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汲汲他人知——《论语》悟读【361】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论语》第十四篇第三十五章: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责怪)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问:“为什么说无人了解您呢?”
孔子说:“不怨于天,不责于人,下学人事,上达天命。知我者,大概只有天吧!”
【悟读】
风物宜放眼,欲速则不达。
人生的成功,永远不会是一朝一夕之事,而世人则往往陷入急于求成的泥潭,幻想着一出道便举世立马知之解之誉之。
本章夫子阐述的,应是一种天道文化。欲得成功者,须深入理解本章夫子之内涵。
本章的背景据《史记·孔子世家》载为,“夫子周游列国,不为所用,晚年返回鲁国从事教育工作”。
夫子之理想未展,叹怀才不遇,失落之情,油然而生。圣贤如夫子,亦未能免俗。消极之人,多见于此。然而夫子坚信自己“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显示出其伟大之人格,折射其循天道规律而为之强大信念。
一个真正有大德之人,未必需要世人的理解,大多数的人也难以理解。即便夫子已然名震天下,也认为没多少人理解他,唯有天知也。
为何夫子叹世人难以理解?这是因为,作为一个智者,夫子之所作所为,一般世人难以想象和理解,这大概是圣人和凡夫的差距。
其一,夫子不怨天,这是客观环境。世界怎么样,就是怎么样,生在什么时代,就会遇上什么时代的命,没什么好抱怨的。这或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中的命,“命”不太好改变,但“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其二,夫子不尤人,不抱怨别人,不推卸责任。任何错误,本质上讲都是自己的错误:或是智慧不够,或是贪心不足,或是一厢情愿。总之,智者总是善于从自身来找原因。
一个喜欢怨天尤人的人,往往容易情绪化,情绪化则往往会使一个人忽视客观规律,找不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情绪化是人生最大的敌人,一般而言,一个经常动不动就生气的人,肯定是自己的人生智慧不够。
其三,夫子“下学而上达”,此言极其重要。很多人出来闯荡江湖,都想快速走向人生巅峰,成为人生赢家,这是愚昧的一厢情愿的思想。
任何成功者,须从小处着手,把小事做到极致,脚踏实地,不断了解事物的本来规律,如此则一个人的能力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多,成功也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元末农民起义中,各路好汉纷纷称帝。当时实力相当不俗的朱元璋却没有加入这场热闹的称帝竞赛中,而是接受儒生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终于实现最终之成功。
循天道之规律,成功自然而然。这个世界的一大悲剧,或在世人皆不愿慢慢成功,这关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