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洋窑的神秘:不见于文献的民窑
茶洋窑是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东南大约25 公里的葫芦山村的茶洋,所以取名为茶洋窑,也叫南平窑、葫芦山窑,窑址位于茶洋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山坡处,南邻闽江(闽江中游)和南福铁路。据民国《南平县志》“茶洋驿在县治东南金砂里,宋为金砂驿,元间改今名”,明清沿袭。该驿站是闽北进入闽江通向海路的必经之处,茶洋之名即得于此。除了闽江便利的水运条件,丰富的瓷土资源以及茂密的植被资源等,为茶洋窑的创烧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原料和燃料保障。
茶洋窑作为民窑,不见于文献记载,直到上世纪80年代,考古队在太平镇发现五处古窑址,主要分布于大岭干、马坪、生洋、碗厂、安后山等5处,总面积七八万平方米。以马坪窑为例,经省博物院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专家判定其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晚期,出土产品以青釉、青白釉瓷器为主,还有较多黑釉、釉下酱彩瓷器及少量绿釉瓷器
宋、元时期,是南平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阶段,也是南平陶瓷发展的鼎盛阶段。宋、元时期茶洋窑生产规模庞大,产品不仅供应本地所需,还通过闽江水运经由福州和泉州销往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地区。据《南平县志》记载,宋代在茶洋窑附近设有金砂驿,元代改称茶洋驿,明、清沿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是茶洋窑产品能够远销海内外的重要原因。
茶洋窑以生产社会生活日用品为主,同时烧制少量陈设供器、玩具等。从器形上看,碗类器最多,另有杯、盘、碟、洗、壶、罐、炉、盒、枕、水注等。从釉色上看,有青釉、青白釉、黑釉、绿釉、青花等,品种丰富、造型多样。
茶洋窑的源流:古代海丝文化明珠
据专家考证,茶洋窑不仅在宋元风靡一时,而且借力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菲律宾、日韩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在福建陶瓷史、外销瓷史乃至海外交通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茶洋窑不仅以质取胜,而且量走四海,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其踪迹。
茶洋窑的恢复:传统工艺正在还原
保护力度与茶洋窑的历史地位、影响力不符,应该将窑址、驿道、码头等共同保护,作为一个茶洋窑的文化整体,而不仅仅是窑址。而且,目前茶洋窑还只是县区级文保单位,不利于进行有效的保护,恢复昔日荣光,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