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辉远漫谈小麦应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高辉远老师,行医50余年,阅历广博,熟谙药性,对小麦的应用,独有见解。兹将随师所得,整理于后,仅供同道参考。

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成熟种子。旧时不少医家认为,小麦南产者性温。北产者性凉,北产者又以淮地所产者为佳,故常用淮小麦之名;也有医家认为新麦性温,陈麦平和而入药较宜,故又有陈小麦之名。高辉远老师认为,小麦乃谷中之宝,最能养人。本草学家多谓本品面热、皮凉”。今临床所用系整小麦之陈者,性凉,能养心除烦,补脾止渴。虽是常食之谷,亦可疗疾。

自古以来多用于脏躁之悲伤、喜哭、忧郁等症,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之甘麦大枣汤名方,主治“妇人脏躁,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附,数欠伸”者,即主用小麦养心肝,安神止躁,配合甘草、大枣之甘缓肝之急,治疗脏躁确有殊效。历代医家对该方颇为推崇,许叔微《本事方》、陈自明《妇人良方》都载有本方之验案。《沈氏女科辑要》载本方加芍药、紫石英,治疗脏躁证见反张者。叶天士用此方随症加味治疗肝风、虚劳、失血、头晕、心悸、胸闷等病证。蒲辅周老先生谓此方“用之灵活适当。能治不少病,不可轻视之。”近人程氏门雪谓“本方是一张治疗心病,养心气,泻虚火的好方子,也是肝急。急食甘以缓之,损其肝者缓其中的好方子。”

考脏躁病。皆系情志方面之病,多因忧愁思虑,情怀不悦,积久伤阴,阴血亏损,五脏失于濡养,五志化火内动,上扰心神所致。相似于今之癔病,妇人男子皆有,惟妇女较为多见。此病始则知觉过敏,睡眠不安,发作时烦闷急躁。或悲伤哭泣,或作痉挛,或惊狂如癫痈等种种神志失常状态,见证繁杂,变幻多端。高师认为此证虽属脏躁,投甘麦大枣汤无疑,然恐难力胜。因病有万变,方药亦须变,岂能胶柱鼓瑟乎?实践证明,以此方随症加味,灵活施治,疗效甚捷。

临床若见心烦失眠明显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欢皮养心肝之血,以达宁心安神;

头晕惊悸,征忡不安者,可加珍珠母、龙齿以镇惊潜阳,安神定志。余热未清,神思恍惚者,可加生地、知母、百合滋阴清热除烦;

气阴两虚证见口干乏力,自汗者,可加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安神;

胸隔痞闷,暖气纳呆,胁胀不舒,精神抑郁,舌苔厚者,可合丹溪越鞠丸,以行气解郁,养心安神;

胸闷口苦,虚烦不眠,舌苔黄者,可合温胆汤以清化痰热,缓肝宁心等,治疗各期脏躁病,一般服药7—20剂,多获良效。

如治程女,32岁,半年前因工作调动不顺心,经常出现心悸烦躁,失眠多梦,头昏耳鸣,情绪低落,时或精神恍惚,时或哭泣,月经周期紊乱,血量或多或少,曾服用谷维素、安定、安神健脑液等药物,均未见效应。高师诊察时见其表情淡漠,舌淡尖红,苔薄白,脉弦细稍数。

证系心肝阴血亏损,气郁脏躁之候,治拟养心缓肝,解郁安神之法。乃疏方:

小麦20g,炙甘草6g,大枣5枚

酸枣仁10g,郁金20g,香附10g

夜交藤15g,合欢皮10g,百合15g

知母10g,珍珠母15g,建曲10g

每日1剂,水煎服。7剂药后,心绪见好,症状大减。依上方稍加出入,又连进14剂而病瘥。

小麦善养心气,止躁除烦,不仅用于脏躁,同时可见于治疗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郁型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阵发性房颤以及病后体虚,小儿夜啼等病症,临床凡见头晕健忘,心悸怔忡,心神烦乱,自汗盗汗,夜寐不实,多梦纷纭,而病变在于心与肝者。高师谓以小麦为主,或甘麦大枣汤加味。不拘男女老幼均能获效。

如治冯男,62岁,催患冠心病心绞痛,曾多次住院治疗好转。近三个月来,因每于过劳即感胸闷憋气,心前区隐痛,头晕急躁,心悸心慌,活动易汗,气短乏力,经服用消心痛,潘生丁等药物,症状终难控制,观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弦。

辨证为心肝失调。气虚血瘀之候,治宜宁心缓肝,佐以益气活血之法。乃疏方:

小麦15g,炙甘草5g,大枣5枚

太子参15g,茯苓10g,菖蒲20g

远志20g,丹参25g,枣仁10g

珍珠母15g,延胡10g,佛手10g

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随症加减,连投20余剂,诸证悉平,病情稳定。

小麦还有除热止渴的作用。《食医心镜》中以小麦用炊作饭或煮粥食之。以疗消渴口干。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用小麦与粳米等量煮粥,加白糖、桂花适量,调匀食用,治神志不安,心悸失眠,妇女脏躁,热病后烦渴引饮,小便不畅等,即是取小麦养心缓肝以治脏躁,清热止渴以治其热病口渴诸症。民间又有麦通饮。即小麦20克,通草5克水煎服。用治老人五淋,身热腹满。甚有捷效。此外,小麦炒黑研末,以油调搽,可用治汤火伤未成疮者。

小麦面。功似小麦。白面经文火炒至焦黄色者称为炒面,补脾之力较佳,故临床又可治疗脾虚泄泻,肠胃不固之证。

小麦又有补心气,敛汗之效能。一般止汗多用浮小麦,即水淘浮起者,入心经走表分,性凉味咸,其功益气除热,收敛止汗。高师认为。不论气虚、阴虚或妇女产后体虚所致一切虚汗之证,均可用浮小麦为伍治之。盖汗为心之液,入心经以养心退热,津液不为火扰,则盗汗自汗可止。

小麦之麸皮亦有敛汗之功,可治盗汗自汗。然药力不及浮麦,故处方较少。临床还可用麦数拌醋炒热包熨,治疗腹中气滞作痛,或风湿痹痛,仆损伤折等症,可作参考。

此外,小麦之苗,性味辛寒,有除烦热,退黄疸的作用。《千金方》、陈藏器《本草指遗》谓麦苗“主酒疸目黄”,并可“消酒食暴热”。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述黄疸验案,用鲜麦苗一握,滑石15克,煎汤服之,病即减轻,又服一剂痊愈。如此鼓应之桴,亦颇值今人研讨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