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葬礼的思考(附录在父亲葬礼上的致辞)
我前段时间的博文,提到了我的葬礼的安排等等,让人以为我有毛病。其实是因为当时家中有亲人突然离世,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纪念死者。为此专门开了一个“死亡课”,让大家学会面对死亡,特别是亲人的死亡。用死去的人来提醒活着的人,正确地面对人生,这是对死者最大的纪念和安慰。通过这件事,把我对死亡的理解,对生命的认识告诉大家!也许对大家会有更多的帮助。
有人居然以为我是借用此事,来“探测”大家对我的“拥护度”,这还真的是“以大人之心,度小人之腹”了。真了解我的人,就知道我最不在意什么礼仪、典礼之类的活动。我活着,都不会在意大家是否“拥护”我,支持我。我只在乎我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符合良知,符合天道,而不是在乎别人的看法。更别说我居然会在意我死了以后,你怎么做,怎么看待我,和评价我了。我认为这些事情,都是你们活人的游戏,到时候,这一切都与我无关了。参见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7cd6a10102vjr7.html
不过,既然提出了问题,在这里,我还是明确地表达我的观点:
01
首先,我不会举行葬礼
或者说,举行葬礼是违背我的愿望的(也许我死了,总有人要借我最后的生命来用用,我反正也管不了此事了)。但如果我的后人,还有掌控局面的能力,我的葬礼就不会举行,你想来参加也没有机会的。因为我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为他人创造价值”,你们如果来看我,或多或少,我总会送一些礼物给你。如果我没有礼物给你,反而要你付出部分生命的价值(时间和精力)来“送我”,这就完全违背我的价值观了。我死了,你送我什么东西,我反正也用不着。我的一生功过,也不用你的参与和致辞来“肯定和证明”。因此,举办葬礼干什么?劳民伤财!
02
我会规划我的死期吗?
我知道我不是生命的主宰,我应该是无力规划我死期的。但我总会想:也许明天,死亡就会来敲门。因此,我需要认真地活好现在的每一天,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避免浪费生命,也避免不得不突然面对死亡的遗憾和不舍。十年前,我就写好了遗嘱,时刻准备面对“无常的死亡”,希望我的突然离去,不要给后人留下后患。特别是因为我还有一点小钱,这最容易引起麻烦和争执,因此我希望把这些资产安排好,指定后捐出去,避免遗害后人。今天,我的任务就是每天都安排好能做的事情,让一切在我离开的时候依然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其实,今日学堂基本上已经独立出去了,现在已经不用我管,它已经能好好地独立运行。我目前做的事情,更主要的不是学堂事务,而是“世家传承教育”思想的传递。如果做得成,当然好,做不成,就随它去,以后总有人来做的——只要有人认为有价值。
03
我会如何决定自己的安葬方式?
中国儒家,讲究“入土为安”。因此,这群儒家呆子,就一直在鼓励“死人抢活人的地”的“慎终追远”活动,还把这当做生命最了不起的哲学主张。中国后人们,也以设法把老人去世后,找个落后的地方进行土葬,来表达自己的能耐和“孝道”。我所在的会泽县,土葬的比例极高,把老人送去火化,是后人“傻瓜,没能耐”的表现。设想这种丧葬方式一直持续下去,总有一天,地球上就只剩下墓地了。我们中国人活着天天都在抢东西,死了也要抢一块地盘用,试图永远地霸占下去。太愚痴了。
我认为:假如没有轮回,没有灵魂,人死后就一切都没有了。那么我们根本不需要墓地。说什么给后人留啥纪念的话,都是骗人的。假如你真的为世界或者自己的子孙做了贡献,你有没有墓地,别人都会纪念你。比如老子,我们在乎他埋在何处吗?假如你一生就没干什么有价值的事情,就算是子孙,也会很快把你忘掉的。你们有几个人,记得你们爷爷的名字和事迹的?如果没有,你指望你子孙记住你什么?你做了什么?
假如有轮回和灵魂,你需要有墓地吗?更不能有了。因为,假如你死后,居然以为墓地里面埋的某个人就是“你”,你的灵魂就被“拘禁”进了墓地,守着“你”傻傻地等。你就每天可怜叽叽地盼望你的后人来看看你,每天盼望清明节,这是不是太可怜了?这就是“永世不得超生”啊!多傻的事情。对自己和后人都不好!因此,佛学教你“四大皆空”,我们的身体并不是我们真实的自己,尸体就更不是了。拘泥于身体是“我”,就违反了真相,会带来不良后果的。西藏的葬礼,用火化或者天葬、水葬,让身体消失,重新回归于大地,不留任何纪念,是最好的,也是最自然的,最符合天道的丧葬安排。
因此,我对子女说:我死后,什么墓地都不要,直接来自于土,还之于土好了。刘老师还说:可以把我们的骨灰埋入某一棵树下。我说,不行,这个树怎么可以“特别对待”呢?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子女们走进深林,把我们的骨灰,随意地撒到某个树林里面,今后再也找不到才最好。小静慧居然想了个好主意:坐飞机到天上撒骨灰去。结果钟瑞说:飞机上不能开舱门的,只能从厕所里冲下去。估计两小家伙,都觉得这样做有点不忍心,就放弃了“飞机抛洒计划”。他们想去找一个游轮,带我到大海上逛逛,然后丢到海里喂鱼去,他们也顺便旅游一趟,开开心心地送走父亲。挺好的主意,我很支持。
04
我的子女应该继续我的“未竟事业”吗?
子女不是为我活的,他们是为自己活的,因此,我不会要求我的事情干不完,让他们来帮我干。
但是,如果我做的事业,是“家族传承”的事情,他们似乎没有理由不继续把这个事情做好吧?他们毕竟是家族成员,怎么可能回避自己的家族责任呢?虽然这个“家族传承”,是古人的传统,但国人早已忘记了。可是,我相信我的孩子们不会忘记中华传统,他们也不会愿意自己的孩子生出来的人生目标,就是给利益集团做打工仔。因此,继续家族的传承事业,应该也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事业。不存在“替我完成”的问题,而是替他们自己来完成。
另外,我做的事情,还是“民族”的事情,我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得以传承。我相信我的孩子们是中国人中最爱国的一群人,他们本来是可以出国留学,也有能力出国留学的孩子,却坚持好好学习中华文化,立志为中国人争光。如果我把中华文化的种子传给孩子们了,他们坚持传承中华文化,相信也不是为了“我”来做的,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承传”来做的。
因此,最终他们是否继承我的“事业”,似乎也不用我来安排。天道自有安排。只要我每天都做好了自己,做好了他们幼年时期的教育,这个家族和民族的承传,会自然发生的。不用我刻意安排什么。
05
如果生命毫无意义,我会自杀吗?
会的。如果我的生命无法实现我的生命目标——对世界和他人有用!我当然会自杀的。我不能容忍自己成为一个废物,更不能容忍自己成为他人的负担。因此,我一直很欣赏海明威最后的决断——当他无力掌控自己身体的时候,就果断地放弃它。我也一样。
我认为,生命是用来荣耀自己和世界的。如果我的生命变成了一具丑陋的,只会拖累自己和他人的负担,我为什么不放弃掉呢?如果我的身体和生命,只会消耗这个世界的物质和精神,而不是给世界提供更多的礼物,我宁愿选择放弃!用这种方式来对世界做出最后的贡献。
附录:在父亲葬礼上的致辞:
我父亲在2015年7月6日去世。老人家死得很吉祥,没有受什么罪。当然,也没有留下什么话。他前一天与母亲在一起还好好地吃了晚饭的,第二天就悄然而去了。连医院都没有去,免于临走还被机器玩弄。母亲告诉我:弟妹们前几天建议他去医院看看,检查一下。但他坚持不愿意去医院,因此逃过一劫。最有意思的,是刘老师的老师,在一周前就专门提到:我父亲只剩下一周的时间了。当时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们还特别去看看老人家,没看出什么特别的迹象来。他老人家还把我“赶走”了,让我们自己忙自己的事情去。老人家一生都不愿意麻烦他人,非常独立地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平时主要是我的弟弟妹妹们在招呼他们两个老人(主要是我长期在外省)。刘老师在老人家走的前一天,还专门赶来昆明。我妹妹也跟单位请了假,专门呆在昆明,准备处理父亲的后事。当时我每天都会与妹妹通话了解老人家的情况,都觉得老人家目前的状态很好,不像是马上就不行的样子,好像精神还越来越好。刘老师也觉得老师的判断,这次可能不准确了。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就接到老人家去世的消息。这也算是他老人家走前的一段奇异故事吧。特别记录在此,以表纪念!
老人家火化后埋入了昆明的公墓,是一个可以眺望辽阔滇池的一块“风水宝地”。这应该符合他老人家的愿望。十年前,他就去了解过昆明的公墓,没有对我们子女提出以后要葬入老家的家族墓地的要求,我们就按照“国家标准程序”办后事了。父亲生前亲友和同事朋友数十人,参加了葬礼。父亲生前服务的单位(昭通市实验中学)的主要领导,特别派人专程赶到昆明来参加葬礼,并在7月7日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发表了代表父亲单位的致辞,附录如下:
沉痛悼念张光铭同志(昭通实验中学的悼词)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张光铭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沉痛悼念我们德高望重的老书记。缅怀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对昭通教育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崇高风范,寄托我们的哀思。
张光铭同志1939年3月26日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共党员。云南省首批特级教师。196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同年七月服从分配到文山州马关县任教。1976年调昭通市实验中学任教,先后担任学校教研室组长、教务处主任、党支部副书记、昭通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位,直至退休!
张光铭同志参加革命工作以来,长期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作为一名优秀的特级教师,默默地耕耘在数学教学的第一线,在教学方面有扎实的基本功。他严谨治学,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在数学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对待老师和学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良师益友。他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党的教育事业上,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他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张光铭同志一生理想信念坚定,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关心群众,善于团结广大教职工,他以身作则,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他为人正直,作风民主,工作勤恳,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在群众中有崇高的威望。
张光铭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教书育人的风范,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我们缅怀他,悼念他,就是要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化悲痛为力量,积极工作,努力拼搏,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为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
昭通市实验中学
2015年7月7日
我作为长子,在葬礼上代表家庭所做的纪念致辞:
各位朋友大家好!
感谢大家的到来,也感谢父亲生前的单位领导专程前来悼念并致辞,并给与父亲一生从事的工作以良好的总结和评价,我相信父亲会为自己的一生而自豪的!
我作为父亲的子女,没有资格去评价父亲教育工作的成绩。但我可以从一个父亲子女的角度,来表达我们作为子女,对父亲给与了我们良好家庭教育的感谢。我父亲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在大学入学比例极低,某些县级高中甚至会全校连一个正规的大学生都无法考上的年代,他成功地把我们三个孩子,都送上了正规的大学读书,成为当时极其稀少的“全家(父母子女)全都是大学本科”的家庭。我们所有的子女,今天都有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和生活成绩,这起码说明了父亲不仅仅做学校的教师,他的工作上是成功的,卓有成效的。同时说明我的父亲,他在家庭教育上,也是很成功的。
我们的父亲,不仅仅是在教育上、学业上成为我们的榜样。更重要的是父亲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他都示范了一个正直的、负责的形象。他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教育我们,让我们子女成为正直善良、积极生活、简单朴素的人。父亲的生活一向简朴,一生不喜交游宴乐,不追逐名利地位,也不喜欢铺张浪费。他从来不以吃喝玩乐为享受,一直都坚守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虽然我们子女很早就大学毕业工作,很早就解除了老人家的主要经济负担。但一直到老人家退休后,在他毫无经济压力的时候,他也把辛苦赚到的工资的大多数都存入银行,从来不自己乱花用一分钱。这种不事铺张,简朴的生活,极大地影响到了我们,让我们子女,也和父亲一样,习惯于简朴的生活。虽然我们现在经济条件,比父亲当年要优越一些,但我们也一样,也不会用于自己生活的铺张和浪费,不会去从事浮华的生活。这是父亲在生活教育上,给我们子女的一份极大的,极其宝贵的礼物。
为了让父亲这份“节俭”和“朴素生活”的礼物,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我昨天晚上,也专门和妈妈一起讨论了父亲遗产的处置问题,并表示我们三个子女,都愿意放弃对父亲遗产的继承权,让父母一生积累下来的资产,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妈妈很愿意把她和父亲一生的所有资产都捐献出来,设立一份以父母名字命名的教育基金。把每年的收益,用来提供给父亲生前所在学校的年轻学生们,作为奖学金或者助学金使用。为了表达我们子女对于父亲培育的感谢,以及对父母未来教育基金的支持,我代表父亲的三个孩子,捐出壹佰万元来,也加入父亲的基金中去,让这些资产,在父亲去世后,依然能够服务于父亲一生热爱的教育事业,帮助更多的学生成长。
我认为,这是我们作为子女,表达对父亲的敬意,以及对父亲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生最好的纪念方式——让父亲一生的劳动成果,并不随父亲的去世而消失,而是依然能够服务于他热爱的家乡和教育事业。
谢谢大家,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
2015年7月7日
于昆明安宁殡仪馆