室传导,防止心律失常均有一定作用。现广泛应用于心内科和心外科、重症感染、创伤及围手术期的患者。1)组成:普通胰岛素10U、10%氯化钾10ml、10%葡萄糖液500ml;2)用法:静脉滴注,1次/日,7-14天为一个疗程;3)作用:胰岛素可促进糖进入细胞提供能量,同时把钾带入细胞,恢复细胞的膜电位,从而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②缺血损伤的心肌纤维中的钾外逸,且能量不足,而极化液在提供糖、氯化钾的同时供给胰岛素,可使细胞外钾转回心肌细胞内,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谢;③促进葡萄糖进入心肌细胞内,抑制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放,从而减少中性脂肪滴在缺血心肌中堆积;④胰岛素能显著增加心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极化液能使病态的心肌细胞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对保护缺血损伤的心肌、改善窦房和房室传导,防止心律失常均有一定作用。1)组成:胰岛素10U、10%氯化钾10ml、10%硫酸镁10~20ml、10%葡萄糖液500ml;2)用法:静脉滴注,1次/日,7-14天为一个疗程;②镁能激活心肌腺苷环化酶,维持线粒体的完整和促进其氧化磷酸化过程;④使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降低了血K+浓度,从而能使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恢复极化状态,抑制折返,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1)组成:胰岛素10U、10%氯化钾10ml、L-门冬氨酸钾镁(L-PMA)20ml、5%~10%葡萄糖液300~500ml;2)用法:静脉滴注,1次/日,7-14天为一个疗程;3)作用:使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恢复极化状态,有强化原极化液的作用;1)组成:胰岛素20U、10%氯化钾15ml、10%葡萄糖液500ml、50%葡萄糖60ml;2)用法:静脉滴注,1次/日,7-14天为一个疗程;3)作用:为某些重度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恢复静息状态提供常规极化液不能提供的能量和钾离子;4)原理:提高常规极化液的浓度,保持较高浓度的K+离子平衡,能恢复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1)组成:L-门冬氨酸钾镁20ml、10%葡萄糖液500ml;2)用法:静脉滴注,1次/日,7-14天为一个疗程;3)作用:能有效地促进钾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内,恢复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能避免发生低血糖和抑制心脏传导系统;4)原理:门冬氨酸钾镁在<10%的浓度(即100ml葡萄糖液中加L-PMA不超过10ml)时根本不影响血中K+和镁的浓度。2)用法:开始缓慢输液泵泵入,不间断持续72h,每2h测定1次血糖,血糖不稳定随时监测。根据血糖水平动态调整葡萄糖与胰岛素配伍比例,胰岛素输入体内量基本固定,为2U/h,按体重大小酌情增减,在此基础上调整葡萄糖剂量,葡萄糖与胰岛素比例约为2~5g:1IU。血糖大于14mmol/L时,暂时给予50ml氯化钠注射液+胰岛素10IU泵入,速度25ml/h。如血糖在8~11mmol/L,葡萄糖及胰岛素比例为3g:1IU,即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胰岛素8IU,速度60ml/h,保证每小时进入体内的胰岛素量为2IU;如血糖下降至5~8mmol/L,提高葡萄糖与胰岛素比例为4g:1IU,可在上组极化液中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胰岛素用量不变,依照此法,血糖升高时减少葡萄糖比例,血糖减低时增加葡萄糖比例,剂量需要个体化,并频繁监测血糖,随时调整用量。3)作用:动态调整极化液方案可很好的控制低血糖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4)原理:动态调整极化液方案可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谢,促进葡萄糖进入心肌细胞内,抑制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从而减少中性脂肪滴在缺血心肌中堆积,减轻氧化应激,能使病态的心肌细胞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对保护缺血损伤的心肌、改善窦房结和房室传导、防止心律失常均有一定作用。总之,极化液能够促进心肌摄取和代谢葡萄糖;使K+进入细胞内,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保证心肌的正常收缩,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应用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多种心脏疾病的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