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经常把日文的「た」听成「だ」?
日文在发音上是根据声带振动的有无,即有声和无声来区别的。
比如说「た」([ta])和「だ」([da]),在发t的时候声带不振动,发d的时候声带振动。
请试着发中文的「他(ta)」,是否觉得有一股气从口中呼出?这就是中文的有气音。
接下来再试着不呼出气发「ta」,这次是否觉得听起来像「搭(da)」。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经常把日文的「た」听成「だ」的原因。
在音声学中,声道的一部分暂时完全封闭,然后突然开放时,伴随着声道开放所发出来的声音就称为「破裂音」。
日文中的有声音,声带的振动在子音发生破裂以前,也就是还处于封闭状态的时候,声带的振动就已经开始了!。
而无声音,声带振动的现象则发生于子音破裂之后;简单地说,要区别日语的「た」和「だ」,就要看这个音的声带振动,是发生在破裂现象之前还是之后了。
如果以声带振动的开始点做比较,中文的无气音较接近于日文的“有声音”,中文的有气音则和日文的“无声音”较为相近。
因此我们很容易误认为:无气音=有声音,有气音=无声音。
日文浊音的「だ」位于中文发音的辨别范畴之内,所以不会有困扰。
但是日文里的【有声 音】和【无声 音】,会因为在单词中的位置不同,而影响气流的有无。
也就是说,即使同样是「た」, 有发出气流的「た」,也有不发出气流的「た」。
一般而言,在词头的多为有气,而在词中或词尾的则多为无气音。
举个例子来说,「うた(歌)」的「た」,因为在词尾所以是无气的,因此容易和「だ」混淆。
反之,「たのしい(楽しい)」的「た」,位于词头,是有气的,和「だ」发生混淆的可能性就大为降低。
出典(首都大学东京 mic-J 日本语教育 视听教材资源提供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