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刑法志(五)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汉文帝驳回大臣们的反对,开始废除掉实行多年的连坐之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刑罚在汉代的演变过程,本章讲得很详细。请看《<汉书>研读》第75章:

志·刑法志(五)

到了河平年间,汉成帝再次下诏书说:“《甫刑》中说:'五刑共计三千条,大辟之罚共计二百条’。现在大辟之刑有一千多条,法律、条令繁多,总计有一百多万字。在法律正文之外还要引用案例判决,案件一天天增多,本来研究的人都不知道其来由,却想用来晓喻开导群众,这不是很难吗?用此来网罗普通百姓,使无辜百姓夭亡,难道不也太悲哀了吗?命令中两千石、两千石、博士以及熟悉明白法令的人讨论减免死刑以及能废除省略的律条,使其通俗易懂,要分条上奏。《书经》上不是说了过吗:'惟刑之恤哉!’要进行审查核实,一定要以古代法律为基础,朕将尽心尽力去阅览。”

但相关部门中并没有出现仲山父那样的明察之才,所以不能借机广泛宣传主上恩德,建立圣明制度。作为一代法律,只是死扣细微的东西,列举琐碎小事,用来应付诏令。所以大的制度没有建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有人议论说,法律是很难改变的,平庸的执行者又不明白,致使堵塞法治道路,这正是圣智之人经常担心的事情。所以就大体上列举汉朝建立以来,基本确定并且契合古今的法令。

汉朝刚刚建立,虽然有约法三章,但舒缓的法网依然漏掉了吞舟样的大鱼。期间一直实行大辟之刑,依然有夷灭三族的法令。法令中说:“应当灭三族的,都先用刀刺面额再用墨涂脸,割鼻,斩去左右脚,用板子活活打死,砍下脑袋后悬挂在木竿上,再在市场上把其骨肉剁成肉酱。其中诽谤诅咒的,还要先斩断其舌头。”所以叫做具备了五刑。彭越、韩信等人都受到了这样的诛杀。到了高后元年,才免除了灭除三族和妖言罪的法令。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诏令丞相、太尉和御史说:“法律是治理天下的保证,是用来禁止暴虐保护善良的。现在的犯法者已经定罪,但还让他们的无罪父、母、妻、子和同父母兄弟遭受连坐而被收押,朕认为很不可取。你们讨论一下。”

左、右丞相周勃和陈平研究后奏报说:“父、母、妻、子和同父母兄弟遭受连坐被收押,就是要连累其心性,使他们看重犯法成本。这些收押的做法由来已久。臣等的愚计,认为还是要遵循原来的做法为便。”

汉文帝批复说:“朕听说过,法正才会使百姓谨慎,罪当才会使百姓顺从。何况驾驭百姓引导他们向善的,是官吏;既不能引导,又用不正当法律去惩罚他们,其实是用法律危害百姓,这是施暴。朕没有看到你们奏报中的便利,应当再仔细考虑研究一下。”

陈平和周勃再次研究后奏报说:“陛下有幸施加大恩惠于天下,以便让有罪的不受拘捕,无罪的不因连坐被收押,这是盛德,臣等人所能不及。臣等谨奉诏令,尽快废除收押和连坐的相关法律。”

后来,新垣平谋弄叛逆,再次被施以诛灭三族。从这里来看,移风易俗,人性相近而习相远,确实是这么回事啊。凭借汉汉文帝的仁慈,陈平和周勃的智慧,还难免有关于刑罚的错误结论,何况是那些庸才和末流人士呢?

《周礼》中有五听、八议、三刺、三宥、三赦的审理规定。五听:一叫做听言辞,二叫做听脸色,三叫做听气息,四叫做听耳闻,五叫做听目光。八议:一叫做议亲族,二叫做议朋友,三叫做议贤良,四叫做议能力,五叫做议功劳,六叫做议职贵,七叫做议勤奋,八叫做议后人。三刺:一叫做刺群臣,二叫做刺群吏,三叫做刺万民。三宥:一叫做无意识,二叫做无过失,三叫做有遗忘。三赦:一叫做赦免幼弱,二叫做赦免老年,三叫做赦免蠢愚。凡是囚犯,“大罪两手同时上铐并且铐脚,中罪铐手和脚,小罪铐手;王室同族铐住双手,有爵位的铐脚,以便等待判决。”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下诏给御史说:“官司有疑问的,有的官吏不敢判决,有罪的很久不加以定罪,无罪的长期关押不判。从今以后,县和道中的官司有疑问的,要上报所归属的两千石官员审判定罪,两千石官员要把犯人所犯的罪及判处的情况上报。其中不能判决的,都移交给廷尉,廷尉也要把判处的结果上报。廷尉不能判决的,要谨慎仔细上奏,附上应参照的法令让朕知道。”

主上恩德如此,但官吏仍然不能奉诏照办。所以公元前145年,汉景帝再次下诏书说:“各种有疑问的官司,即使是舞文弄法已经判决,但罪犯仍然不服的,立即复议审定。”从此之后,司法官吏们开始绕开琐碎的法律条文,以便实现其愚蠢的用心。

公元前143年,汉景帝又下诏书说:“刑狱是国家大事。人有愚智,官有上下。官司有疑问被判罪的,命令审判定罪的已经呈报罪状后发现不适当的,判罪的人不作为过失。”从此之后,狱刑判决更加详细,达到了五听三宥的本意。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再次下诏书说:“年高老年的长辈,是人们应当尊敬的;鳏寡没有依靠,是人们应当哀怜的。现在就颁布命令:'年龄在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怀孕没生产的妇女,以及乐师、侏儒等应当审讯拘捕的,可以从宽不带刑具。’”

公元前73年,汉宣帝又下诏书说:“朕惦念老年人,他们的头发和牙齿都脱落了,血气已经衰弱,也就没有了凶暴叛逆的念头。现在却有人罗织罪名,把老人关押到牢房中,使他们不能善终,朕很怜悯他们。从今以后,对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只要不是诬告、杀伤的罪犯,其余的都不要判刑。”

到公元前20年,汉成帝下达命令:“对年龄未满七岁,打架斗殴杀人以及犯下斩首死罪的人,要向上请示廷尉,让他们了解情况,使其得以赦免死罪。”这些都符合三赦幼弱、老年之人的规定,也是近代修改后接近古代,从而有利于百姓的法令。

黄其军

作于2021年5月26日(古历辛丑年四月十五)

(0)

相关推荐

  • 今日起,这些行为都入刑!

    今天(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施行."高空抛物罪""冒名顶替罪""妨害安全驾驶罪""负有照 ...

  • 为什么说法家是祸乱华夏的根源?

    我们大家都知道法家这个概念,但是如果仔细想想,法家的创始人是谁呢?答案众说纷纭.这就奇怪了,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我发觉大家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法家和法的概念比较笼统,推论也不严谨.很多讨论因此变成了浪 ...

  • 志·刑法志(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刑法志(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刑法志(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刑法志(四)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刑法志(六)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北魏《宇文悦墓志》《宇文悦墓志》志盖高五...

    北魏<宇文悦墓志> <宇文悦墓志>志盖高五十三厘米,宽五十二点五厘米,篆书"魏给事中宇文君墓铭",纵横各三行,排列为方形.以双钩文字减地平雕线刻工艺,镌刻于 ...

  • 志·律历志上(五)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遼陽州志卷二十五

    遼陽州志卷二十五 遼海叢書 作者:(近人)金毓黻 主編 隱逸志 ○隱逸 自古盛世熙時必有山林高蹈之士或漁或釣各行其志耳況老成典型雖藪澤之中亦足以備顧問其可略歟茲遼陽有所傳者不敢泯焉作隱逸志 晉 金 · ...

  • 志·礼乐志(五)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